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05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产业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陶瓷产业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陶瓷产业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陶瓷产业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陶瓷产业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产业研究.docx

《陶瓷产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产业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产业研究.docx

陶瓷产业研究

瓷产业

1、瓷产业综述

中国是瓷生产古国,生产的日用瓷已占全世界的70%左右,设艺术瓷占全球65%,建筑瓷也已经占世界总产量的1/2。

在中国,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瓷业至宋代(公元960至1279年)得到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各国大量输出。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的瓷制造业在世界上绝对是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青花瓷达到登封造极的地步。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瓷业最辉煌的时期,但到清朝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退,人民贫困,中国的瓷业日渐衰落。

瓷按照用途分类可以分为:

日用瓷(如餐具,茶具等);艺术(工艺)瓷(如花瓶、雕塑品等);工业瓷(用于各种工业的瓷制品)。

上游原材料:

不容乐观,资源浪费严重,价格上涨较快。

在瓷化工原料领域,近几年,瓷化工原料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现在原材料价格大幅走高,钾钠砂供货相当紧。

2011年,硅酸锆和氧化镨的上涨幅度最为明显。

氧化镨由2010年6月的16万元每吨,到了9月上涨到了19万元每吨,到了2011年3月,已经涨到了38万元每吨。

而氧化锆由2010年10月时的2.6万元每吨上涨到了2011年3月的3.8万元每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涨幅达46%。

下游产业:

瓷产业制成品应用领域广,市场需求量大,但瓷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趋势。

瓷砖行业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注定瓷砖发展的终极就是产量过剩,而且是绝对过剩,但目前暂时还没有到,不过靠近了,这个绝对过剩是一定会到来的。

在反映瓷砖产量是否过剩的问题上,表观年人均瓷砖消费量虽没有固定的临界数,但显然是有边界的(如:

不可能超过年人均10平方米)。

2011年12月30日,中国建筑卫生瓷协会缪斌秘书长,在市首届中国瓷人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国瓷砖产量超过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9%;销售额3000亿元,增长31%;出口瓷砖超过9亿平方米(达到了5.91平方米/人),增长16%;出口额超过42亿美元,增长23.6%。

这是2004年之后,全国瓷砖产量第八年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瓷行业:

在瓷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高安、夹江、、等多个产业集中区,尤其是瓷,已成为中国瓷的闪亮名片,并诞生了欧神诺瓷、金舵瓷、东鹏瓷、唯美瓷、新明珠、新中源、特地瓷、天纬瓷、斯米克、亚细亚等数十个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无论怎么说,我国的瓷砖产能与实际产量人均水平虽未突破世界极限,但应该已经处于相对过剩的边缘,过剩是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已经注定。

无论是过剩前夕还是过剩到来,“十二五”期间行业的洗牌、调整都会明显加剧,关门倒闭、兼并重组间或会时有发生,特别是对哪些终端不够充分网络不够完善品牌不够知名的企,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2012年瓷砖产量将进入平缓增长阶段,总体来讲我国的瓷砖产能与产量已接近步入相对过剩阶段,行业的竞争将不断加剧,表现可能是洗牌、重组,实质是调整、提升。

国务院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方针,为我国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纵观当今瓷发展,低碳环保、资源保护、品牌建设、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市场需求将是当今瓷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2、瓷产业分析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学家研究考证,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掌

握制术。

《中国瓷史》称寨里窑是“发展较早,持续生产时间颇长,是北方

青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而现在,在万余年的瓷生产历史和深邃的瓷文化底蕴下,发展成为中国的瓷名城,全国的重点瓷产区。

(一)、瓷业十一五以来的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瓷被中国瓷工业协会授予“瓷当代国窑”荣誉称号。

“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全国唯一瓷地域品牌的工业产品。

“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确立,充分肯定了瓷在全国瓷行业的中坚作用。

编篆出版的《当代国窑》专著,图文并茂,刊登100余幅国瓷、国礼照片,形象生动的记载了瓷生产国瓷、国礼档案史、从“国窑之根”、“国窑之路”、“国瓷档案”、“名家风采”、“国窑明星榜”、“国际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瓷当代国窑”的历史发展进程,刷新了瓷历史新篇章。

优化产品结构:

在压缩普通瓷产品的同时,扩大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石英瓷、镁质强化瓷、骨质瓷和艺术瓷等高档瓷产量,全年日用瓷生产总量完成16亿件,比上年只增长7%,但高档瓷产量明显加大达4亿件,比上年增长16%,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均比上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华光瓷业、工、泰山瓷业、华洋瓷、金马瓷业、华浩瓷、中强瓷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加压力注浆、两次烧成等技术工艺,产品的规整度、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品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行业发展后劲。

全年产值预计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23%;产品销售率98.64%;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5%;利税总额25亿元,同比提高30%,其中利润18亿元,同比提高35%;出口创汇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

打造产业集群:

根据全市瓷行业布局和瓷企业发展优势,确定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华光瓷、福泰瓷、泰山瓷业、博山瓷、瓷器、华洋瓷业等10家骨干企业为重点扶持单位。

重点从工艺装备、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人才培训、产品结构、质量标准、技术队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品牌效应等方面抓起,发挥好典型示和“龙头”带动作用。

建工业:

