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6074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Word下载.docx

答案 D

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

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

(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来是否从0开始.

(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自测2

 静止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图1

答案 A

解析 由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知,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且第二次加速度大于第一次加速度,最后所受合力为0,做匀速运动,故选A.

三、连接体问题

1.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连接体.连接体的加速度通常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情况,如一个静止、一个运动.连接体问题的类型有:

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不管用什么方法解题,所使用的规律都是牛顿运动定律.

自测3

 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m,由轻绳相连,水平恒力F作用在M上,如图2所示.求轻绳上的拉力大小.

图2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对M、m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a

a=

.

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绳子拉力FT=ma

即FT=

F.

四、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题目中“刚好”“恰好”“正好”等关键词句,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题目中“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句,表明题述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一般对应着临界状态.

(3)题目中“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词句,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2.常见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

弹力F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命题点一 超重、失重问题

状态比较

超重

失重

本质特征

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②物体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

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②物体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

现象

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重力,即F=mg+ma>

mg

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重力,即F=mg-ma<

mg(完全失重时F=0)

运动可能性

①竖直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

②有竖直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的分运动

①竖直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

②有竖直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的分运动

说明

①失重情况下,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g时为“完全失重”

②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而且不变

③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消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单摆停止摆动、浸在水里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④完全失重的三个典型例子:

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平抛和斜抛)和天体公转

例1

 (2017·

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甲,放在容器底部,随同容器一起从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不计一切阻力.则物块甲(  )

图3

A.加速度大于g

B.加速度小于g

C.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0

D.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g

答案 C

解析 物块和容器一起由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故A、B错误.物块甲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故C正确,D错误.

变式1

 (多选)(2015·

江苏单科·

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4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  )

图4

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

答案 AD

解析 由题图知,上升过程中,在0~4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

在7~10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

命题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

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例2

 (多选)(2017·

苏州大学附中调研)如图5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滑下,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m/s2

B.斜面倾角为30°

C.小物块2s末的速度是5m/s

D.小物块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5m/s

答案 AC

解析 由题图乙得:

x=

v2,对照公式2ax=v2-v

,得初速度为v0=0,加速度为a=2.5m/s2,故A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sinθ,得sinθ=

,故斜面倾角一定小于30°

,故B错误;

小物块2s末的速度为:

v2=at2=2.5×

2m/s=5m/s,故C正确.小物块1s末的速度为:

v1=at1=2.5×

1m/s=2.5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3.75m/s,故D错误.

变式2

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6所示,E为斜面的中点,斜面上半段光滑,下半段粗糙,一个小物体由顶端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为零.小物体下滑过程中位移x、速度v、合力F、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图6

答案 B

解析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线的开口向上,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物体在前半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半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到达底端的速度为零,则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相等,故B正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则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错误.

命题点三 连接体问题

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例3

运河中学调研)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图7

A.μmgB.

C.μ(M+m)gD.ma

答案 BD

解析 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整体所受的合力为F,整体具有的加速度a=

隔离对m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故B、D正确,A、C错误.

命题点四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基本思路

(1)认真审题,详尽分析问题中变化的过程(包括分析整体过程中有几个阶段);

(2)寻找过程中变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确定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找出临界关系.

2.思维方法

极限法

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以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

临界问题存在多种可能,特别是非此即彼两种可能时,或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条件,也可能不出现临界条件时,往往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数学法

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解出临界条件

例4

南通市第三次调研)如图8甲所示,长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物块A.木板B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时,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的质量为(  )

图8

A.4kgB.3kgC.2kgD.1kg

解析 设A、B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当F=4N时,加速度为:

a=1m/s2,

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M+m=4kg

当F>

4N时,A、B发生相对滑动,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知a-F图线的斜率k=

=1,解得:

M=1kg,

所以A的质量为:

m=3kg.

故B正确,A、C、D错误.

变式3

 如图9所示,质量为1kg的木块A与质量为2kg的木块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N,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力F作用于B,则A、B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g取10m/s2)(  )

图9

A.F≤12NB.F≤10N

C.F≤9ND.F≤6N

解析 当A、B间有最大静摩擦力(2N)时,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为2m/s2,对A、B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A+mB)g=(mA+mB)a,解得F=12N,故A、B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12N,A正确,B、C、D错误.

1.(2017·

南阳中学月考)2015年7月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中,我省名将陈若琳勇夺女子十米跳台桂冠.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跳入水中,如图10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

A.她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B.她在空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