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4322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世界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二世界通史检测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他”指的是(  )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D.康德

B 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价值,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故A项错误;

材料“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是人最重要的品质”,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的同时,也崇尚人的理性,故B项正确;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物质享受,故C项错误;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强调纯粹理性,主张用自己的思考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故D项错误。

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

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

A.具有中立主义的特点B.维护贵族的一些特权

C.推动罗马法学的成熟D.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D 根据材料可知故意伤人者受到惩罚,不是中立主义的特点,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贵族和平民,故B项错误;

罗马法学成熟的标志是自然法的产生,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伤人者也须受到同样的伤害可知保存了同态复仇的原始的古老习俗,故D项正确。

4.“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过去,人们向来爱慕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的生活。

此时……人类的整个光荣在于活动。

诚然,同一个人经常有着两种观念。

”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

A.古希腊后期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前期D.启蒙运动前期

C 古希腊后期崇尚人的价值尊严和道德,故A项错误;

中世纪前期崇尚神学,主张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珍惜……尘世生活”“光荣在于活动”等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倡导追求现世幸福,故C项正确;

启蒙运动时期倡导人的“理性”,故D项错误。

5.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

“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只羊;

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激增B.商业中心转移

C.贵金属涌入D.奴隶贸易

C 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1513年西班牙不存在人口激增现象,故A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没有体现,故B错误。

材料反映了西班牙物价的上涨,新航路开辟后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境外掠夺的贵金属大量涌入,货币贬值,故C正确。

奴隶贸易与欧洲物价上涨不存在直接关联,故D错误。

6.“他将政治体制划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其原则分别是品德、荣誉和恐惧;

他崇尚英国的君主立宪,提出的分权理论实质是‘阶级分权’,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

他认为法律应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B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但不主张分权学说,故A项错误;

孟德斯鸠的思想核心是分权学说,故B项正确;

卢梭核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故C项错误;

康德主张人非工具和把理性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故D项错误。

7.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B.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B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牛顿……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可知牛顿力学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故B项正确;

牛顿力学与马克思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未体现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8.某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认为人类社会早期曾存在过一种“自然状态”,那时人人平等、自由,只是由于生产技术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才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平等。

下列主张与材料观点出自同一人的是(  )

A.人民主权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三权分立D.要自由也要自律

A 据材料“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才失去了天赋的自由、平等”可以判断反映的是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的观点,人民主权同样是卢梭的思想,故A项正确;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故B项错误;

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故C错误;

要自由也要自律是康德的观点,故D项错误。

9.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 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等,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

10.《联邦党人论稿》指出: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为此,美国实行(  )

A.联邦制B.三权分立

C.共和制D.两党政治

A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联邦党人希望通过中央集权的联邦制来取代当时松散的邦联制,从而维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故A项正确。

11.《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国家大权,具有制定法规、缔结条约等权力,不受议会制约。

该宪法主要借鉴于(  )

A.《权利法案》

B.1787年联邦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据题干“《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总揽国家大权……不受议会制约”可知日本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天皇权力巨大,而议会权力较小,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英国的《权利法案》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与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同,故A项错误;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与日本的政体不同,故B项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与日本的政体不同,故C项错误;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且皇帝权力巨大,议会权力较小,同样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与日本政体特点相似,故D项正确。

12.《费尔兰·

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

“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

A.工场手工业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C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代科学还出于刚刚显现的程度,故A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诸多的发明都是来自于熟练技工的技术和经验,科学虽然已经诞生但二者尚未实现结合,故B项错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空前的进步与成就,故C项正确;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但这并不是科学与技术的开始结合期,故D项错误。

13.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

C.攻占冬宫之后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

B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不符,故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相符,对此,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B项正确;

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与材料中“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不符,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举行武装起义,攻占冬宫,临时政府垮台,故C项错误;

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与材料中“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不符,故D项错误。

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

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据此判断,列宁(  )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

C.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A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相符,故A项正确;

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出的目的,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重新审查和修正”不等于赋予了一切投机倒把活动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

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是斯大林模式,与材料中“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不符,故D项错误。

15.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到某一时期的欧洲版图(如图),该“时期”最有可能是20世纪(  )

A.20年代B.30年代末期

C.40年代后期D.80年代末期

A 根据所学,该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民族自决”有所体现,故A项正确;

该图没有反映“慕尼黑阴谋”和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故B项错误;

该图没有反映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故C项错误;

1990年10月,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才重新统一,而图中是统一的,故D项错误。

16.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一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国宣战

独占了中国山东和东北的市场

B

英法美日签订《四国条约》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

德国纳粹党成为

国会第一大党

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D

美英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B 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故A项错误;

《四国条约》对日本有着双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