“十一五”期间,共淘汰落后建生产线58条,减少产能6300万平方米。

全行业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档次、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加快。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多管、多层、自由布料新工艺,配备大吨位压机,有1/3的建生产线升级改造为节能环保生产线,辊道窑长度200米以上,产品质量及花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日用瓷:

“十一五”末,日用瓷产量达到15亿件,实现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平均年递增19%;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平均年递增18%;利税16.7亿元,平均年递增18%;其中:

利润10亿元,平均年递增17%;出口创汇实现2亿美元,平均年递增18%,建筑瓷9亿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产品辐射全国,销往国际市场,成为全国重要的建生产基地。

大事记:

组织赴英举办“瓷文化展”。

2011年10月14日,“中国瓷文化展览会”在英国萨里郡蓝特宝展览馆隆重开幕。

英国肯特公爵率领女王办公室特使一行亲临现场观看展览,市政府向肯特公爵赠送了瓷华青瓷。

展览期间,举行了“中英商贸洽谈会”、“中国日”、“艺术品交易会”等活动,整个展览会高潮迭起,反响远超预期。

(二)瓷业

所处产业链位置:

瓷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属于轻工制造业,瓷业主要生产日用瓷以及建筑瓷。

瓷业竞争优势:

1、成本优势:

市的瓷企业从业人员大多从本地乡村招募,不需要住房、保险、医疗等相关待遇,因此人力成本低廉,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产品原料方面,以前要从、、等地运输白土,而目前主要从新泰等地采购,路程的大大缩短,节约了运费,同时由于多数是个体厂家,相应的管理人员及设备也大大减少。

这一切的优势都使得瓷业有了相对低廉的价格。

2、地缘优势:

应当首先承认发展瓷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市地处省中心地带,因此又称鲁中商城。

博市博山区出口日用瓷质量安全监管示区顺利通过检验检疫局专家组验收,正式成为全省首家出口日用瓷质量安全监管示区。

3、规模优势:

如此众多的瓷厂家云集一处,又有市打着瓷业甚至“江北瓷都”的称号,都吸引了国外瓷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现今市瓷生产厂家的数量及影响都大大加速了市瓷业的规模化之路。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店的付家、马尚两地又分别兴建了两大大型瓷市场,同时将建成的项目还有财富瓷城等。

这一系列的规划都是在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4、政策优势:

市的发展一直打着瓷的牌,因此在政策方面自然给了我市瓷业发展巨大的便利与支持。

瓷业几点不足:

1、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仍不足

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相似,于是出现了相当多的产品相同,相互抄袭,相互模仿的局面,导致瓷利润率低和竞争的加剧,而企业又很少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上,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创新能力。

2、市场单一且缺乏知名品牌

很多企业是“家庭式”“作坊式”管理,导致企业之间重复生产,出现大多雷同产品,而造成不正当的竞争。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重视了企业品牌的打造,但重视的力度明显不够,档次低、品牌差、名气小成了大部分企业的通病,缺乏知名度,因此很难在国外市场上与别的品牌相竞争。

3、企业管理者只是水平低,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合理

前面提到瓷业具有成本优势,而这又恰恰制约了瓷的发展,从素质上来讲,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这样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瓷业未来发展趋势

1、低碳、绿色、环保概念产品将成为主流。

更薄更轻的瓷砖、健康石材、抗菌瓷砖、光触媒瓷砖、负离子瓷砖等新型高科技环保瓷砖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瓷砖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积极创新,完成转型之路。

从去年开始,我市建企业便备受市场不景气、竞争日益激烈的困扰。

然而,新博瓷却凭借先进的装备技术,出色的创新产品和超前的营销理念,销量不降反升,品牌也在业越来越响亮,从而走出了一条精彩的转型之路。

3、加快产业集群化建设,加强品牌建设,由专业走上职业。

从专业走向职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具备过硬的生产制造能力,能稳定持久的供应优质产品;二是富有创意,努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三是要了解市场,熟悉品牌化市场运作,走品牌化道路。

只有这样,瓷的未来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3)上市企业分析

1、鲁阳股份(002088)

公司简介:

鲁阳股份始建于1984年,与2006年11月30日上市,是国瓷纤维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下设鲁阳、鲁阳、鲁阳、塞顿、鲁阳等5家子公司,在全国设有60多个办事处。

取得专利技术70余项,科技成果40项,是高科技、高增长型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公司主营业务:

瓷纤维、玄武岩纤维、轻质耐火砖、氧化铝纤维、硅铝系耐火材料等六大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为经营载体,深入发掘六大系列产品的耐火、耐磨、防火、保温性能。

证券类别:

中小企业版

所处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材料)

财务状况:

财务指标

2012-03-31

2011-12-31

2010-12-31

2009-12-31

资产总额(万元)

174595.67

170800.41

166927.93

156350.73

负债总额(万元)

34484.35

31898.05

36502.76

35717.16

应收账款(万元)

37807.95

37518.09

31503.74

28527.22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8141.69

97980.45

91834

77601.01

毛利率(%)

27.21

31.75

32.3

35.67

净利润增长率(%)

-48.28

-11.88

5.17

-20.6

流动比率(%)

2.6424

2.7524

2.5606

2.7975

速冻比率(%)

1.9891

2.0537

1.9984

2.3715

主要产品的营业收入及销售市场

2011年度概况

项目名称

营业收入

(万元)

营业利润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