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退三(Fullastern)后退二(Halfastern)后退一(Slowastern)>
微速后退(DeadSlowastern);
停车(StopEngine);
完午(FinishwithEngine)o
2)冲程
⑴定义
船舶以不同速级的转速前进中停车或倒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和前冲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使船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冲程。
(2)产生原因
船舶运动惯性。
(3)影响冲程的因素
1排水量
排水量越大,冲程越大;
2船速
船速越大,冲程越大;
3风流
顺风顺流,冲程增大。
4污底
船舶污底严重时,冲程减小。
5水深
浅水中,冲程较小(因受浅水阻力作用)。
6主机类型
主机倒车功率越大,换向时间越短,冲程越小
(4)冲程的获取
冲程通常是通过实测求得。
(5)冲程的大小
通常,一般货船的倒车冲程约为6〜8倍船长,载重量5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8〜10倍船长,10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10〜13倍船长,15〜20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13〜16倍船长。
2•螺旋桨的偏转力
1)螺旋桨产生的力
推力:
前后方向一一推船前进或后退
横向力:
左右方向一一使船偏转
2)螺旋桨的偏转力
以右旋单桨船为例:
(1)从静止状态进车、正舵时
1空船
船首开始时偏左,随着船速的增加,左偏逐渐消失,继而向右偏转。
但偏转力很小,很容易用舵修正。
2重载船
儿乎不出现偏转现象。
(2)从静止状态倒车、正舵时
船首向右偏转,偏转力较大,难以用舵纠正。
只有当后退速度较大时,才能用舵纠正。
(3)从前进状态下倒车
开始时,船首偏转方向不定。
随着船速的降低,船首明显右偏。
难以用舵克服右偏。
应在倒车前预先用左舵克服。
(4)从后退状态下进车,
立刻产生舵效,船首不偏转(即舵效可克服船首偏右)。
3•舵力与舵效
1)舵的作用
利用水流对舵的作用力使船保持或改变航向。
当舵叶位于船首尾线上时称为正舵。
把舵叶转到船首尾线的左边称为左舵,右边称为右舵。
船前进时,左舵船首向左偏转;
右舵时船首向右偏转。
船舶后退时,左舵首向右偏转,右舵首向左偏转。
2)舵效
船舶前进中用舵后船首偏转的快慢,反映舵效的好坏。
(1)与舵角的大小、船速的快慢成正比;
(2)船舶吨位大、载重越大,舵效就越差;
(3)顺流、顺风、浅水区航行,舵效也比较差;
(4)船舶首倾时舵效较差;
(5)船舶横倾时,在低速航行时,向低舷侧施舵舵效好,在高速航行时,向高舷侧施舵舵效好;
(6)舵效还与舵机的性能有关。
3)测定各种情况下的舵效
(1)满载全速直航时,从正舵到某一舷满舵所用的时间,从某一舷满舵至另一舷满舵所用的时间。
(2)不同车速、不同载重、不同舵角时,从发令用舵到船首开始转动的延滞度。
(3)定速旋回后,操另一舷满舵时的船首惯性偏转角。
⑷在各种载重情况下,停车淌航时,能稳定船首向的最低船速。
(5)
空船横风,不同风力时用满舵稳定航向的最低船速。
4•旋回圈及其要素
1)定义
定速(一般是全速)直航的船舶,以某一定的舵角(一般是满舵)旋回时,其重心运动的轨迹称为旋回圈。
2)旋回圈要素有:
(1)偏距或反移量Lk
船舶重心向转舵相反一侧横移的距离,其最大量,满载时约为船长的1%。
⑵进距Ad
从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时,重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
通常所说的纵距是当航向转过90时的进距,即最大进距,约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
(3)横距匚
从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90。
时船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约为旋回初径的一半。
(4)旋回初径Dt
从船舶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180。
时重心移动的横向距离,约为3〜6倍船长。
(5)旋回直径D
船舶作定常旋回运动时的直径,约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
(6)旋回时间
船舶旋回360。
所需的时间。
它与排水量有密切关系,排水量越大,旋回时间越长。
例如:
万吨级船快速满舵旋回一周约需6mm,而超大型船儿乎要增加一倍。
3)旋回要素的测定
旋回要素在新船试航或大修后,或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测定。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一般应在满载或压载情况下,快速满舵或慢速满舵时向左和向右的旋回要素,至少要测出满载时左、右满舵的旋回要素。
5•风的影响
1)风对操纵的影响
(1)使船向下风漂移
漂移速度与风舷角、风速、船速、吃水、船型及船舶受风面积有关。
(2)使船产生偏转
船舶在风中的偏转,主要取决于船舶重心G、风的作用中心N和水动力作用中心R的位置。
