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78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docx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编号:

SM-ZD-91757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Organizeenterprisesafetymanagementplanning,guidance,inspectionanddecision-making,ensurethesafetystatus,andunifytheoverallplanobjectives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化盐工段生产特点、常见事故及预防

简介:

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生产特点

  

(一)蒸汽加热、升温运行

  由于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与溶解速率和温度成正比关系,因此原盐在水中溶解时要采用蒸汽加热升温来提高氯化钠溶解度及加速溶解速率,缩短溶解操作过程的时间。

因此在操作中要避免蒸汽烫伤事故发生,设备管道在设计安装中要充分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因素,并要进行保温、隔热措施。

  

(二)碱液飞溅造成化学灼伤

  盐水所采用的精制剂NaOH和Na2CO3均呈强碱性物质,能腐蚀人的肌肤,溅入眼睛严重的能引起失明,一旦碱液不慎飞溅接触人体肌肤需迅速用清水反复彻底冲洗,有条件的可用稀硼酸水彻底冲洗。

化学灼伤情况严重的转送医院处理治疗。

在操作中接触碱液时,应戴好防护眼镜和橡皮手套及有关必要的劳防用品。

  (三)盐水中铵盐可转化成易爆炸的三氯化氯化合物

  盐水中所含有的无机铵盐或有机胺类等含氮化合物,在电解槽电解及阳极液pH2~4的条件下,将会最终生成一种易爆炸的三氯化氮化合物。

化学反应式如下:

  

  三氯化氮的自然爆炸温度为95℃,它在气体中体积占5~6%时就有爆炸可能,60℃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会分解爆炸;在阳光等强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或有机物质接触.易诱发爆炸。

  在生产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入槽盐水含铵量.中控指标为:

无机铵≤1mg/L;总铵≤4mg/L。

首先要对进厂的原材料:

原盐、盐卤水、纯碱、化盐用水等所含铵量进行分析,在贮运过程中,应防止原盐中混入化肥,如发现超标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要去除盐水中的铵.通常可在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氯水或通入氯气.控制pH>5,使生成易挥发的一氯铵(NH2Cl)及二氯铵(NHCl2),然后用空气吹除,减少电解槽中三氯化氮的生成条件。

在使用中,若盐水存在过量的次氯酸根离子会对碳钢材质的化盐设备造成强烈的腐蚀。

需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四)设备易腐蚀.

  本工段的设备大部分均为碳钢材质构成,长期接触盐及盐水、碱性介质等,十分容易产生腐蚀现象,如盐水贮槽、澄清桶、化盐桶等液位变化频繁的气液交界部分属腐蚀多发区域.应作为日常巡回检查及检修时的重点,预防设备因腐蚀失效泄漏伤人,或操作人员发生坠落伤亡事故.

  (五)精制剂氧化钡属高毒类化学品

  盐水中含硫酸根浓度高.会影响电流效率及增加副反应产生数量.造成氯中含氧量增加等弊病。

常用加精制剂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生成物为白色沉淀物硫酸钡。

氯化钡属高毒类危害品,长期接触对上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刺激作用,引起口腔炎、结膜炎、支气管炎、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或有气短、心悸、血压升高、传导功能障碍等.摄入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头晕、耳鸣.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致死。

因此要密闭操作,防止粉尘飞扬.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应佩带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戴好防护眼镜.穿着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后再用.眼睛接触到氯化钡.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数分钟。

吸入应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误服者立即漱口。

用温水或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并就医。

  氯化钡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周围设警告标志。

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使用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安全操作要点

  

(一)严格控制入槽盐水含铵量

  每天须分析一次入槽盐水中的铵含量;无机铵≤1mg/L,总铵≤4mg/L。

如超标需立即查找含铵量高的原因,查寻污染源及采取应急措施给予排放,或加次氯酸钠、氯水或通氯进行除铵操作,并通知液氯工段进NCl3的分析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对原盐:

盐卤水、纯碱和化盐用水等主要原辅材料须定期抽样分析含铵量,以确保电解用盐水对含铵量的要求。

  

(二)原盐堆场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盐场堆放要整齐.并留有适当的通道。

取用堆场的原盐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不得将盐堆下部挖空.防止盐堆塌方伤人事故的发生,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要落实并严格遵守执行。

  (三)防跌落入地下设备造成人身事故。

  化盐系统的装置和设备如采用地下设备时,必须设置好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操作人员跌落入地下设备;造成伤人事故。

  (四)防止碱液飞溅产生化学灼伤

  接触碱类时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集中注意力认真操作。

设备管道要完好、无泄漏.定期进行巡回检查,严禁带病运行。

受碱类化学灼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受害部位。

然后去医院治疗。

  (五)防止加热汽烫伤。

  蒸汽管道与被加热的设备系统,必须进行保温及隔热措施.防止操作人员不慎接触蒸汽管道造成人员烫伤事故的发生。

蒸汽管道、阀门要专人定期进行保养,保持完好、无泄漏状况。

  (六)开、停车注意事项

  1.开车前的准备

  

(1)认真检查化盐工段各系统设备无泄漏.各计量仪表经校验正常;各进、出口阀门是否按工艺要求正常开闭,并填表后进行确认;电动机和泵先开空车,检查运转情况是否正常.转动方向及泵的流向是否正确无误;电动机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对轴承、转动都位等应事先加足润滑油脂.

