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837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Word下载.docx

小片治理,大片加重;

上游流失,下游淤积;

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

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土高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

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水库的淤积,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

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加速侵蚀”相互迭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大,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继续保持现在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荒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

根据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自1957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由于国家基建、退耕造林、退耕改牧等原因,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减少,进入90年代,更由于大搞“开发区”,占地多达1100万亩。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从1952年的

亩下降到1995年的亩。

人口、耕地的逆向发展,一方面形成中国农业极高的土地生产率和极低的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对相对贫乏、潜力有限的耕地资源造成持久的压力。

因而带来对土地的掠夺性索取,重用轻养,过分消耕地力,造成土壤质量日趋下降。

4)森林资源不容乐观

中国历史上曾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经历代的砍伐破坏,中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少林国。

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据第三次全国森林清查(1984—1988),我国森林面积为12465万公顷,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87年为%);

人均林地面积不足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我国森林的大量砍伐与农村能源的缺乏有很大关系。

我国农村生活用能以非商品能源(薪柴、结杆)为主。

全国每年消费的3亿多立方米木材中,约有1/3用于烧柴,仍不能满足农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求。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否则为满足基本需求而大规模砍伐森林的现象将会停止。

森林是维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发展的生态屏障,具有改变和调节局地小气候,防风固沙,保存物种等多项生态功能。

而森林资源的日益丧失,将使其生态功能减弱,进而引起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退化。

5)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我国草地资源约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可利用面积43亿亩,其中北方草地33亿亩;

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不足4亩,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我国天然草地的自然条件比较差,草地的生产力较低,其中,中质低产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近1/4,段质低产草地%,并且存在着退化、沙化和盐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对草原掠夺性的粗放经营,破坏了草地生态平衡,使草地生态系统严重恶化,50年代以来,国家对草场畜牧业投入甚少,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是发展趋势,草原严重退化面积9000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且以每年130万公倾的速度退化,全国平均产草量80年代比60年代下降了30—50%。

此外鼠虫害肆虐草原,牧草损失严重。

对草地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以及盲目开垦,不仅使草地生态退化难以逆转,还严重影响起畜牧业的发展。

6)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我国的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陆栖脊椎动物超过2300种,生物多样性具世界第八位。

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以及过渡捕猎、捕捞等,使我国大量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种群数量减少,很多物种已经或濒临灭绝。

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它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成为未来生态保护的重大课题和任务。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就保存了其生存的环境。

7)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万忆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年均河川径流量约万亿立方米,人均径流昨不足2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

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全国水资源的82%集中在耕地仅占全国36%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对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短期内难以缓解。

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上升,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平均日缺水1000万吨以上,其中100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在农村,每年因缺水而不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的灌溉次数,受旱面积2000万公顷,造成粮食减产,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我国一方面水短缺,另一方面浪费严重,占农业用水绝大部分的灌溉用水的效率一般只有25-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单位产品的用水量高出发展国家几倍到几十倍。

同时,水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水资源的紧缺。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限制因子。

8)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损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旱涝灾害威胁最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发生较大旱涝灾害各一次。

1949年以后,我国灾害发生次数增多,频率加快,危害加重,这与人类各种不合格开发活动导致自然生态失衡有密切关系。

2、环境污染问题

1)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迅速蔓延

1978年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数量增长了十倍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工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资源的合理应用与环境保护,造成农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且由点到面,迅速蔓延。

由于乡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与农业生态系统联系密切的特点,且大多采用城市淘汰的落后技术或从事污染密集型行业粗放经营,对农村环境破坏显著,局部地区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最新的乡镇工业污染调查显示,1995年全为乡镇工业污染源万个,比1989年增加了一倍多,其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法和固体废弃物分别占全国的%、%、%和89%,其发展趋势之迅猛、影响面之大、后果之严重、治理难度之大,已使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农业化学物质污染形势严峻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品的使用是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所造成的农业自身污染在我国农业环境总体影响中已占相当比例。

3)整体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城市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工业、人口、污染物排放最集中的地区。

从总体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供水能力、绿化面积水处理能力等成倍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发展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不论是绿地覆盖率,还是“三废”处理能力,水平都很低,城市环境问

题相当严重,整体情况没有改善,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发展。

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展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城市地成水污染严重普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城市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全国城市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法和酸雨危害最重,污染程度和范围在不断扩大。

其特点是北方重于南方,冬春季重于夏秋季,大中城市重于小城镇。

废气、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上升。

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逐年增加,一些特大城市中,氮氧化物开始成为首要污染物,在煤烟型污染上又迭加上石油型污染,城市汽车的快速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估计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污染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日美术界增加,综合利用率低下。

199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不包括乡镇工业)为亿吨,比1981年增长了71%,综合合利用率仅为40%左右,历年积存量为亿吨,人均吨,土地约万公顷。

我国排放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处置,不断增长的有毒在害废弃物,将成为替在危险。

上述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形成了中国顺利进入下世纪乃至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巨大障碍,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必须把治理生态环境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把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基本内容。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既有客观的因素,比如,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另外,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居

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经济社会进展对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愈来愈大等;

但更多的原因还来自于环保责任的缺席。

在一段时刻里,很多人以为只要经济进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腕来解决此刻与未来的各类环境问题,从而,为了吸引资金专门是外资,不吝捐躯环境,把各类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通通照单全收。

从环保责任来讲,虽然《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虽然《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可面对淮河上百千米污染团等环保事件,至今并未见到有哪位市长、县长主动承担责任。

这与成立普遍的常常性的“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追究相距甚远。

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咱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影响,已经致使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并引发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最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重大污染事件即给咱们敲响了警钟。

就此而言,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专业问题,而是一个法律和政治问题。

正是出于对环境问题极端重要性的熟悉,在本次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必需加速实现三个转变。

其核心内容就是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