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337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区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0~4000

300~700

人口(人)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8、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9、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0、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11、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12、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3、配建设施

  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4、其它用地(E)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15、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16、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7、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8、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9、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20、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4、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

25、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

27、住宅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

29、建筑面积毛密度

  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30、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

31、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2、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33、拆建比

  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34、土地开发费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万元/ha)。

35、住宅单方综合造价

  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所需的工程建设的测算综合投资,应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和居住区用地内的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元/m2)。

三、用地与建筑

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

其各类、项用地名称可采用本规范第2章规定的代号标示。

2、居住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5条的要求。

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它用地不参与平衡;

 2)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小区

1.住宅用地(R01)

45~60

55~65

60~75

2.公建用地(R02)

20~32

18~27

6~18

3.道路用地(R03)

8~15

7~13

5~12

4.公共绿地(R04)

7.5~15

3~8

居住区用地(R)

100

3、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平方米/人)

居住规模

层数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多层

16~21

16~22

16~25

多层、中高层

14~18

15~20

多、中高、高层

12.5~17

13~17

多层、高层

12.5~16

13~16

低层

20~25

20~30

15~19

15~22

14~20

中高层

13~14

13~15

11~14

12.5~15

--

高层

10~12

10~13

18~20

20~23

 

20~25 

14~15

14~16

12.5~14

7~10

8~10

注:

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计算。

4、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

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

 注:

①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2)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

七、绿地

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2、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

 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

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3)绿地率: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

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四、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

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