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75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docx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

RHD-QB-K1067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

XXXXXX

查核:

XXXXXX

时间:

XXXXXX

钢管(圆钢)吊装(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

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钢管、圆钢吊装(卸)作业管理,规范作业行为,杜绝吊装(卸)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第二条:

  

(1)本制度规定了钢管(圆钢)吊装(卸)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作业前的安全检查、作业中规范措施、操作人员应遵守的规定、作业完毕后作业人员应做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行车吊装(卸)作业。

  三、吊装作业的分类等级

  第三条:

公司行车吊装额定质量均小于等于10吨,级别为三级吊装作业;类别为一般吊装作业。

  四、吊装(卸)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第四条:

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行车机具进行日检、月检、年检。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吊装机具,应进行检修处理,并保存检修档案。

  第五条:

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行车操作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进行吊装作业指挥和操作。

  第六条:

吊装(卸)钢管(圆钢)总质量大于40吨时应制定吊装(卸)施工方案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经吊装(卸)钢管(圆钢)主管部门申报,行政安全部门、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审查,报主管领导或技术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40吨以下(含40吨)由钢管主管部门按程序组织实施,报公司安全和技术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吊装(卸)人员基本组成:

一名指挥长,两名司索工,一名行车操作工,四人组成,可根据任务量的大小调节人力。

  五、作业前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八条:

要进行吊装(卸)作业前的安全动员教育,讲清此次吊装(卸)任务的时间、地点、位置、重量,码垛形式、钢材型号,及装(卸)车牌号及注意事项。

  第九条:

检查人员仪容仪表是否符合规定,作业人员要戴安全帽、穿劳保鞋等劳动保护措施,指挥要佩带响亮的口哨。

  第十条:

各种吊装(卸)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卸)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第十一条:

安全部门和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从事指挥和行车操作人员进行资质确认。

  第十二条:

生产技术部、吊装(卸)人员、吊装钢管(圆钢)所在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有关安全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

  第十三条:

吊装(卸)作业人员对行车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经计算选择使用,并进行无负荷运行试验,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第十四条:

吊装(卸)作业人员对吊装区域内的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气象条件等)。

  六、作业中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

吊装作业时应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带明显的标志,戴安全帽。

  第十六条:

作业人员分工明确,坚守岗位,统一指挥。

指挥人员应按信号要求进行指挥,行车工和其他人员应清楚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

信号联络可采用无线对讲机进行联络,达到口令清楚,描述准确易懂。

  第十七条:

开始吊装(卸)钢管时,司索工在行车吊起钢管一端高度约30厘米呈倾斜状态,从下面穿司索时,严禁直接用手穿越吊起圆钢的正下方,应采取硬物绑定穿越,或者利用软索进行引穿。

  第十八条:

确定好司索放置在钢管(圆钢)平衡中点后,司索作业人员要离开钢管(圆钢)安全距离2米以上,行车操作人员确认安全后行吊才能下放落地,作业人员摘下司索,行车吊钩位移至钢管(圆钢)平衡点处;待观察停放安全无误后,司索工再向前拉起司索挂在吊钩上,此工序需要二人配合工作。

  第十九条:

吊装(卸)前必须试吊,试吊时高度20至30厘米,试吊时检查机具和司索受力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平稳起吊运送;发现问题要将吊件放下,故障排除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严禁歪拉斜吊

  第二十条:

吊装作业中夜间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昼(夜)间室外遇到暴雨、雷电、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或者室内有烟、尘等影响视线时应停止作业。

  第二十一条:

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

  第二十二条:

吊装作业现场不准动用明火,作业现场的吊司索、揽风绳、拖拉绳等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第二十三条:

行车吊装钢管(圆钢)时,其所承受的栽荷不得大于额定起重能力的80%。

  第二十四条:

行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起吊运行过程中指挥人员和行吊作业人员要严密监督吊钩下面的人员情况。

  七、作业人员操作规定

  第二十五条:

行车作业人员要按照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

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

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

  第二十六条:

司索工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

  第二十七条:

行车工当起重吊钩或者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者有其他物体时不得进行起吊操作。

起吊运行时离地面一般不超过1米。

  第二十八条:

严禁起吊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和埋置物体;不得捆挂、起吊不明质量,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其他物体冰结在一起的重物。

  第二十九条:

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严禁起吊操作。

  第三十条:

应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

所吊圆钢的质量达到额定值80%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

  第三十一条:

圆钢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或者斜拉时不得进行起吊。

吊有棱角的钢与司索之间必须有衬垫物。

  第三十二条:

不准用不同种类或者不同规格的司索混在一同使用吊钢管和圆钢。

  第三十三条:

钢管(圆钢)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圆钢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第三十四条:

行车工无法看清场地、无法看清司索工离开安全距离,无法看清吊钢情况,无法看清指挥人员信号时,不得进行起吊和落吊。

  第三十五条:

停工后和休息时,不得将吊钢、吊具、和司索吊在空中,行车工有责任清理吊钩上挂具(件)。

  第三十六条:

行车工作时,不得对行车进行检查维修;在有负荷的情况下,不得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第三十七条:

行车吊钢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八、作业完毕整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吊装作业结束后,行车操作工将行车(停在安全梯处)、吊钩放到规定的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电气控制的吊装机具,应切断电源。

  第三十九条:

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吊钩上不准挂其他索具和吊具,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做好记录。

  第四十条:

对接替人员,应告知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尚未消除的故障。

  第四十一条:

对行车吊装机具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

  九:

罚则

  第四十二条:

不听指挥人员指挥,冒险作业的,给予负激励100元。

  第四十三条:

行车带故障隐患运行的,给予责任人负激励100元。

  第四十四条:

行车超负荷起吊运行的,给予负激励200元。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制度其他作业要求的,给予负激励50元。

  第四十六条:

出现伤害事故的,视情给予相关责任人、负责人负激励200元以上。

  第四十七条:

“三违”(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人员视情给予负激励100至500元。

  十、审核、偏离、培训

  第四十八条:

公司各部门、分厂将本规定纳入体系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项审核;发生偏离应报公司批准,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各部门、分厂应组织培训,相关员工都应接受培训;本规定在公司内部及相关方之间进行沟通。

  山东威兰德精密特钢制品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六月三日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YourCompanyAddressOrPhoneNumber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