  

(2)辅助设施如供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蒸汽加热系统等应首先投入正常运行。

  (3)岗位必须准备常用检修工具,车间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周围严禁堆放闲散杂物。

  2.开车

  

(1)先开皮带输送机上原盐,待化盐桶上满原盐。

再开淡盐水和蒸发回收盐水泵进水化盐,然后打开进化盐桶的蒸汽阀门。

蒸汽量要控制适宜,避免蒸汽流量过大,溶液局部过热暴沸溅出,烫伤操作人员。

待饱和盐水溢入反应桶后开启精制剂纯碱加入阀,根据分析盐水中所含过碱量大小进行调节.同时开压缩空气进行搅拌。

分析化验合格后的盐水送澄清桶澄清。

  

(2)澄清桶开车时进口盐水量不可超过13.6m3/h(指直径为10m澄清桶)。

加入工艺所要求配比量的助沉剂。

开车后2~3小时内.进水流量不能变动太大。

待澄清盐水到溢流口后取样分析其中钙镁离子总量≤5mg/L.合格后送砂滤池过滤,再用泵送电解工段高位槽备用(也有的厂采取加盐酸中和工艺后再输送去电解工段。

  3.停车

  

(1),先关闭进化盐桶的淡盐水泵和蒸发回收盐水泵,及关闭进出口阀门,关闭精制剂纯碱加入阀、蒸汽阀、压缩空气阀.关闭上盐皮带输送机,把反应桶水打完,待清理或大修。

  

(2)澄清桶停止进盐水,关闭助沉剂加料阀。

待清盐水低位槽注满后,关闭砂滤器及澄清桶的出口阀。

  (3)若澄清桶需大修,可在停车前先停止进水。

将桶内残余盐水打到淡盐水桶,回收其中氯化钠,桶底的盐泥排入泥脚桶。

停搅拌机,打开人孔待清理或修理。

  (4)如因跳电等原因紧急停车时,澄清桶搅拌机应马上切换到备用电源,不使搅拌机停转,防止桶底盐泥结块变硬板死,同时减少进口盐水量或不进盐水。

  三、常见事故及预防

  

(一)盐场中的原盐长期堆放后变硬结块,在取盐处理时发生大面积盐层突然坍塌,造成现场操作人员被陷埋的人身伤亡事故。

  1.产生原因

  原盐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镁极易潮解。

长期存放的粒状原盐内含氯化镁。

由于氯化镁不断吸收空气中水分发生潮解,使原盐极易结成硬块状,无法正常装卸运输。

在取盐操作时,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人在盐层下方,盐层坍塌造成操作人员被堆埋产生伤亡事故。

  2.预防措施

  长期存放的原盐,要做到先入库的先用,定期翻仓,避免日久天长原盐板结成硬块盐。

在处理结成硬盐堆时.要做好有关防护措施,专人监护,对盐场进行认真巡回检查,防止盐层突发塌方。

防止违章操作,禁止蛮干。

在危险地段盐层处理操作时,人员不可站在盐层下方.要具备足够的安全设施方可操作。

  

(二)化盐系统中采用地下设备,由于缺少必要栅栏等安全防护装置,或锈蚀严重失效及思想麻痹,造成操作人员不慎跌入,发生烫伤事故。

  1.产生原因。

  由于在原盐溶解中需用蒸汽加热升温,因为结晶原盐溶解速率与溶解度均与温度成正比.正常操作时盐水温度控制在50~60℃。

操作人员在地下化盐设备进行操作时.如栅栏等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残缺。

操作人员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不慎跌下热盐水中,发生严重烫伤事故。

  2.预防措施

  盐水系统电化学腐蚀严重,应经常检查栅栏、踏板及防护装置的被腐蚀情况,防止因腐蚀失效伤人。

凡在化盐系统中采用地下及地面设备的,均要进行加盖或做好防护栅栏及醒目的安全标志,提醒操作人员的注意力,防止不慎落入热盐水中造成烫伤事故。

  (三)盐水中含铵量超标,造成进入电解槽的盐水含铵量超标,结果导致液氯系统中发生三氯化氮爆炸事故。

  1.产生原因

  化盐水、纯碱和原盐中所含的铵类物质,在电解槽电解条件下最终会氯化转换生成易爆炸的三氯化氮化合物,此物质会富集积累在液氯系统中,受到光、热、撞击等就会发生爆炸,严重的会造成机毁人亡事故。

  2.预防措施

  每天取样分析测试一次入电解槽盐水的含铵量,要求无机铵≤1mg/L,总铵≤4mg/L。

如发现有超标情况需及时查找原因,查找污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给予排除。

也可采取加入次氯酸钠、氯水或通氯等方法进行除铵。

  另外,可对气相氯中含三氯化氮量进行分析,要求三氯化氮≤50ppm。

发现超标时,及时通知液氯工段密切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采用加大对低含量三氯化氮的液氯排放等。

总之,控制入槽盐水含铵量是关键。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ofanenterpri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