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12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docx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1章总论

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

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

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

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

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一:

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二:

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三:

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

四:

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五:

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一:

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

二:

预算制度的完善;

三:

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

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

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三是实施责任成本;

四是推行质量成本;

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

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13.1906年美国会计师J.Whtmore第一次提出“标准成本”概念,使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14.弹性预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大进步,也是节约间接费用的最好办法。

15.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导责任会计。

16.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17.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

18.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19.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

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20.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

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商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

21.销售费用包括:

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宣传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薪酬、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有关的业务费等。

22.管理费用包括: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等。

23.财务费用包括:

利息净支出、汇兑损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2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商品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构成企业的期间费用。

25.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已经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26.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

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

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基础』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研究)「一般在期末,即事后定期进行」

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27.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产品成本按照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发生,防止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现象,从而达到节约各种耗费、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8.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揭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并为进行成本预测、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以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29.成本会计的任务:

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

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第2章成本核算要求、费用分类及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进行成本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正确计算成本的重要前提)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成本核算是以价值形式来计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费用的。

而价值形式的核算又是以实物计量为基础的。

3.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界限

4)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界限(受益原则)

4.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5.产品成本的计算,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6.不同产品要求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必须根据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及工艺过程等予以确定。

7.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8.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直接材料:

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等。

2)直接人工:

也称生产人员薪酬,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制造产品所耗用的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及各种津贴等。

3)制造费用:

是指在生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

具体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

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用)、修理费、水电费、设计费、、、、、

9.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 销售费用:

运输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

2 管理费用:

业务招待费、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3 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汇兑损失、手续费

10.费用按与产品的关系分类: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11.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扩大直接成本,减少间接成本。

12.支出分为:

经营性支出、非经营性支出和偿债性支出。

 

13.费用既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也包括在该会计期间内收益的资本性支出。

14.支出大于费用,但费用并不完全包含在支出之内,有些费用并不一定要发生现金支出。

15.

资本性支出

制造费用(狭义成本)

期间费用

16.按成本性态(习性):

1)固定成本:

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费用。

(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如:

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

酌量性固定成本(决策行为):

研究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

约束性固定成本(经营能力):

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

2)变动成本:

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变动成本不变(直接材料费用、生产人员计件工资)

3)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确定均以相关范围作为前提条件。

17.按可控性:

可控制成本、不可控制成本。

18.按成本发生的时态:

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已发生

未来成本(目标成本)

按其适用期:

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

19.确定标准成本的作用:

(1)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2)利于成本控制与决策;

(3)是考核产品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4)是考核各种消耗水平的重要尺度。

20.标准成本的含义:

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也称“成本标准”;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1.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是: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核算。

5)按照费用界限归集,计算产品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第3章费用在受益对象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1.要素费用分配的标准:

(1)成果类:

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

(2)消耗类:

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

(3)定额类:

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分配公式: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2.要素费用分配程序:

1)确定需要分配的要素费用的项目以及金额;

2)确定具体要素费用项目的分配标准;

3)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

4)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5)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4.直接材料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耗费,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耗用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零部件、自制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周转材料等。

5.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应设立“原材料”账户,并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立明细账。

6.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计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额

还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7.材料按计划成本发出核算的优点:

1)可以考核和分析材料采购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分析材料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

3)有利于采取措施改进材料采购、自制材料等的供应管理工作;

4)有利于考核各车间部门的经济效益;

5)还可以简化材料收发的日常核算工作。

8.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或材料定额费用法进行分配。

9.材料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

10.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限额。

11.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价

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作用:

可以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材料收发存的实物管理,但分配计算的工作量较大。

12.按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原材料种类较多之时):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