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566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14语文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手法,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写出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的情景。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5.《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6.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

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

7.课后习题:

{P52.

(2)}我认为这一句很美,原因是:

作者把草原比作一幅画,突出了小丘的美、绿、线条优美,草原的辽阔,让人向往。

{P53.}蒙汉两族人民的感情很深,怎能忍心分别呢?

大家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是依依不舍得话别,直到夕阳西下。

8.拓展延伸: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长篇巨作《四世同堂》。

第2课:

《丝绸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句子理解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句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3.重点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

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

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

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

轮,高大;

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4.课后资料袋: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

《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线索:

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

直;

适应力强;

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

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

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5.作者笔下的白杨实际上就是(爸爸),小白杨树实际上就是(他的儿女),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一对儿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6.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7.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

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8.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

抓住了爸爸的语言和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 

①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②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③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④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

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9.本文写作特点:

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10.句子仿写:

例句: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仿写:

交警叔叔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1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我知道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

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不畏灾害、生长迅速。

第4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

赞扬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3.课文采用这样的抒情方法:

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4.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

一是冻土层;

二是恶劣天气;

三是极度缺氧。

5.理解句子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

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

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③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

“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

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7.理解词语

①银装素裹:

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②七零八落: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③不翼而飞:

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④劈头盖脸:

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⑤杯水车薪:

这个词语原来是指:

一杯水去就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气瓶里的氧气不够人的正常呼吸。

⑥废寝忘食:

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

形容勤奋专心。

8.《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

第二单元:

永远的童年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牧童〔唐〕吕岩

1.【原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解词】①弄:

逗弄②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3.【翻译】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4.【中心】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1.【原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解词】①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②棹:

船桨③怪生:

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翻译】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4.【中心】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俩儿童聪明伶俐的赞赏,也表现了作者童心未泯。

5.【拓展延伸】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