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0806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现课改理念 让计算教学亦显魅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师对教学内容喜好情况调查表

教学内容

最喜欢教的内容

最不喜欢教的内容

人数(人)

百分比

人数

概念

1

1.5%

22

32.8%

计算

25

37.3%

15

22.4%

几何图形

38

56.7%

应用题

3

4.5%

30

44.8%

(二)学生对教学内容喜好情况调查表

最喜欢学的内容

最不喜欢学的内容

人数(人)

6

4.6%

34

26%

41

31.3%

36

27.5%

69

52.7%

2

11.4%

59

45%

分析上表发现:

最喜欢和最不喜欢计算的教师和学生都占较大的比例。

整理调查问卷发现,教师和学生选择的理由又是惊人的一致。

喜欢计算的主要理由:

内容简单,容易教,容易学,不太要动脑筋,甚至有学生回答:

不用老师教,我也会做。

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出现类似于“有趣、有挑战性”这些词语。

最不喜欢计算的理由:

枯燥,缺乏趣味性;

题多,繁,容易错。

这一现象说明计算教学存在着问题。

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五:

一是计算教学目标狭窄、单一;

二是计算内容庞杂,过分追求“形式化”,忽视与生活联系;

三是过份强调熟练,刻意追求技巧;

四是学生学习方式被动;

五是计算教学千课一面:

出题——讲授或尝试——基本方法得出——大量重复练习。

以上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随着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化理解,确信一定会让计算教学亦显其应有的魅力。

下面谈谈笔者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计算教学目标改革——三位一体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引发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是否还有必要让学生花很多时间仅做有关数和符号的计算?

当然,基本的算理和算法是应该掌握的,但那些烦琐的、技巧性很高的计算应当大大削弱,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学习更有意义的内容。

那么怎样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怎么学习才会更有意义呢?

首先需要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进行反思和改革。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致国民的一份报告明确指出:

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

计算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目标非常明确,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落实到位;

但对于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往往作为“软”目标、隐性目标,被当作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副产品”,容易被忽视。

其实后者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可以使学生更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数学的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计算教学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还应努力体现哪些目标呢?

1.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共享,大胆质疑,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与反思意识。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情感与态度

(1)在积极参与计算方法、规律等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初步认识到计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

需要明确的是:

上列目标并不是仅凭一节课就可以达成,更多的是属于学段目标,甚至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

其中有些目标仅仅依赖计算课也是不能有效体现的,而需要长期关注、重视,才得以达成。

二、计算内容改革——现实性、富有挑战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而计算教学往往忽略了计算的需要和与生活中的联系,一味的从抽象到抽象,学生机械的列式、计算、反复练习,学生体会不到乐趣。

1.创设情境,体现现实性。

创设情境是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其功能有:

(1)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我们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增加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创设情境就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的桥梁,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体会计算的必要性。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没有将应用题单设章节,是不是就没有应用题教学了呢?

其实创设一个情境,寓计算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实现了应用和计算教学的一体化,同时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和价值。

因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蕴涵数学问题或数学思考。

2.重组教材,体现整体性。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太简单,没有一点挑战性;

部分教师则反映计算教学象练习课,“新课不新”。

主要原因:

教材编排体现“小碎步”,只求实,缺乏整体性,养成学生机械地、孤立的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

如: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四个阶段教学,并且还把“7加几”和“6加几”安排在第二册里学习。

再者,据调查,已有50%左右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基本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了,他们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如何探索多种计算方法,发现计算的规律,如何交流自己的思路,形成转换思想方法等等。

附教学实录:

人教社教材一年级下册P15例2教学《十几减几》教学

课前准备:

前一天让学生进行射门比赛。

播放世界杯足球赛

师:

看到了什么?

生:

(一下激动起来)足球比赛,球星——罗纳尔多,我喜欢。

他的名字真奇怪,象什么耳朵。

(笑)

听说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也喜欢足球,举手。

课件展示:

一筐足球和情景对话图。

(注:

课前学生进行“射门”活动)

 

一筐足球,给你一分钟射门,球门外还有几个?

筐里有多少个足球?

不是很清楚,应该是十几个吧,你会表示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8-9=912-9=313-9=411-8=3、416-7=915-6=913-4=914-8=617-9=820-20=0

20-20=0不可能,因为1分钟踢不进20个。

对,不可能,一共才十几个球。

如果他经常练习射门,就能踢进20个,老师相信你!

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曾有过的体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算式,十分的投入。

三、学习过程——主动性、个性化。

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是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平台。

计算方法多样化优势十分明显:

由于学生人人参与,各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创新便成为可能;

使得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树立自信心;

由于群体方法呈现多样,客观上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学生在交流中介绍自己的方法,感受他人的算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但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

许多教师简化了算法多样化的内涵,只重“形”,而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为此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鼓励算法多样化,还要优化吗?

有教师说:

既然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无需优化。

把多样化和优化完全对立起来,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应把算法多样化看成一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主探究——算法个性化。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

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在计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而这些方法对学生个体来说,都自信认为是最好的,会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因为这是他探究思考的结果,他是在创造!

作为教师,都应持肯定、欣赏之态。

(2)交流共享——算法多样化。

学生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会有一种积极的情

感,都希望有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机会。

在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合作者、引导者,酌情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理解或表达有困难的地方,并给予帮助,利于学生共享;

其次同时还应协同学生作客观的评价,比如9加5,学生一个一个数:

10、11、12、13、14。

教师就应该指出或请同学评价,明确:

方法是正确,但太麻烦了。

再者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梳理和提炼,如:

12-9,学生会出现多种方法:

算法

(一)12–9=3和算法

(二)10-9=11+2=3都是属于“破十法”;

210

1

算法(三)12-2=1010-7=3和算法(四)9-2=710-7=3都是属于“连减法”;

算法(五)因为9+3=12,所以12-9=3和算法(六)直接想组成的方法都属于“想加算减法”。

这一阶段有效实施还依赖两点:

一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是加强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促进有效交流。

在教学中会发现部分学生上完了一堂课,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算法。

为什么呢?

通过调查学生回答:

我根本就没注意其他同学的方法。

的确,很多学生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欢呼,对别人的成功往往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为别人喝彩。

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3)比较反思——算法优化发展。

学生交流各自算法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历交流、梳理、反思、改进、发展的过程,在思想的碰撞中去感受其他的方法和策略,真正理解和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主动改进自己的算法,从而实现方法优化。

可见多样化和优化是体现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多样化是优化的基础,所以说,计算教学既要算法多样化,又要优化。

2.优化的结果是唯一吗?

能一步到位吗?

有教师认为:

优化的结果就是选择基本方法。

但从学生的差异性可知,优化

的结果不可能是唯一。

要优化必须正确理解两点:

(1)什么是基本方法?

我的理解:

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基本方法可能不同,在计算的不同阶段,基本方法也会发展变化的。

至于哪一种是基本方法,应由学生自己选择。

确定基本方法有三方面标准:

一是心理学角度,即多数学生喜欢的算法;

二是教育学角度,即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学科体系角度,这种方法对数学的后继学习是否有利。

当然这三个标准有时不能完全统一。

因此当学生在一堂课结束时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是正常的,教师应该在心里认可这种现象。

(2)优化能一步到位吗?

与其说优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确定哪一种方法最好,还不如说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

因为每种方法都有独特性,适合于不同的题目,这就更需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受、辨析某种方法的局限性和普及性。

方法优化不仅仅是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会倾向于某一种方法,但在练习中,他还会去尝试、感悟另一些方法,会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