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732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docx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一、作物:

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作物: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

二、作物学:

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四、作物遗传育种学(cropgeneticsandbreeding):

研究作物品种选育与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五、农作物的分类方法

农作物(fieldcrops)——大田作物、庄稼其分类一般有下列方法:

1、按作物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p18传统分类法)

(一)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

(二)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三)绿肥与饲料作物:

绿肥与饲料作物

(四)药用作物:

药用作物

六、作物的分布

世界作物分布

1、小麦(wheat),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北美洲、亚欧大陆

2、水稻(rice),喜温好光喜水。

为世界第二大谷物,总栽培面积约1.5亿公顷,集中于东亚、南亚地区。

3、玉米(corn,maize),喜温好光耐旱

为世界第三大谷物,主要优质饲料作物,总栽培面积约1.3亿公顷,集中于亚洲、北美洲。

4、豆类:

喜温,较耐旱。

亚洲、北美洲。

美国、巴西、中国——大豆

5、薯类作物分布:

以亚洲、非洲与欧洲

其中甘薯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日利亚、美国、巴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

6、油菜其中亚洲(中国、印度)、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法国)

7、花生,亚洲、非洲

8、向日葵俄罗斯、阿根廷。

9、棉花

主要分布在三个植棉中心

东亚——中亚——南亚中心:

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北美洲——南美洲中心:

美国、墨西哥、巴西,其中美国年产100万吨以上。

北非中心:

埃及、尼日利亚

10、麻类黄、红麻主产地在亚洲,苎麻、亚麻主产地在俄罗斯。

11、甘蔗,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S10~N30,亚洲与南美洲集中产区。

12、甜菜,面积695.4万公顷

产于温带地区,欧洲为集中产区。

主要生产国:

白俄罗斯、法国、德国。

13、饲料作物分布除了亚洲

14、嗜好类作物分布

烟草:

中国、美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

茶叶: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咖啡、可可主要生产国:

如分布于赤道两侧的巴西、哥伦比亚

中国作物分部

1、水稻

我国水稻主产区为南方雨量充沛地区:

珠江流域:

广东、广西、福建与少部云贵(籼稻)

长江流域:

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

最大生产省:

湖南省

2、小麦

主产区:

黄淮河流域,占总面积72%。

产麦省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以冬小麦为主)

江淮流域:

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

黄河流域:

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其它产区:

黑龙江、内蒙古、浙江

3、玉米斜长弧形玉米带

三大集中主产区包括:

黄河流域集中产区:

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

东北集中产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西南丘陵集中产区: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4、豆类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目前面积与总产占全世界十分之一。

主产区:

东北产区的黑龙江、内蒙古(春大豆)、吉林、辽宁

黄淮海产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夏大豆)

其它产区:

江苏、北京

5、油菜

主产区:

长江流域产区(占70%),包括:

安徽、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

6、花生

我国的花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油料面积31%。

主产区:

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苏、江西、湖南、辽宁

9、棉花

主产区:

新疆棉区——占30%左右,最大产棉省,200万公顷

黄河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

长江流域棉区——占30%左右,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四川

11、甜菜主产地:

内蒙古、黑龙江、新疆

12、青饲料

内蒙古、四川、新疆

13、烟草

主产地:

云南、贵州、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黑龙江

第三章

七、生长:

p34

植株内部生理状态的转变:

p38

终至开花结实: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统一关系:

1)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停止生长的细胞就不能完成发育,没有足够大小的营养体就不能正常的繁殖后代。

2) 发育又促进了新器官的生长:

作物经过内部质变后形成了具备不同生理特性的新器官,继而促进了进一步的生长。

3) 生长受抑,发育变慢:

如水稻干旱后,发育延迟。

矛盾关系:

1) 生长快而发育慢:

有时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影响开花结实,如“贪青”。

2) 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加速进行。

如在营养条件不良条件下,作物提早开花结实,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S形生长曲线

按作物萌发至收获划分:

1)缓慢增长期:

2)快速增长期(指数生长):

3)减数增长期(直线增加)以恒定速率增加(最高速率)

 4)缓慢下降期:

生长速率下降(二次方程)

应用

(1)S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某一阶段偏离了S形轨迹,都会影响作物的进程与速度,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

(2)各种措施(促进或抑制)都应该在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

如矮壮素、施肥。

(3)作物不同器官通过S生长周期的步伐不一致,在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如拔节肥。

八、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2、感温性

某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作物对这种低温诱导的特性,称为……。

这种低温的诱导也称为春化(vernalization)。

(1)冬性类型

(2)半冬性类型

(3)春性类型低温的要求不严格,时间较短。

3、感光性

作物花器分化与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4、应用

光周期理论的应用

(1)引种:

