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兰州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
千米,南北最窄处,仅
5
千米左右。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
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
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
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
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图
1
实习地区交通位置图
区内交通方便,兰州为天兰、兰新、兰青、包兰四条铁路干线的枢纽,尚有兰州-阿干镇,
海石湾-连城,白银-长征及刘家峡四条支线。
主要公路线有西安-兰州、兰州-郎木寺、兰州-延
安等主要干线。
民航连接着西北五省区,可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
气候,干燥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冬季较长,年平均气温
6℃-9℃,年降水量约
331
毫米,
多集中于
7-9
月。
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
156
处
35
个矿种。
主要有有色金属、贵金属、
稀土和能源矿产等
9
大类、35
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中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
贵金属的重要产地。
非金属矿相对丰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
火粘土。
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运量储量达
3
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煤炭保
有储量为
9.05
亿吨。
1.2
实习目的与任务
(1)认识实习地区出露的岩石、表现的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态。
(2)分析实习地区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3)锻炼认识和分析三大岩类、褶皱和断裂构造、地貌形态等地质现象的能力。
(4)领会做地质剖面图、路线地质图及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方法。
(5)掌握编写实习报告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内容。
1.3
实习时间安排
整个实习贯穿准备—实习—总结三个阶段
7
月
12
日之前,实习前的准备,实习地区的情况介绍;
日,榆中县兴隆山、马啣山脚下、孙家湾采石场。
浅、深变质岩、石灰岩,山地地貌,
坡积洪积物剖面,土壤剖面;
13
日,安宁大沙沟、金崖巴石沟。
白垩系、古近系,碎屑岩、黄河阶地、丹霞地貌(风蚀
地貌)、二长花岗岩、侏罗系煤系地层、;
14
日,刘家峡、太极岛、岸门村宣家沟。
长城系浅变质岩、阶地、断层、褶皱、;
15
日-16
日,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7
日,提交报告。
第二章
地层
2.1
震旦亚界兴隆山群
主要分布于兰州南以兴隆山地区及其东部一带,延至定西部分地区,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
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
中下部为火山岩、碎屑岩和硅质岩,上部为碳酸盐岩,总
厚度
5525
米。
属于该界的实习区有:
兴隆山。
2.2
皋兰群
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地区,属祁连加里东期活动带的东段皋兰群位于祁连地槽内中间基底断块
隆起带的边缘,分为四个岩组。
皋兰群的原岩,下部主要为泥质岩、粉砂岩,泥灰岩。
上部凝灰
质成分逐渐增加,具特征的复理石构造。
由于受花岗岩体侵入的影响,近岩体部分变质较深,局
部有混合岩化相当于皋兰群第一岩组。
属于该地层的实习区有:
大沙沟。
2.3
白垩纪
实习区中中生代白垩纪红色砂砾岩出露最多,位于孙家湾采石场附近的砂砾岩呈紫红色,分
层明显,上部为元古代蓟县纪的变质灰岩,呈红色,变质程度较深无分层现象;
安宁大砂沟地区
分布的白垩纪砂砾岩,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形成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太极鸟岛处白垩纪
地层构成黄河的第一级阶地,产状平缓,沿黄河流向厚度基本不变,上部覆盖第四纪黄土;
岸门
口处的白垩纪砂岩层变形明显,受强烈的构造作用,形成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构造,产状变
化大,岩石受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非常破碎,颗粒大的层形成厚层,细粒黏土层易风化破碎形
成薄层。
2.4
第四纪
为分布广泛的黄土层,厚度差别大。
常形成阶地。
例如巴石沟、太极岛两侧的黄河阶地上均
覆盖一层比较厚的黄土堆积。
1
第三章
岩石
3.1
实习点:
兴隆山
形成时代主要为元古代长城纪,岩性为区域浅变质岩,下岩组为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碎屑岩夹少量灰岩;
上岩组,为千枚岩夹碎屑岩、变质火山碎屑岩及少量铁矿层,厚
800
与下伏葫芦河组呈整合接触。
区域变质作用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负荷压力、应力和具
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
分布范围是大面积区域
性分布,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
上呈带状分布,具有相对稳定的产状。
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灰绿色的千枚岩,呈片状或
板状,由于抗风化能力弱,多被风化成碎块。
为
兴隆山地区剖面上出露的千枚岩,为火山岩经区域
变质作用形成,其原岩与板岩类似,具千枚状结构,
显微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矿物组分主要为绢云母、
绿泥石、长石、石英等。
片理面具明显的丝绢光泽,
有时可见到很薄的“分结条带”,系由长英条带和云母
质条带相间构成,平行片理分布。
板岩与千枚岩之间为过渡类型,所以本地区也存
在板岩分布,可称之为千枚状板岩或板岩千枚岩,千
枚
岩
进
一
步
变
质
可
形
成
片
、
麻
,
最
终
混
合
。
1.兴隆山地区变质岩
3.2
该地区岩石为花岗岩,我们看到其与河流两侧山坡上的砂砾岩差别很大,说明是河流经长距
离搬运过来的。
并且大块岩石粒径可以达到一到两米,说明历史上该河流搬运能力很强。
花岗石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
二氧化硅含量多在
70%以上。
颜色较浅,以灰白、肉红色者
常见。
主要由石英、长石和少量黑云母
等暗色矿物组成。
石英含量为
20%-40%,
碱性长石约占长石总量的
2/3
以上。
性
长石为各种钾长石和钠长石,
长石主要
为钠更长石或更长石。
色矿物以黑云母
为主,含少量角闪石。
具典型的花岗结构
或似斑状结构。
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
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形态多
为岩基、岩株、岩钟等。
2
为该地区分布的眼球状混合花
岗岩。
因形似眼球而得名,呈浅白色和肉
红色混杂,
质程度较大。
磨圆度很好,
粒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不等。
分布在河流
两侧河漫滩,以及河流两侧阶地的下部。
图
2.
