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923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1078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三、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 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分组讨论

大组交流

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实验册

 

第3课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2、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第4课、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4、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五、课后作业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完成实验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种子的构造。

难点:

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

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

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

4、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

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

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

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5、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6、讨论发表注意点。

7、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8、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

讨论归纳

9、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10、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

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3、讨论,发表意见。

4、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5、积极发现问题。

6、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2课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茎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讲述:

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3、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书上图片,提问:

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

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

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第3课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

观察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