1重心G的位置
取决于船舶构造及装载情况。
2风的作用中心N的位置
a.正横前来风:
N在G前;
b.正横后来风:
N在G后。
3水动力作用中心R的位置
船前进,或风从正横后吹来:
R在G前;
船横移时:
R在G后。
2)船舶在风中的偏转规律
⑴船在静止
船身趋向于与风向垂直。
(2)船舶前进中,
1正横前来风
空载、慢速、尾倾、船首受风面积大的船:
顺风偏;
满载或半载、首倾、船尾受风面积大的船或高速船:
逆风偏。
2正横后来风
(3)船舶后退
有一定退速时:
尾找风(船首向下风偏,船尾向上风偏);
退速极微时:
6•流的影响
1)流对船速和冲程的影响
顺流增加,顶流减小。
2)流对舵效的影响
水流并不改变舵力与舵力转船力矩的大小。
对水而言,流对舵效无影响;
对地而言,顶流时舵效好。
3)流对旋回的影响
顺流:
最大纵距、旋回半径等增大;
顶流:
与顺流相反。
4)流压对船舶漂移的影响
流速和流舷角的大小取决于船舶偏移量的大小。
船速越慢,流压越大,漂移速度越快。
(二)系泊操纵
1•锚泊操纵
1)锚地选择
(1)避风条件好
锚地周围最好有陆地或群山遮蔽,免受强风的袭击,并尽可能靠上风的位置。
⑵底质好
软硬适度的沙底>
泥沙底>
硬质泥底>
石底(不宜下锚)O
(3)水深适度
根据船舶吃水选择适当锚地水深。
1无涌浪侵入,遮蔽良好的锚地
a.非长期锚泊而又需自力操船时
低潮时水深21.2倍吃水
b.拖轮助操
低潮时水深21.1倍吃水
2有涌浪侵入的开敞锚地
低潮时水深>
1.5倍吃水+2/3最大波高。
3深水抛锚
最大水深W1/4—舷锚链总长
(4)水流流向相对稳定,流速以较缓为好。
(5)要有足够的旋回余地。
1一般情况下
a.对浅滩,陆岸等固定危险物的距离应为;
一舷全部链长+2倍船长
b.对其他锚泊船或浮标等活动物标的距离应为:
一舷全部链长+1倍船长
2
在港区锚地内:
a.单锚泊时取半径为:
船长+60〜90米的圆
b.双锚泊时取半径为:
船长+45米的圆
2)单锚泊
商船一般采用后退抛锚法,其操纵要点如下:
(1)船身与流向、风向的交角
空载、强风、弱流时,应以船首迎风抛锚;
重载、强流时,应以船首迎流抛锚。
(2)落锚时的船速
落锚时要求船舶对地速度应接近于零,并开始略有退势。
⑶松链
若船速较快,宜先抛短链(此时因抓力较小较易刹住并可拖锚滞速)。
一般在出链2倍水深时,即应刹住使链受力,让锚深抓海底。
然后链边紧边松,直至所需的节数。
(4)深水抛锚
1水深大于25米时
先用锚机将锚送出至接近海底,再用刹车抛锚。
2水深大于50米时
先用锚机将锚送出至海底,再用刹车松链。
3)双锚泊
⑴八字锚
①应用时机
a.风大、流急或底质较差,单锚泊抓力不足
b.为减少单锚泊中的偏荡。
②抛锚方法
应先驶至上风舷锚位,用后退法抛出上风舷锚。
进车操下风舵并松出上风舷锚链,待船首抵达下风舷锚位时,抛下另一锚,然后松出双链至所需长度,两链间张角应控制在50。
〜60。
之间。
⑵一字锚
1应用时机
在狭窄河道内,船舶旋回余地不足。
2抛锚方法
a.顶流前进抛锚法
使船顶流前进,保持对地余速lkn左右,至惰锚锚位抛下第一锚,松链至所需链长的两倍左右时,刹住,并保持航向。
在船略有对地退势时,、、、抛下力锚,并逐渐松出力链,使之吃力。
与此同时绞进惰链,使船首至两个锚位中间,两链近似等长为止。
b.顶流后退抛锚法
先抛出力锚,待力锚受力,逐渐后退松出力链,至惰锚锚位,再抛出惰锚;
然后在松出惰链的同时绞进力链,最终将船首系留在两锚位的中点附近。
(3)平行锚(又称一点锚)
①应用时机我国首创的抗台锚泊法,其抓力约为单锚抓力的两倍。
船顶风航行至锚位,同时抛出双锚,并松链至所需长度,两舷锚链等长,两锚相距为链筒间距。
2•靠离码头
1)靠码头
(1)准备工作
1了解港口与码头情况
港口方面有航道、掉头区、禁止抛锚区、港内限速、VHF使用以及其他导航通信设备及使用规定等。
码头方面有码头线方向、长短、泊位水深、前后停船多少,泊位空档大小,码头附近水域宽度等。
2掌握风与流的情况
fl
风向、风速最好是实测求得。
但在码头边上受到其他船舶或建筑物的影响,风向、风速
可能发生变化。
根据潮汐表及气象的影响,估算出到达码头边的流向、流速和转流时机。
3制定靠泊计划
结合上述条件,依据本船的装载情况和操纵性能,预先制定一个完整的操纵计划。
例如:
何时起锚,何时经过浅水区,何时进港,靠涨水还是靠落水,何处掉头,何时抵泊,靠泊方案要点,是否需拖轮协助,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等。
(2)操纵要点
1控制抵泊余速
一般情况下,船首抵达泊位中点(N旗)时的余速不超过2kn为宜。
2摆好船位(选好横距)
ad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抛开锚滞速,直至将船拉停。
船首与码头的横距必须有20m左右的安全
余量。
抛开锚时机:
开锚抛锚点的选择应服从于具体的操纵方法和要求。
但是,若从拖锚刹减余速的观点来看,则应根据风流大小与方向、船舶靠拢角度、余速的大小等决定。
若水深10m、出链1节下水,抛锚点可选在N旗稍前一些的地方,此时横距30〜50米范围。
d?
必须具有20米左右的安全余量,如果吹拢风可以适当增加。
b.di的选择
di为本船入泊前,船首抵达泊位后方停靠的它船船中时,船首至码头线的横距,应根据风流及泊位后方停靠他船的多少而定。
一般情况下,横距山应大于3倍船宽;
吹开风时,山不少于2倍船宽。
山、d?
确定后,在船舶驶上AB串视线并停车淌航时,沿AB延伸线,选定两个显著得物标,根据本船余速、风流影响,引导船舶驶抵泊位外档。
3调好靠拢角度
靠拢角度是指船首尾线与码头线之间的交角。
船舶抵达泊位外档后,为减小风流所致横向漂移,靠拢角度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