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6683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银行Word下载.docx

1928~1942年,中国银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革管理机制,在中国金融界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先后在伦敦、新加坡、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

1942~1949年,中国银行作为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负责政府国外款项收付,发展国外贸易并办理有关贷款与投资。

 1949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

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改为中国银行总行,负责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

1983年,中国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分设,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1994年,中国银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转为国有商业银行。

1994年5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港元钞票,成为香港三家发钞行之一;

1995年10月在澳门发行澳门元,成为澳门两家发钞行之一。

 2001年10月,由中银集团10家银行重组而成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2年7月,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3年底,中国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

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整体改制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同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银行。

历史

 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涌入中国,通过垄断国际汇兑业务、资本输出、政治贷款、发钞、经营中国对外赔款等手段,扼住了中国金融、财政的咽喉。

1895年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涌进国门,中国的金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19世纪末,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

 前身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

光绪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试办大清户部银行推行银币”。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

1906年,户部更名为度支部。

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性质

 大清银行为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股本总额1000万两白银,官商各占半数。

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清政府中央银行的大清银行,除上海分行外,分支机构绝大部分已经停业。

为了保全商本,以大清银行秘书长项藻馨为主的大清银行股东,于1911年11月5日成立了股东联合会,并于11月14日发布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为:

接各处分行报告,军政府有误认大清银行全系官股,取去现洋庄折等要件,甚至将行员拘留,账款紊乱,事机万急;

要求股东于11月18日到汉口路开会商讨对策。

参加股东会一系列活动的主要是大清银行浙江籍股东及部分高级负责人。

1911年12月4日,股东联合会改名为“商股联合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

此时,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银行,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大清银行本来就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实力雄厚,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如陈锦涛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所说“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

”于是陈锦涛常驻上海,于汉口路大清银行楼上专门筹划此事。

陈锦涛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转型

 经过大清银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筹划,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一面停止大清银行贸易,实行清理。

其原有之官股500万两,即行消灭,备抵此次战事地点各行所受损失及一切滥账;

一面组织中国银行,以大清银行房屋生财等项,统归接收应用。

股东等原有之大清银行股份500万两,仍承认为中国银行股份,照票面价额,换给股票作为旧股,另再加招商股500万两。

”报告还对大清银行如何改为中国银行的具体办法提出了意见:

“一方面另设大清银行清理机关,附属于中国银行内,另置簿据,划分界限;

另一方面自财政部批准之日起,作为筹备期间,由财政总长委任正副监督会同大清银行股东代表筹办一切。

  孙中山见到报告后,立即面示陈锦涛:

“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旧政府正当之权利,自宜分别准予继续。

所请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添招商股500万两,认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由部筹款,以雄财力,并请派正副监督,先行开办,克期成立。

凡新旧营业账款,请分电各省都督力加保护,并将该行原有房屋、器具、簿据等项先行发还各节,大致尚属妥协,著即准行。

陈锦涛立即以财政部名义,于1912年1月24日将上述指示书面批复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

同时委任吴鼎昌、薛颂瀛为正副监督。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传达了批示。

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

发展战略

 进一步明确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按照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推出差别性的产品与服务;

调整与改进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与透明;

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处理业务,增加透明度;

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以及服务于这一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教育和培训,培育中行文化。

百年历程

发展年表

1912年中华民国顺势成立,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928年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6年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30年-1937年 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 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我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3年-1935年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2年-1933年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5年国民政府垄断金融,强迫中行再次改组

1939年南京政府成立四联总处,调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加强钞券调运,供应抗战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汇市,全力维持汇价 

 1939年-1943年 坚持进行货币斗争,抵制日伪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 

1946年-1949年“粒米百元”——恶性通货膨胀给中行带来严重影响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汇移存,中行迫于压力抵制未果 

1949年各地职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顺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担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

 1949年-1950年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1950年-1952年 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964年-1976年加强外汇资金运用,支持远洋运输船队建设

 1968年-1976年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实现出口收汇保值

 1973年加强调研工作,按时完成陈云同志布置的十个调研专题 

1978年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创中国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中国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 

1979年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促进中美金融合作发展 

 1979年-1992年加大外资利用,发行国际债券

1979年-1980年恢复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支持国内经济文化建设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币澳门币发行权,利于港澳经济繁荣稳定

 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2004年 中国银行稳步推进股改工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百年奥运,百年中行——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2006年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炉的“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

这次调查共涉及17个行业,457 家候选公司。

中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度入选明星榜。

 2010年在《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巴菲特杂志年度金融大奖”评选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0年(第七届)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机构[1]。

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于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

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

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TaChing GovermentBank),负责整顿币制、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改组而来。

故中国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民国政府时期(1912-1949)

 中国银行自民国时期早年成立后一直担负中央银行职责直至1928年,此时国民政府另外设立中央银行,并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和章程,“经国民政府之特许为国际汇兑银行”。

当时总行亦从北京(时称为北平)迁往上海办公。

 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

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间,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