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3958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论文修改终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目录

摘要I

目录I

1混凝土的发展1

1.1混凝土的产生1

1.2混凝土的特点2

1.2.1混凝土的优点2

1.2.2混凝土的缺点2

1.3混凝土的发展前景2

2混凝土的原材料4

2.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4

2.1.1水泥4

2.1.2细集料——砂6

2.1.3粗集料——石子7

2.1.4拌和用水13

2.1.5掺和料14

2.2混凝土外加剂15

2.2.1定义15

2.2.2意义16

2.2.3外加剂的分类16

3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8

3.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8

3.1.1水泥质量控制18

3.1.2骨料的质量控制18

3.1.3拌和混凝土用水19

3.1.4外加剂质量控制19

3.1.5掺合料质量控制20

3.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20

3.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21

3.4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23

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表面缺陷及修整24

4.1麻面现象24

4.2蜂窝现象25

4.3孔洞现象26

4.4露筋现象27

4.5缺棱掉角现象28

4.6施工缝夹层现象29

5成品保护措施31

5.1钢筋工程31

5.2模板工程32

5.3混凝土工程33

6,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案例.

结束语35

致谢36

参考文献37

1混凝土的发展

1.1混凝土的产生

普通混凝土(简称为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另外还常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钢筋混凝土(简称RC),是经由水泥、粒料级配、加水拌和而成混凝土,在其中加入一些抗拉钢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达到建筑设计所需的强度。

它应该是人类最早开发使用的复合型材料之一。

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

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

1861年钢筋混凝土得到了第一次的应用,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

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

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

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

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

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

1.2混凝土的特点

1.2.1混凝土的优点

(1)使用方便,支护模板和钢筋的配合使用,使其有良好的可塑性;

(2)价格较低,原材料丰富,大中城市已经商品化;

(3)高强耐久,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对比砖混结构,框架混凝土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房屋分隔自有多变;

(4)性能易调,方便满足各种结构工程的需要;

(5)环保,混凝土可以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1.2.2混凝土的缺点

(1)自重大,比强度小;

(2)抗拉强度低,变形能力差而易产生裂缝;

(3)硬化时间长,在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波动较大。

1.3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混凝土家族”里也有了新成员的加盟,其中纤维混凝土,无论从抗压强度和价格来看,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钢筋混凝土虽然受到“混凝土家族”的竞争影响,其发展的优势也不如从前,但是,在如今的很多领域中,仍能看到它那熟悉的身影。

它依旧是坚固耐用的代名词。

代表城市形象的高楼大厦,自然少不了钢筋混凝土。

高速公路、建筑桥梁、隧道等是钢筋混凝土现代应用的另一方面。

然而,钢筋混凝土还有一个更为实用的功能,那就是除险,在处理各类坍塌事故中,使用钢筋混凝土,可以更快的取得关键性的进展,因为有了它的支撑,才能使抢险行动获得控制性成果。

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在众多建材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建筑道路上,钢筋混凝土可以走的更好、更稳。

2混凝土的原材料

2.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以通用水泥为胶结材料,用普通砂石材料为集料,并以普通水为原材料,按专门设计的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到的复合材料。

现代水水泥混凝土中,为了调节和改善其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还加入各种化学外加剂和磨细矿质掺合料。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也称骨料或集料。

水泥和水组成水泥浆,包裹在砂石表面并填充砂石空隙,在拌和物中起润滑作用,赋予混凝土拌和物一定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拌和物容易施工;

在硬化过程中胶结砂、石,将集料颗粒牢固地黏结成整体,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

混凝土的组成及各材料的大致比例如表一。

表2.1混凝土组成及各组分材料绝对体积比

组成成分

水泥

空气

占混凝土总体积的(%)

10-15

15-20

20-30

35-48

1-3

25-35

66-78

2.1.1水泥

(1)水泥品种的正确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混凝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质量和数量,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就尽量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

首先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气候条件,特别是工程竣工后可能遇到的环境因素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选用行当品种的水泥。

