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82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docx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任课教师

白凤翎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05~2006学年

课程类型

学位课

班级

2004级1、2班

第二学期

第4~6周

教学课题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学实验

教学目的:

1、证明微生物是无所不在的,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习微生物制片和染色技术,掌握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油镜的原理及使用

2、细菌的制片技术

3、革兰氏染色技术

4、环境、体表微生物的分离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考核知识与技能观测点:

1、微生物常规器皿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2、食品、环境、体表微生物的分离

3、微生物(细菌)的单染色法

4、细菌的复合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5、混合菌涂片染色

6、微生物与动植物细胞的显微比较

 

时间:

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3月27日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学实验

一、微生物常规器皿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2学时)

1、知识点

①各类微生物学实用器皿的规格要求及应用

②微生物学器皿的特点(封闭、灭菌)

③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A结构与组成、B显微镜的原理

2、技能要点

①试管、吸管、平皿的洗涤包扎

②棉塞的制作

③接种工具的制作与使用

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A、光源调节:

通光路、提聚光器、光圈调节

B、焦距调节C、视野调节

二、食品、环境、体表微生物的分离(2学时)

1、知识点

①从周围环境、人体体表、口腔、食品等中分离各种微生物,证明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

②体会无菌操作的重点性

③微生物不同其菌落特征不同

2、技能要点

①沉降法: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

②涂布法:

表面微生物分离

③划线法: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

④菌落特征描述

三、微生物(细菌)的单染色法(2学时)

1、知识点

①细菌染色原理

②染料的化学组成

③细菌细胞的结构与组成

④油镜的原理、分辨率

2、技能要点

①涂片技术关键点:

A涂片B固定

②低倍镜观察关键点:

调聚光器、调焦距

③油镜观察关键点:

A调焦B结束擦洗镜头

④细菌形态描述绘图

四、细菌的复合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2学时)

1、知识点

①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②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③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细胞结构比较

2、技能要点

①细菌制作

②革兰氏染色操作关键点:

A时间B脱色C水洗

③讨论菌种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④绘制图线(四张)

五、混合菌涂片染色(2学时)

1、知识点

①革兰氏染色关键点分析:

脱色不足→G-→G+

脱色过渡→G+→G-

②通过G+和G-菌混合涂片证明染色操作的正确性

③未知细菌革兰氏染色判别

2、技能要点

①混合菌挑取制作涂片

②染色

③绘图及比较分析

六、微生物与动植物细胞的显微比较(2学时)

1、知识点

①细胞大小

②细胞形态与结构

③细胞染色

2、技能要点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低倍镜观察动植物组织构造切片

高倍镜观察动植物细胞构造

油镜观察微生物细胞形态

②绘图比较分析

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

起什么作用?

2.影响显微镜分别率的因素有哪些?

3.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要注意哪些环节?

4.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5.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6.混合菌涂片染色有什么实际意义?

在进行混合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试比较分析微生物和动植物在细胞形态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任课教师

白凤翎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05~2006学年

课程类型

学位课

班级

2004级1、2班

第二学期

第9~10周

教学课题

实验二微生物营养学实验

教学目的: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3、学习与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法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5、掌握微生物纯化技术;

6、了解不同微生物在各种培养基上(中)的培养特征;

7、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基的制造方法与步骤

2、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

4、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考核知识点:

1、培养基的制造

2、培养基的高压灭菌

3、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4、微生物的纯化

5、微生物菌落特征描述

 

时间:

2006年4月17日至2006年4月28日

实验二微生物营养学实验

一、培养基的制造(2学时)

1、知识点

①微生物生长的六大营养要素的功能

②各个营养要素之间的配比

③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技能要点

①营养物的称量与溶化

②培养基pH值的调节

③培养基的过滤与分装

④培养基的加塞与包扎

二、培养基的高压灭菌(2学时)