眼球状混合花岗岩
2
3.3
孙家湾采石场
该地区因有变质灰岩分布所以成为了一个采石场和工业矿区。
观察沟谷的两侧可以发现两种
不同的现象,东面为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灰岩,没有分层现象,另一面为白垩纪紫红色砂砾岩,
有分层现象。
石灰岩中主要是碳酸盐成分,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热变质后,形成大理岩;
该地区岩石
为石灰岩向大理岩过渡的形式,常有成透明的方解石,呈脉状分布或充填岩石裂隙。
节理裂隙发
育,具有明显位移的裂隙即为断层,但本地区的断层不易判断,因为岩石变质、风化程度很深,
多破碎,变形不规则,所以构造不易观察。
3.4
金崖巴石沟
以
河流两侧坡面下部基岩为长城纪千枚岩板
岩,岩层产状为
10°
∠45°
,从远处可以看到
各种裂隙,说明节理非常发育,近距离观察可
以看到各种
X
型节理,说明以剪节理为主。
如图
可,
看出该地区千枚岩与兴隆山地区的虽然处于
同一时期但金崖的岩石更完整一些,同时颜色
偏灰色,呈巨大的块状,多被密集的节理分层,
本身没有兴隆山出的千枚岩那种片状结构。
河床及两侧分布的是花岗斑岩,顺河流向上,
发现变质程度越来越浅,花岗岩特征性结构越来
越明显,在其上游甚至出现粒径大于
厘米的伟
晶岩。
从该地区岩性分析,得知是河床从上游搬
运来的。
顺沟往上游走,偶尔会看到岩浆岩侵入
千枚岩的现
象,两者之间的接触带呈明显的过渡形式。
3.千枚岩中的共轭
x
型节理
第四章
地层剖面
4.1
黄土剖面
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
积物。
黄土的粒径从0.005
毫米~0.05
毫米,其粒
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它广
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
兰州大部
分地区都被黄土所覆盖,其厚度差别极大。
因黄土
为粉土,具有一定的胶结性,导致其具有柱状节理,
遇水具有实现性等一系列特点我们在一个分水岭的
缓坡上发现了人工开挖的典型黄土剖面如图
4
即为
典型的黄土剖面,最上层为土壤层也称为耕植层
富含腐殖质;
第二层为淋滤层,多空隙,是因为降
水向下渗流时带走土中的一部分位置从而导致形
成了许多孔洞;
第三层呈现出一定的白色,为钙质
成分,是接受上部淋滤下来的物质并使其在此沉
积的淀积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一层中有许多
3
钙质集合体,非常坚硬,胶结坚实。
在下面为母质层,保持黄土原先的形态。
地面有颜色比较深
4.黄土剖面
的一层,有潮湿感,是因为毛细水作用使地下水上升所致,如果实在地下水埋深比较浅的地方,
会在毛细作用和强烈蒸发作用下导致土地盐渍化,导致土地失去耕种能力。
近距离观察黄土剖面
时,我们看到该黄土也是分层的,具有很很均匀的分层现象,这与我们印象当中黄土的均匀块状
不太一样。
4.2
冲洪积物剖面
我们再去马衔山的路上,发现了一个人工挖开的冲洪积物剖面,如图
5.具有明显的成层现
象,反映出其形成过程的阶段性。
因为每一个时
期降雨量以及山上出露岩石的类型的差别,导致
每次冲下来的物质的大小类型和多少均有差别,
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分层的剖该剖面的走向为
170
°
及近似南北走向
层产状为
182°
∠11°
成分以灰绿色千枚岩为主局部显现出红色,
砂
砾岩。
们看到这个剖面上的岩石大小混杂,
选
性和磨圆度都很差,又上到坡上看到洪积物上的
冲沟,发现沟很深延伸有
200
米左右,可知其
形成期很长同时搬运距离很短
上部土壤层和中
间夹有的两层砾砂层比较(十厘米左右)与各层
均有一米以上。
厚的一层有
1.5
粒从
2-3
厘米到
20-30
厘米不等,均粒径为
厘米,颗粒
偏粗。
中间有明显的显现黄色的一层为钙质胶结
层。
该冲积层的颗粒还没有胶结的现象反映形
成时代并不是很久远。
4.3
河流阶地剖面
我们在上面介绍的冲洪积剖面的南面沟谷下面,发现了一条小河流,该河流两侧发育有阶地,
有一典型的河流阶地剖面如图
6
虽然和上述冲
洪积物剖面发育于相距很近的地方,为形成原
因的不同,两者差别很大。
河流中的岩石为花岗
岩可以断定为从上游马衔山搬运来的,所以岩
石经过了很长的搬运距离,岩石具有了很好的
磨圆度,堆积在河流两侧的河漫滩。
在一定的
地质条件下,
流形成了阶地,阶地具有下部是
河床相砂砾上部为河漫滩相细粒亚粘土冲积层
的二元结构从而出现了在剖面上的分层现象通
过对河流两侧阶地的观察,我们认识到要想判
断河流阶地的存在,首先要看其在剖面上是否
有二元结构即在表面土层下是否有砂卵砾石层。
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