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6200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热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答案]E

[题解]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认为是体温调节的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

A.0.1℃

B.0.2℃

C.0.5℃

D.0.8℃

E.1.0℃

[答案]C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

A.酷热时中暑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中毒性休克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A

[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

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先天性汗腺缺陷

C.夏季高温中暑

D.妇女月经前期

E.流行性脑膜炎

[题解]流行性脑膜炎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8.下述哪种情况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

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

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

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

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

[题解]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作为发热的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释放内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即引起发热,而其他四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均不属发热。

9.下列哪一物质属于发热激活物

A.白细胞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喉毒素

[题解]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是发热的激活物,而白细胞致热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属内生致热原,不是发热激活物。

10.有致热作用的本胆烷醇酮来自哪一物质

A.甲状腺素

B.睾丸酮

C.肾上腺素

D.胆汁酸盐

E.雌激素

[题解]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是发热的激活物,有致热作用。

12.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D.睾丸酮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题解]单核-巨噬细胞等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物激活后,能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内生致热原。

13.内毒素是

A.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

B.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

C.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小分子蛋白质

[题解]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热性除菌体和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外,最突出的是其胞壁中所含的脂多糖,也称内毒素。

14.临床上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副作用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内生性致热原污染

[题解]内毒素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

耐热性高,干热160℃2小时才能灭活,一般方法难以清除,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是引起输液反应发热的重要原因。

16.下述对IL-1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

B.是分子量为17000的多肽类物质

C.有明显的致热性

D.不耐热,70℃30min可灭活

E.可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

[题解]IL-1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发热激激活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多肽类物质。

主要不是由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

17.干扰素是

A.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

B.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C.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

D.是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E.是病毒本身合成的蛋白质

[题解]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

18.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

B.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脂质A是致热的主要成分

D.干热160℃2h才能灭活

E.反复注射给动物不产生耐受性

[题解]内毒素反复注射可致动物产生耐受性,即连续数日注射相同剂量的内毒素,发热反应逐渐减弱。

19.下述对TNF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肿瘤细胞所分泌

B.是一种多肽类物质

D.给家兔一般剂量注射可引起单峰热

E.给家兔大剂量注射可引起双峰热

[题解]多种外致热原都可诱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不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

TNF是一种多肽类物质,有明显的致热性,一般剂量给家兔静脉内注射仅引起单峰热,大剂量可引起双峰热。

2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内生致热原

[题解]PGE是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不属内生性致热原,而IL-1(白细胞介素-1)。

IFN(干扰素)、TNF(肿瘤坏死因子)、MI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均是目前受到重视的内生致热原。

23.下列哪一种物质属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A.精氨酸加压素

B.黑素细胞刺激素

C.脂皮质蛋白-1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一氧化氮

[题解]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已证明中枢许多部位均含有一氧化氮合酶,合成一氧化氮,它是一种与发热有关的中枢正调节介质。

24.下列哪一项物质属于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

A.前列腺素E

+/Ca2+

C.环磷酸腺苷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E.精氨酸加压素

[题解]精氨酸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垂体肽类激素,是一种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神经递质。

已证明它有解热作用,是属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其余4种均为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25.热限是指发热时

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

B.体温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

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

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极少超过41℃,即使大大增加致热原的剂量也难越此热限。

也就是热限是指发热时体温升高的高度限制于一定水平。

26.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增加

E.散热障碍

[题解]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由于正调节占优势,调定点上移。

原来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

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之增加。

因此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27.寒战是由于

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D.全身皮肤的竖毛肌周期性收缩

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 

E.全身皮肤的竖毛肌不随意收缩

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题解]寒战是一种全身性骨骼肌的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是下丘脑发出的冲动,经脊髓侧索的网状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通过运动神经元传递到运动终板而引起的。

而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竖毛肌的收缩则是出现“鸡皮”,不是寒战。

28.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C.产热等于散热

D.产热减少

E.散热增加

[题解]体温下降期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血温高于调定点。

温敏神经元发出频率增加,使交感神经细胞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

因此,散热大于产热。

29.严重高热病人未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肾排水下降引起潴留

E.热惊厥

[题解]严重高热病人皮肤和呼吸道水分大量蒸发,加上大量出汗。

因为汗液是低渗性液体,此时失水大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

所以高热病人末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30.发热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无变化 

D.在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降低

B.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持续升高 

E.在退热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下降

C.在高峰期动脉血压轻度上升

[题解]在发热的寒战期,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的收缩,可使血压轻度升高;

高峰期和退热期因外周血管舒张,血压可轻度下降。

31.小儿热惊厥产生的机制是

A.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

B.先天性体温中枢疾病

C.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减弱

D.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增强

E.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皮质下中枢亦受抑制

[题解]在小儿,高热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这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

3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题解]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增加18次/min;

若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min。

33.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

%

[题解]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34.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A.蛋白质代谢率增高

B.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C.糖原分解代谢加强

D.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E.某些维生素消耗增多

[题解]发热时由于高体温和白细胞致热原(LP)的作用(LP→PGE↑→骨骼肌蛋白分解),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尿氮比正常人增加2~3倍,可产生负氮平衡,不会出现正氮平衡。

35.发热病人最常见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题解]发热时,由于糖的分解代谢增强,氧的供应则相对不足,糖酵解产物乳酸增多,出现乳酸血症。

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大量脂肪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多。

乳酸、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在血中堆积,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36.水杨酸盐类解热的作用环节是

A.阻断cAMP合成

B.抑制磷酸二脂酶

C.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