1、知识点

①高压灭菌的原理

②高压灭菌器的结构和组成

③高压灭菌的操作程序

2、技能要点

①观察水位和加水

②装入被灭菌物与加盖

③加热与加压

④放气

⑤在规定灭菌时间内维持压力、温度

⑥减压与开盖

三、食品、土壤等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2学时)

1、知识点

①纯培养的分离原理

②纯培养分离方法的选择(涂布分离法、倾注平板法)

③纯培养的纯化

④各类微生物的群落形态特征

2、技能要点

①食品检样的前处理A、固体样品B、液体样品

②样品的稀释A、10倍系列稀释B、

③样品的接种与培养A、涂布法B、倾注法

④菌落的形态学观察和描述A、平板B、斜面C、高层

四、微生物的纯化(2学时)

1、知识点

①纯培养的概念

②分离纯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③平板划线分离的原理的操作方法

2、技能要点

①单个菌落的确定

②平板划线:

A、连续划线B、垂直划线

③无菌操作

五、菌落特征描述(2学时)

1、知识点

①细菌的群体特征

②细菌的繁殖方式

③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现: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

2、技能要点

①比较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②描述形态特征

③绘图及比较分析

 

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修立即灭菌?

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为什么?

3.高压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

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4.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5.如何确定平板上某个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

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6.你所做的涂布平板法和划线法是否较好地得到了单个菌落?

如果不是,请分析原因。

7.接种环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其冷却?

如何判断灼烧过的接种环已冷却?

8.如何描述各种微生物在斜面上、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任课教师

白凤翎

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05~2006学年

课程类型

学位课

班级

2004级1、2班

第二学期

第15~16周

教学课题

实验三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教学目的:

1、了解糖发酵的试验原理和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3、掌握IMViC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4、掌握过氧化氢酶及脲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5、了解IMViC试验在肠道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糖发酵试验的原理、结果判定标准

2、吲哚试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V-P试验的结果判定

4、脲酶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考核知识点:

1、糖发酵试验

2、IMVIC试验

3、过氧化氢酶及脲酶试验

 

时间:

2006年5月29日至2006年6月14日

实验三微生物生理学实验

一、糖发酵试验(3学时)

1、知识点

①微生物学发酵糖类的原理

②糖发酵试验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

③区分氧化产酸和发酵产酸的作用

2、技能要点

①接种

②无菌操作技术

③发酵结果判断

二、IMVIC试验(5学时)

1、吲哚试验知识点

①吲哚试验的原理

②吲哚试验培养基构成和试剂组成

③乙醚或二甲苯的萃取作用

2、吲哚试验技能要点

①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蛋白胨水)

②乙醚或二甲苯萃取

③吲哚试剂(构成及显色原理)

④结果判断(阳性与阴性的判断)

2、甲基红试验知识点

①甲基红试验原理

②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③培养基组成

④发酵产酸

2、甲基红试验技能要点

①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②甲基红指示剂

③试验结果判定

3、V-P试验知识点

①V-P试验原理

②V-P试验与甲基红试验的关系

③α-萘酚的作用

2、V-P试验技能要点

①接种与培养(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②滴加40%KOH和α-萘酚

③反应结果的判断及注意事项

4、柠檬酸盐试验知识点

①柠檬酸盐试验原理(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配方)

②不同微生物碳源谱

③所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柠檬酸盐试验技能要点

①接种与培养(西蒙氏柠檬酸盐斜面)

②观察测试细菌的生长状况

③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

④结果判断

思考题:

1.假如某种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

2.讨论IMVIC试验在食品检验中的意义?

3.为什么大肠杆菌是甲基红反应阳性,而产气杆菌为阴性?

这个试验与V—P试验最初底物和最终产物有何异同处?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4.糖发酵试验中所选用的批示剂有哪几种?

其变色范围和颜色如何?

5.在同一种发酵管中同时加葡萄糖和乳糖,采取什么方法判断其发酵结果?

6.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的意义有哪些?

7.为什么在含糖培养基消毒灭菌时较低压力及较长时间呢?

8.在进行V-P试验时,为什么阳性试验结果容易判断?

阴性试验结果不容易下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