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865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行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docx

对公信贷业务(基础篇)知识问答

第一章信贷业务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贷?

信贷是银行利用自身实力和信誉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或代客户承担债务,并以客户支付利息、费用和偿还本金或最终承担债务为条件的一种经营行为。

2.按照会计核算的归属方式划分,信贷业务可以分为几

类?

按会计核算的归属划分,信贷业务可以分为表内和表外信贷业务。

表内信贷业务主要包括贷款、商业汇票贴现等,表外信贷业务主要包括商业汇票的承兑、保证、信用证等。

3.按照贷款期限划分,信贷业务可以分为几类?

按期限划分,信贷业务可分为短期信贷业务、中期信贷业务和长期信贷业务。

短期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中期期限在1年到5年之间(含5年),长期期限在5年以上。

4.信贷业务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信贷业务主要包括对象、金额、期限、价格、用途和担保等六个要素。

(1)对象。

对公客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中型公司机构类客户,包括企事业法人、兼具经营和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金融同业、其他经济组织等;另一类是小企业客户。

(2)金额。

金额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综合授信额度、信用额度或单笔信贷业务数额。

(3)期限。

期限是指信贷业务的期限或银行承担债务的期限。

(4)价格。

价格是指银行提供信贷服务的价格,主要包括

贷款利率和费率。

(5)用途。

用途是指借款人办理业务后信贷资金的具体去向。

(6)担保。

担保是指保证借款人还款或履行责任的第二来源。

客户提供的担保方式包括第三方保证、抵押、质押等。

5.贷款客户可以分为哪几类?

贷款客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公司类客户,包括企事业法人、兼具经营和管理职能且拥有贷款卡(证)的政府机构、金融同业、其他经济组织等;另一类是个人类客户,包括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

6.信贷业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信贷业务的基本原则是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安全性指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要保证信贷资金的“保值”,避免承受过高风险和造成损失。

流动性指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中能按预定期限回收信

贷资金,或能在没有损失的状态下迅速变现资产。

效益性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应追求最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什么是信贷文化?

信贷文化是银行在长期信贷工作实践中形成和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的信贷理念、价值取向、信贷原则、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称。

信贷文化决定着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的模式、成效与业务发展的方向。

信贷人员既是信贷文化的缔造者也是信贷文化的践行者。

8.信贷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信贷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

诚实守信理念、审慎经营理念、资本经营理念、风险管理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金融创新理念、绿色信贷理念。

(1)诚实守信理念。

诚实守信是健康信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需要奉行的经营宗旨和恪守的原则,是银行信贷经营的首要理念。

(2)审慎经营理念。

审慎经营的本质是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将资本、效益、风险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促进银行安全、高效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

(3)资本经营理念。

资本约束要求银行的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在对稀缺金融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配置上,通过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谋求在成本和风险可控基础上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4)风险管理理念。

银行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就是承担和管控风险的过程。

银行尤其强调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建立覆盖整个信贷业务活动、所有流程、

每个环节和一切岗位,从决策、执行、操作到检查反馈考核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承担风险、规避风险、从风险管理中获益的信贷经营管理能力。

(5)以客户为中心理念。

客户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一切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只有将客户至上的理念贯穿于信贷文化积淀的全过程,才能不断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客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客户的消费信心,从而巩固和提高市场地位。

(6)金融创新理念。

银行核心竞争力必须依赖于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内部管理、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

(7)绿色信贷理念。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核心内容,绿色信贷理念要求银行要深化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坚持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的总体信贷原则和政策,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模式和调控手段。

9.信贷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信贷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建设信贷经营文化。

坚持以价值创造为目标,将“价值创造”融入信贷经营文化中。

通过构建稳健与可持续经营的信贷经营文化体系,实现信贷经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有机统一。

(2)建设信贷服务文化。

客户是银行一切价值创造的来源,优质服务是银行赢得客户的关键。

因此,要以客户为中

心,将“诚信”理念作为服务的基本准则,融入到信贷文化中。

通过帮助客户、成就客户来发展自己、实现共赢。

(3)建设信贷合规文化。

合规经营是保证银行实现有效

发展的基石,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防线。

通过信贷文化建设,将“合规”理念融入信贷文化中去,使合规操作、合规经营、合规管理真正成为信贷业务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员工自觉行

