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9321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速递文档格式.docx

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快递服务呈现高速增长势头。

截至2008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快递服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

快递服务的发展为促进上海进出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和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上海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达到2.93亿件,同比增长20.7%;

业务收入达到81.43亿元,同比增长28.3%,快递业务量、收入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均名列前茅。

2008年,上海快递业务收入占上海全市GDP13698.15亿元的比重为0.59%。

2.市场主体多元化,商业模式多样化

上海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截至2008年底,在上海邮政管理机构备案的快递企业有517家,邮政EMS、民航快递等国有快递企业,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增洲、韵达、天天、全一等民营和UPS、FEDEX、DHL、TNT等外资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并存。

各类快递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采用了“加盟制”、“直营制”、“混合制”等各种不同的商业管理模式,快递市场呈现出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

3.区位优势显著,总部经济效应显现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依托其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吸引了众多快递企业驻足。

上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快递企业总部聚集最多的城市、成为全国快递服务的竞争高地和市场风向标。

UPS、FEDEX、DHL、TNT等国际四大快递公司的大中华区总部和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运、全一快递、天天快递、中通快递、增洲快递、希伊艾斯等八家民营快递企业的全国总部都设在上海,总部经济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上海作为长三角和全国快递市场的重要城市,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2008年,上海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9.93%,比上海GDP占全国GDP的比重4.56%高15.37个百分点。

4.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上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快递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促进作用。

上海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网络,在上海设立了国际、国内和区域等不同规模的转运中心。

收派作业、分拣作业、客户服务、营销管理、财务结算等各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程度、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

截至2008年底,上海已经成为全国快递车辆最多、从业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拥有汽车3773辆,同比增长20%;

摩托车1610辆,同比增长50%以上;

计算机9086台,同比增长35%;

手持终端7910台,同比增长12%;

从业人数达5.1万人,同比增长16%;

“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及顺丰速运每周在上海起降的全货机国际、国内航班60多架次。

5.服务网点布局合理,服务产品多样化

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海现代服务业网点的合理布局。

截至2008年底,上海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服务网点共4491处,覆盖全市区,其服务网点的密度较高,部分企业的服务深入乡镇、村;

其服务种类较为丰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普遍提供“次日达”、“隔日达”、“次晨达”、“当日达”、“限时达”、“即时送”等服务。

部分企业还提供了代收货款、快件保险等增值服务,并涉足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领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6.市场竞争充分,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上海加快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得不同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错位竞争与差异化竞争。

邮政快递(EMS)占有国内异地快递服务市场的优势、民营快递企业占有在长三角区域内及同城快递服务市场的优势,外资(合资)企业在国际快递市场竞争中优势显著,在国际快递的综合实力及市场份额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各类快递企业通过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对接国际,推进了全市快递服务协调较快发展。

快递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日益互动、互联和互融。

(二)存在问题

1.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完善。

新《邮政法》颁布后,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制定与完善;

扶持快递服务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备;

与快递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如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服务产品标准等亟需制定与完善;

车辆进城通行难与停车难、发展融资难、企业用地难、空运租舱难、通关效率低等问题突出;

快递税率不统一,没有实行统一的“差额征税”、“定额发票”制度,快递连锁网点的“报备制”尚未解决。

2.产业集中度低。

上海是全国快递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近年来快递企业数量急增,盲目扩张;

民营快递企业“小、弱、散、差”与“小而弱、大而不强”现象突出;

缺乏品牌优、竞争实力强、连锁网络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资大型快递企业。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在沪的多数民营快递企业还处在“家族式”的治理结构形态,组织方式落后,管理手段陈旧。

面对未来国际化的竞争,这种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将制约国际化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制约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合作、制约未来走出“国门”、制约企业做大、做强乃至未来企业上市。

4.市场竞争手段单一。

在沪的特许加盟与同城快递民营企业把单一的低价竞争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无序竞争现象蔓延,低价格、低层次服务现象普遍,造成部分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延误、损毁和丢失的投诉率较高,严重制约了快递企业的品牌建设,阻碍了快递市场有序竞争与健康发展。

5.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快递服务市场服务产品雷同,服务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差异化产品和承诺服务产品。

同质化竞争必然导致价格上的恶性竞争,造成企业业务量增加利润下降,陷入发展的“怪圈”。

6.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上海的部分特许加盟与同城快递民营企业快递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快递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业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专业化、技能型人员紧缺,管理、运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快递企业高速发展、规范化发展。

二、环境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上海是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核心城市,2008年上海GDP达到1.3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5%,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GDP增速0.7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海短期内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国务院出台了包括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的振兴产业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振兴产业。

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现代物流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和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等进程正在加快推进,为进一步推进快递服务搭建了重要的区域发展公共政策平台。

(二)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上海改善市内外交通设施,全市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和郊区环线以及沪崇隧桥已经完成。

“半小时、1小时、2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交通日益轨道化、网路化。

一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长江隧桥的建成通车将市区与崇明岛连为一体。

以浦东、虹桥机场两大国际枢纽机场5条跑道的航空设施持续完善,正在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

洋山港建设规模不断扩展,国际物流中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长三角区域“同城化”格局初步形成。

日趋便利的交通为快递企业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实现集约化运营搭建了网络运输平台。

快件分拣设备、手持终端(PDA)、影像监控系统等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电话集成(CT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射频识别(RFID)技术逐步投入应用,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优化快递服务处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基础。

(三)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上海浦东作为我国加快改革的先行地区,成为上海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的引擎,成为上海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预计未来五年快递服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5%以上。

上海正在实施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万人次参与,将会大幅度增加对快递服务的需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将会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购物方式的转变将会拉动快递配送的高速增长。

上海是全国电子商务“网购”最发达的城市,快递配送服务十分活跃。

据统计,2008年全国个人间网上购物销售额1320亿元,由此带动的包裹快递量约5亿件;

2008年,在每天为“淘宝网”提供的快递配送量150万件中,上海所占的比重超过15%。

预计电子商务“网购”在规划期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网购”配送将成为上海快递服务发展的重要市场增长点。

(四)改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初步形成市场监管格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快邮政业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为快递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快递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修改后的《邮政法》与《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连同此前发布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服务》标准等,为快递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国家邮政局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的出台,对于上海快递服务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发展瓶颈,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邮政管理机构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快递协会参与积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在上海,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快递市场监管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快递产业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落实快递发展的产业政策,优化快递发展环境,建立供需均衡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机制,推进上海快递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基本目标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

提高上海快递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快递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引导快递企业逐步从价格竞争向服务内涵、服务质量竞争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运营集约化,规划布局集群化,产业发展集聚化。

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范围向上游产业延伸,统筹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型业务的发展,基本形成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区域配送和集中配送相结合的城市快递配送物流网络体系,加速向现代服务方式的转型。

加强能力建设,完备产业体系。

着力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构建“一体两翼四中心”的快递枢纽中心格局。

以浦东机场为主的国际快递空港枢纽中心、以虹桥机场为主的国内800公里以上异地快递空港枢纽中心、以青浦快递陆路转运集聚区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