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课时及教学注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课时及教学注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一教学课时及教学注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历史的演变特点,可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的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以学会将历史知识图示化和网络化。
3.对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度设立的情况。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可以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
2.用事实来说明军机处的增设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可以援引史料来分析明朝内阁制的主要特点。
单元小结:
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归纳其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可以考虑以学生熟知的希腊神话或古典建筑等实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拉近历史学习的时空距离。
2.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因素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养成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注意考虑地域因素的意识。
3.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4.引导学生梳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5.明确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即希腊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的表现之一,也是希腊文明辉煌的重要条件。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选取一些罗马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的材料阅读,帮助其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结合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
3.需要援引法律史上的史实来引导学生来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进行比较,对中外知识进行类比,区别异同。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结合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权利法案》的颁布。
2.以英国议会的权力变化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发展。
3.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政治制度,引导学生认识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选择一些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向学生提供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影响。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可以简要地交待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和巴黎公社的事实,将德、法两国宪法的制定置于特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之下。
2.有关德、法两国宪法的内容,教学时既要提供宪法的材料引文,又要抓住特征,以便理解欧美代议制的发展。
3.引导学生对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进行两种制度利弊的比较。
作为对本专题的整体回顾,需要对17世纪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将抽象的制度置于具体的政治事件的结构
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准确地进行知识定位;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历史结论性的目标,需要依托史实加以说明。
第10课鸦片战争
1.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
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
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2.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3.援引一些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故事,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3.要用近代社会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通过条约具体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和完全陷入的阶段性特点。
2.援引一些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学生讲述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故事,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第13课辛亥革命
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作铺垫。
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图》等地图资料,提供“武昌起义—革命扩展—成立民国”的线索,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3.对比1912年前后的史实,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史料,侧重分析辛亥革命变革政治体制的意义。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
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3.适当联系必修Ⅲ第三专题中“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生从思想、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突出这一阶段的两个分期及矛盾的变化,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16课抗日战争
1.教学“侵华日军的罪行”,应该建立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上。
2.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时关注地方史,让学生讲一讲地方的身边的抗战史,以激发课堂思维。
4.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17课解放战争
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对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整理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特征及各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适当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内容,联系专题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和本专题的俄国十月革命,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3.侧重关注3月18日革命和政权性质,帮助学生归纳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以进一步理解公社的性质。
4.联系《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帮助学生梳理十月革命的线索: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一月起义——建立政权”。
2.联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知识,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影响。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需要援引西柏坡会议的有关材料,结合人民解放战争军事上的胜利,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运用情境性材料,学习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3.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4.借鉴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生活”的课程资源,进行政史结合,以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搜集和运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发生在本土地区的史实),感受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史有论地总结历史教训,并凸显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这一主题。
3.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联系第一单元的专制政治,适当援引旧中国的一些宪法条文,以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1.将“一国两制”的构想贯穿于教学始终,使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从而使港、澳、台话题成为一个整体。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谈港澳回归的意义,展望台湾回归的前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其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做适当的拓展性教学,组织“认识台湾”的资料搜集活动,例如台湾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
2.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照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历史使命感。
3.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
4.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1.补充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细节性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探讨其国际影响创设必要的情境。
2.适当分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认识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关系,增强历史洞察力。
3.梳理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历史,联系现实展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树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正确观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1.结合雅尔塔体制,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来说明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
2.紧扣“对峙格局”的主题,引用诸如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等典型史实来帮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3.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确认“存异”和宽容价值观。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从不同的国际政治力量的综合国力这一角度去引史料,通过史料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选择欧共体形成或中、日等国的崛起等话题,将世界背景、当前的媒体材料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用讨论的形式来把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况。
3.联系24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来讲述中国的振兴。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是重大的国际事件,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叙事色彩。
2.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做一整体回顾,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3.以下两点在教学中要引起注意:
苏联解体只是世界多极化加强的背景知识;
世界多极化也只是一个趋势。
高一历史新课教学建议
1、高中三年,教学重心在高一,因为必修一、二在高考占到70%;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所占比例较高。
2、高一历史日常教学中力求基础与能力并重,关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按课时正常开设的基础上,确保每周有40分钟时间的作业量。
(鉴于4年来,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是六门学科中难度最大、知识量多,为提高理科优秀生得A率。
)
4、依据课标、教参,江苏省教学要求、本年级教学意见,梳理知识,展示本单元知识框架、特征、地位,构建知识体系。
5、课堂教学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6、构建每课的知识框架,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