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5313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教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刑事处罚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

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学生收集并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接着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总结概括。

案件一:

学生张某恶意拨打110。

案件二:

王怀忠案。

案件三:

明星刘某长期不缴纳税款。

……

[师]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违法行为,那么违法的含义是什么?

违法行为的类别有哪些?

违法行为会受到哪些惩罚?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授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框法不可违(板书)

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1.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

活动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认识提高守法意识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的事例。

活动过程

第一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组1:

小勤之所以丢了大面子,是因为他道德的扭曲和对法律认识的误区造成的。

虽然他一时拿不出钱,但不能去建筑工地拿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这就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

那种认为小偷不抢便不违法的观点是非常狭隘、非常错误的,这也就造成了小勤丢了大面子。

组2: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

我们要多学法律知识。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法律规定的那么多、那么细,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我怎么知道它是怎么规定的呢?

其实这也不难。

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学习、了解法律,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另外,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分为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且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一般来说,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应该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法律是一个人行为的底线,如若突破便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而道德的违反虽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处罚,但也要受到人们舆论的谴责,生活中绝大部分行为都是靠道德来作出评价的。

一个行为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便是不应该做的,更不要说它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了。

反过来说,你的行为只要是符合道德的要求,你就不需要考虑法律的规定。

第二步:

教师小结。

[师]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但掌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懂法。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评价指导

让学生简要阅读教材,思考两个问题,并简要分析即可。

2.违法的含义及类别(板书)

活动二:

认识违法行为的类别

使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可让学生依教材中的活动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试着对违法行为及其类别进行说明和概括。

阅读教材中的3个情景,按教材要求进行思考。

[生1]李某等3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李某等3人“警告”处罚。

他们3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人,未承担公民在治安管理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做出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其行为要受到应有的处罚。

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该条例属于行政法),故他们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生2]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情景二中的朱某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种违法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生3]情景三中的赵某,违反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为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师]大家谈的都非常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归还是理所当然的,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

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生]不对,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完成教材93页中相应的表格,并对比三种违法行为。

[师]根据违反法律的不同,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及违反国家宪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多媒体显示)

违宪行为就是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如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等,均属于违宪行为。

在我国,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

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拾获他人遗失的钱物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等,都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如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违反交通管理法规,以及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等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学生填表。

[师]三类违法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生]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有些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还可能发展为犯罪。

因此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一般违法行为(板书)

[师]为什么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生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损坏了别人的财物,要负赔偿责任;

打伤别人的身体,要向受伤者赔偿医药费等。

这些赔偿都属于民事责任。

大家看案例:

(多媒体显示)

中学生白某路过吴某家门口时,拾起一块砖头向趴在门口的大黄狗扔去。

大黄狗跳起来扑向白某,白某急忙躲开。

大黄狗转而扑向过路的行人成某,把成某咬伤。

成某为此花了六百多元医药费。

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白某赔偿其损失。

法院查明了事实,因白某未成年,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责令白某的父母赔偿成某的医药费,并负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白某的过错行为导致大黄狗咬伤成某,因此,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生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它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罚,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张某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吃店,生意倒也红火。

他由于忙着赚钱,从不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

后来张某干脆把正在读初一的儿子和读初三的女儿叫回家,说什么现在生意好,人手不够,要孩子帮忙。

学校的老师几次上门劝导他送子女复学。

他却说,反正两个小孩子的成绩不怎么样,将来肯定考不上大学,不如早点回家帮忙赚钱。

学校只好把情况反映到镇政府,由政府出面做工作。

镇政府责令张某尽快送子女复学,但张某仍置若罔闻。

镇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责令张某必须在5天内送子女复学,并对他做出1000元的元。

法律的强大压力下,张某只好接受处罚,并让子女上学。

第三步:

教师小结,再由学生举收集的案例。

[师]一般违法行为虽然不像犯罪行为那样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也干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损害。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

所以一般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你还能举出一些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例子吗?

[生1]刘某与周某是邻居,刘某因改建房屋,向城建部门提出拆建申请。

为避免由于改建房屋而引起邻里纠纷,城建部门要求刘某与邻居周某签订协议。

刘某用周某的姓名私自写了一份双方签订的“工程协议书”,从而骗得城建部门批准其拆建房屋。

周某得知此事后,认为自己的姓名权受到侵害,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

法院审理认定,刘某盗用周某的姓名,伪造“工程协议书”,是侵害周某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生2]某市十九路军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该市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陵园管理处未经城市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陵园的配套项目432平方米的老人俱乐部及茶室改做餐厅、厨房使用,并占用陵园东北角600平方米绿地修建“华园食府”。

此举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不满,认为食府不但占用了陵园绿地,而且与庄严肃穆的陵园极不相称,纷纷要求予以拆除。

市规划局和市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要求限期拆除华园食府。

但该食府置若罔闻,照常营业。

市规划局遂向华园食府所在地的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法院审理,在市规划局、城管办以及区法院等部门的监督下,强行拆除了华园食府。

违宪行为只要求一般了解。

通过此活动,过渡到下一目的授课。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1.犯罪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活动三:

书写犯罪特征并填表

使学生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与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对比。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

学生归纳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填表。

将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进行对比,以加深理解。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刑法的相关知识。

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刑法?

从我国刑法规定的任务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我国第一部刑法是1979年制定的。

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刑法包括两编共十五章和一个附则,从原来的192条增加为452条。

这次修订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适应与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而进行的,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

修订后的刑法是一部统一的、完整的、建国以来最完备的刑法典,它于1997年10月1日起实行。

[师]所谓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