(2)水泥强度等级的正确选择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配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偏少,会影响和易性及强度,可掺适量混和材料(火山灰、粉煤灰、矿渣等)予以改善。

反之,如水泥强度等级选用过低,则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太多,非但不经济,而且降低混凝土的某些技术品质(如收缩率增大等)。

一般情况下(C30以下),水泥强度为混凝土强度的1.5-2.0倍较合适(高强度混凝土可取0.9-1.5)。

若采用某些措施(如掺减水剂和掺合材料),情况则大不相同,用42.5级的水泥也能配制C60-C80的混凝土,其规律主要受水灰比定则控制。

(3)水泥用量的确定

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泥用量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小和最大水泥用量的要求。

如果水泥用量少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则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如果水泥用量大于规定的最大的水泥用量,应选择更高强度等级的水泥或采用其他措施使水泥用量满足规定要求。

水泥的具体用量由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确定。

2.1.2细集料——砂

在混凝土中粗细集料的总体积占混凝土体积的70%-80%,因些混凝土用集料的性能对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集料按粒径大小分为细集料和粗集料,粒径在150um-4.75mm之间的集料称为细集料,粒径大于4.75mm的集料称为粗集料。

根据集料的密度的大小集料又可分为普通集料、轻集料及重集料。

(1)细集料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用砂要求砂粒的质地坚实、清洁、有害杂质含量要少。

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2)密度和空隙率要求

密度ps>

2.5g/cm3;

堆积密度pos>

1400kg/m3;

空隙率Ps<

45%。

(3)含泥量、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

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75um的岩屑、淤泥和黏土颗粒总含量的百分数。

泥块含量是颗粒粒径大于1.18mm,水侵碾压后可成为小于600um块状黏土在淤泥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是人工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粒径小于75um的颗粒的含量,粉料径虽小,但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40-75um)也不同。

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常混有对混凝土性质有害的物质,主要有黏土、淤泥、黑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和硫酸盐、氯盐等。

云母为光滑的小薄片,与水泥的黏结性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硫化物和硫酸盐对水泥有腐蚀作用等。

2.1.3粗集料——石子

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常用的粗集料有卵石(砾石)和碎石。

由人工破碎而成的石子称为碎石,或人工石子;

由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

卵石按其产源特点,也可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和山卵石。

其各自的特点相应的天然砂类似,各有其优缺点。

通常,卵石的用量很大,故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给予选用。

卵石的表面光滑,混凝土拌和物比碎石流动性要好,但与水泥砂浆黏结力差,故强度较低。

卵石和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三个等级。

Ⅰ类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有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适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1)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

与细集料相同,混凝土对粗集料的基本要求也是颗粒的总表面积要小和颗粒大小搭配要合理,以达到节约水泥和逐级填充而形成最大的密实度的要求。

a)最大粒径

粗集料公称粒径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如公称粒级5-20mm的石子其最大粒径即20mm。

最大粒径反映了粗集料的平均粗细程度。

拌和混凝土中集料的最大粒径加大,总表面减小,单位用水量有效减少。

在用水量和水灰比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粒径加大,集料表面包裹的水泥浆层加厚,混凝土拌和物可获较高的流动性。

若在工作性一定的前提下,可减小水灰比,使强度和耐久性提高。

通常加大粒径可获得节约水泥的效果。

但最大粒径过大(大于150mm)不但节约水泥的效率不再明显,而且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对施工质量,甚至对搅拌机械造成一定的损害。

根据规定;

混凝土用的粗集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的实心板,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0mm。

b)颗粒级配

粗集料与细集料一样,也要有良好的颗粒级配,以减小空隙率,增强密实性,从而节约水泥,保证混凝土和和易性及强度。

特别是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粗集料级配特别重要。

粗集料的颗粒级配也是通过筛分实验来确定,所采用的方孔标准筛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90.0mm等12个。

根据各筛分计筛余量计算而得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及累计筛余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也与相同。

粗集料的颗粒级配按供应情况分为连续和单粒粒级。

按实际使用情况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种。

连续级配是石子的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