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93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8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docx

最新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

三、 组织教学:

[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

——“盖天说”、“浑天说”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

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二.地球的大小:

三个重要数据

平均半径:

6371km;赤道周长:

约4万km;表面积:

约5.1亿km2

[学习方法]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

学习步骤:

1、让学生在填图册的空白图中正确填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2、数字趣味化:

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相当多少个中国?

(约53个)②地球平均半径是多少个珠穆朗玛峰(8844米)?

(约720倍)③如果你每天来回学校走2公里,要多久才能绕赤道一周?

(约55年)

第2节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一课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总结作业情况, 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

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思考、回答

回忆上课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引入新课: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了解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

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

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

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

示?

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

掌握、理解。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如: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到黑板上绘制

巩固知识

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方法归纳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1)、地轴是假象轴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回忆、思考

巩固上课已学知识

师生互动1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

讨论、思考、回答

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就会出大错。

完成21页活动题

引导、启发

交流、讨论、合作

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方法归纳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

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小地球仪的制作

1.上课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

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第3节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三、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多媒课件。

3、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公共材料一套(相关内容的地理杂志、书籍),再给学生每人分发资料一套(包含有下列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地方到地圆、地圆的证据、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故事、环球探险故事、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数据、如何验证地球的自转-落体偏东和傅科摆等实验、地转偏向力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课导言这样引入的:

毛主席的诗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种情况可会发生吗?

在哪里发生?

"

(一)展示问题:

(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

北天的星座呢?

(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学生讨论: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引导: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

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

(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

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

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

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

为什么?

(3)讲解:

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展示问题: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5)讲述: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

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

为什么?

(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

(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这说明什么?

(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小时)这说明什么?

(地球转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