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190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流变送器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2.设计任务与技术指标

1.设计要求:

①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

②运放器件指定为LM324,要求经过查阅手册获得器件参数。

③负载电阻要求一段接地。

电流的变化与电阻的变化成正比。

④根据技术指标经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

⑤画出电路原理图。

⑥计算机仿真。

2.技术指标:

①电阻变化量:

0.0Ω~1.0kΩ

②电流输出:

4.0~20mA

③负载阻抗:

≤200Ω

④电源电压:

DC+(-)12V范围内任选

3.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案选择

1.设计方案选择

温度电流变送器及将温感元件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微弱的电流信号变换为工业控制系统中通用的标准电流4~20mA信号。

而在此次的实验设计中,将使用0~1kΩ的滑动变阻器来代替实验所用的温感电阻。

原理图如图1-1.

经过查询资料,得到了两个能够得到电压转换为电流的方案,其一为上图,及R6,R7成固定的等比例,即可使输出端的电流正比于输出电压,而方案二为使用了两个晶体三极管来实现的。

为了使实验设计简单明了并方便实物连线操作,在此本人选择了第一套方案,及如图所示。

2.电路原理

第一个运算放大器U1A将温度电阻(滑动变阻器)Rt1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且由LM324的技术资料中得知,使其Vo1的电压值为1~5V最佳。

若将输入电压定位-1V,经过公式

Vo1=Vi*(1+Rt/R1)

(1)

则能够求得R1的阻值为250Ω。

第二个运算放大器U1B,则是将U1A得到的输出电压Vo1转换为负载输出电流的变化,及构成了一个V-I转换器。

而要使U1B具有电压控制电流的目的电路中各个电阻应当满足的关系为

R2/R4=(R6+R7)/R5

(2)

至此,U1A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o1与负载处的输出电流Io2成正比,切经过计算简化能够得到

Io2=-(R2*Vo1/R7*R4)(3)

由此得到了由运放U1A和U1B组合实现的电阻与电流的相互转换关系,从而完成了电流变送器的设计实验要求。

(1)式和(3)式能够导出电阻Rf1与输出电流Io2之间的关系

Io2=-(R2*Vi*(1+Rf1/R1)/R7*R4)(4)

Io2=-(R2*Vi/R7*R4)-(R2*Vi/(R1*R7)*R4)*Rf1(5)

可见,Io2和Rf1成线性相关关系,若Vi输入为负,则为正相关。

又由图1-1可得

Vi1=-1VR1=250ΩR4=R2=10kΩ

R5=500ΩR6=R7=250Ω

综上所述,可得Io2和Rf1的实际线性关系为:

Io2=4*(1+Rf1/250)mA(6)

3.元器件选择

LM324芯片*1

100Ω电阻*8

200Ω电阻*6

520Ω电阻*2

10kΩ电阻*2

200kΩ电阻*1

4.仿真

将上述原理图运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经验证后发现输入电阻处可用更为简单的接线方法,且可用较大电阻使整个电路结构更为稳定,其实际效果图如图1-2所示。

由于实际测量中负载两端的电压易测,故采用测量负载两端电压的办法进行实际测量。

在仿真中,右上方的XMM1为万用表,能够直接测量负载电阻处的输出电流,但实际上实物操作中要求使用万用表测量负载电阻的两端电压,能够经过欧姆定律

Io2=Vo2/R3(7)

Io2:

输出电流

Vo2:

输出电压

R3:

负载电阻

能够求得所需要的输出电流Io2。

注:

在仿真中,要注意在运行时不能有操作,但能够观察各点的实际电压电流值,以便更好地对电路进行调整及修正,使其功能更为完善。

测试结果见表1-1,表1-2。

5.实物连接及调试

1.实物连接及调试

实物连接如图1-3所示,由于电路中运用了正负12V直流电压及-1V电压,故是用了两个电源,其中一个为LM324N提供直流稳压电源,另一个作为输入电压来使用。

实物连接中将接地端都统一在了一片区域以便更好地检查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实际结果与仿真电路出入较大,后经校验发现,R1使用了错误阻值的电阻,使得测得的最终负载电阻处的电压过大,后经调试,最终得到了比较符合设计要求的电流变化值,但由于实物连接与计算机仿真不同,首先,在实物连接中,导线并不像仿真中的那样是理想状态,拥有一定的电阻值,使得最终结果出现了差错;

其次,由于实验室所配备的电阻种类较少,所需要的部分电阻如250Ω需要进行拼凑,此次设计中采用的为两个100Ω电阻并联后再与一个200Ω的电阻串联。

在调试过程中,试验结果一直与理论值有较大出入,后经发现为面包板有一段点并未串在一起,使得本应并联的电路变成了串联,后对此处进行了标记。

调试后的最终实验结果如表1-1及表1-2所示。

2.实验仿真结果及数据处理

Rf1(Ω)

100

300

510

710

910

1k

I仿(mA)

3.986

5.582

8.773

12.124

15.315

18.506

19.942

U测(V)

0.384

0.527

0.848

1.197

1.498

1.827

2.077

I测(mA)

3.840

5.270

8.480

11.970

14.980

18.270

20.770

表1-1R3=100Ω时的实验及仿真结果

4.327

5.610

8.818

12.186

15.393

18.601

20.044

0.760

1.060

1.652

2.242

2.833

3.270

3.885

3.800

5.300

8.260

11.210

14.165

16.350

19.425

表1-2R3=200Ω时的实验及仿真结果

6.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中,更加清楚的认识了LM324的功能参数及使用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更为直观的了解了运算放大器的各种使用原理,学会了仅经过电阻的比值比例来使运算放大器达到电压控制电流的方式而不使用晶体三极管。

熟练掌握了芯片管脚的接法。

经过调试环节明确了各个电阻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并经过不断对电路的改进,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中出现过两次较大失误,其一为接地端选错了相连点,其二为芯片端口一处忘记接导线,但最终没有影响实验结果。

误差分析:

部分电阻值与仿真中有差距,导线所带电阻不可忽略,电源开启时间略长后会有热效应影响实验结果。

·

参考文献

傅丰林·

《低频电子线路(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月

蒋立平·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1月

杨欣莱·

诺克斯王玉凤刘湘黔·

《电子设计从零开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