为。

(4)设信贷风险管控文化。

通过信贷风险文化建设,将

“稳健”及“有效”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效管控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中的各类风险,实现稳健经营,促进信贷风险管控和风险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5)建设信贷廉政文化。

廉洁办贷是加强廉政建设和案件防控、提高信贷质量、降低信贷风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促进业务有效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通过加强信贷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通过加强银企廉政共建和完善各业务环节的建章建制、检查监督,形成稳定、廉洁的信贷经营环境。

(6)打造符合建设银行发展要求的信贷队伍。

打造一支符合建设银行发展愿景与目标要求、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信贷队伍,是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强化学习与培训,引导教育信贷人员爱岗敬业、立足本职、追求卓越,将信贷文化融入员工的头脑当中,不断提升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和塑造信贷队伍形象。

10.绿色信贷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绿色信贷应包括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基本内容。

11.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意义是什么?

绿色信贷不仅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投向,化解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而且可以通过优化银行的客户结构,促进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环境保护与金融安全的双赢;此外,可使银行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信贷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业务结构等方面加快转型,加快推进金融转型进而推动经济转型。

12.什么是环境和社会风险?

环境和社会风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有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这是官方首次正式提出“环境和社会风险”这一概念,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权威的定义。

13.差别化信贷授权理念包括哪些方面?

差别化授权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分客户类型授权。

客户类型分为重点授权客户、其他授权客户、差别化授权客户三类;降低优质客户授信业务审批层级,提高风险较高客户授信业务审批层级。

(2)区分业务类型授权。

业务类型分为综合授信、信用额度、单笔信用业务,每类业务设置不同审批授权金额。

(3)区分存量业务、新增业务授权。

对于风险未新增,授信方案较前次未发生任何变化的存量授信业务,与新增授信业务设置不同授信审批权限。

(4)区分区域差别化授权。

对于风险管控能力较差、区域性风险偏高的分行,针对性地上收权限,更多上收到总行审批。

14.“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要义包括哪些方面?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七项原则:

(1)全流程管理原则。

要求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

(2)诚信申贷原则。

要求一方面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按照贷款人要求提供贷款申请材料,并承诺材料真实、完整、有效;另一方面借款人应证明其设立合法、经营管理合规合法、信用记录良好、贷款用途明确合法以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等。

(3)协议承诺原则。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4)贷放分控原则。

要求商业银行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5)实贷实付原则。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以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其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6)贷后管理原则。

要求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借款合同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7)罚则约束原则。

对于明显违反“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将利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手段给予处罚,以保障办法的刚性约束,提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的水平。

15.什么是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不良贷款率是评价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

第二章信贷业务流程

16.哪些情况下不得受理客户信贷业务申请?

客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接受其申请,总行另有

规定的除外:

(1)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三年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

(2)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

财务报告。

(3)违反国家规定骗取、套取贷款,用借贷等行为牟取非法收入的。

(4)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使用外币贷款的。

(5)违反国家规定用建设银行信用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或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的。

(6)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或严重有损于社会公益和道德的产品或项目的。

(7)项目建设或生产经营未取得土地、环保、规划等有权部门批准的。

(8)在进行承包、租赁、联营、合并(兼并)、合作、分立、产权有偿转让、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变更过程中,未清偿、落实原有债务或未对其清偿债务提供足额担保的。

(9)其它严重违法或危害建设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行为的。

(10)纳入建设银行内控名单管理,不予营销及受理的。

(11)不配合建设银行提供相关信贷业务办理基础要件

的。

17.什么是贷前尽职调查?

贷前尽职调查是指为向信贷业务决策和管理提供有效

依据和支撑,相关岗位信贷人员对客户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

收集整理、调查核实、分析论证,并出具调查结论的工作过程。

18.贷前尽职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贷前尽职调查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客户基本情况、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客户财务状况、银企合作情况、项目基本信息、交易背景、融资用途和还款来源、风险缓释措施。

19.贷前尽职调查有哪些方式?

贷前尽职调查的方式包括实地调查和间接调查。

实地调查是指信贷人员亲赴相关现场(包括客户生产经营现场、保证人生产经营现场、项目建设地、抵押物或质押物所在地以及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其他现场),通过实地走访、账务核实、面谈等方式获取客户信息的调查方式。

间接调查是指信贷人员从客户以外的第三方机构获取客户信息的调查方式。

20.贷前尽职调查的管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