(2)在育种上的应用

(3)控制花期:

(4)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九、作物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生育期: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生育时期:

作物生育时期是根据其起止的物候期确定的。

在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的形态特征与内部的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①稻、麦类生育时期:

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②玉米生育时期:

一般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

③豆类生育时期:

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英期、鼓粒期、成熟期。

④棉花生育时期

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⑤油菜生育时期

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苔期、开花期、成熟期。

物候期:

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根据作物的形态特征变化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生育时期与物候期的区别

生育时期是指某一形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期,并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生育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物候期是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

十、作物的生长中心

1.概念:

作物的生长中心是指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与相对量较大的器官。

2.生长中心

作物各生育阶段的生长中心、养分分配、C-N代谢与栽培目标

第四章作物的器官建成

十一、作物器官建成

种子萌发

1种子的概念

植物学:

仅指种子植物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经过有性过程。

农业生产(作物种子):

即凡在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营养体的部分

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与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初生休眠:

即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但有些作物种子在况下能萌发。

次生休眠:

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种子的休眠分类三种类型:

①胚的后熟:

休眠的主要原因。

②硬实(种子透性不良)

③发芽的抑制物质:

种子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使种子不能发芽。

机械处理:

擦伤种皮或切块,透水、气。

如马铃薯切块,油菜挑破种皮。

高温、干燥处理:

降低含水量,促进生理后熟,提高透水、气。

晒种

药剂处理:

双氧水,赤霉素、细胞激动素、乙烯等。

棉花种子的硫酸脱绒

物理处理:

用X射线、高低频电流、超声波、磁场等处理种子。

种子萌发过程

(1)有性繁殖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germination)分为吸胀、萌动与发芽等三个阶段。

萌发形式:

下胚轴的是否伸长分成子叶出土与子叶不出土(留土)两类:

子叶出土作物:

下胚轴生长快且长,下胚轴最终成为幼茎

子叶留土作物:

下胚轴不伸长,上胚轴伸长,将胚芽带出土面,子叶半出土作物:

花生播种较深时,子叶不出土;播种较浅时,子叶出土:

米等禾本科作物,首先钻出地面的是锥状的胚芽鞘,

(2)无性繁殖种子的萌发

在主要作物中,通常进行无性繁殖的有:

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甘蔗(茎节)、苎麻(地下茎)。

 共同特点:

①由“种”萌发数芽,形成多株,以后可分离成若干苗株;

②具有“顶端优势”,即在块根(茎顶部开始膨大的一端)与上部茎节上的芽先萌发,依次向下,下部芽常受上部芽的抑制而不能萌发;

③因块根或块茎内含水较多,所以没有种子的吸胀过程,但发芽仍要有一定的湿润土壤环境。

1、类型与结构

1.单子叶作物的根系

须根系,根纤细且缺少次生加粗生长的形成层。

由种子根(或胚根)与基部近地表之下的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也称不定根、节根或冠根)组成。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

直根系,由粗大的、具有正向地性的主根与一些细小的分枝侧根组成。

主根是由初生根(胚根)不断伸长加粗而成。

随着初生根的伸长加粗,逐步分化长出侧根、支根与细根。

2、功能

①支柱作用

②吸收水分与养分并起着输导系统的作用。

③合成物质,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核酸等物质都在根中合成,然后输送到地上部,根系越多,这些物质的合成也越多。

④地上部收割之后根系留在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

⑤有些作物的根有大量贮存养分的作用。

⑥根可作为繁殖器官,如甘薯、木薯等。

影响因素

1)土壤湿度与氧气

2)土壤肥力与酸碱度

3)土壤温度

1、形态

单子叶作物的叶

单生于茎枝的各节,互生,为典型的二列式

由叶片与叶鞘组成叶耳与叶舌(ligule)

双子叶作物:

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为完全叶

缺少任一部分为不完全叶

2、生长特征:

出叶数目、出叶速度、功能期、LAI、叶层

1)出叶速度:

指作物主茎发生新叶的速度,常用主茎发生一片新叶所需的天数或生长度日(有效积温,GDD)来表达。

2)叶片数目

每种作物的主茎叶片数。

由于每个品种主茎叶片数相对稳定,所以栽培上常以当时田间植株主茎出叶数(亦叫叶龄)作为看苗诊断、因苗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3)功能期禾本科作物如稻、麦叶片从露尖到定长为成长期(伸展期),自定长至二分之一叶片发黄为功能期。

4)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叶面积(单面)的总与。

5)叶层结构(叶层分组)

下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