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617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对3秋季语文五年级第19讲期末综合复习上文档格式.docx

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

遗书上写着: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

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

女婿理直气壮的说:

「岳父遗书上写得很明白: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

你猜,县令在遗书上发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

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老师借这个小故事引出标点符号,可以提问学生重要的几种标点符号,及其作用)

1、知识点梳理可以先提问,让学生抢答加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得出完整答案。

重点是复习的全面性。

2、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个知识点讲完,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

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语言。

其余部分,可根据课堂学生程度和进度,略讲。

【知识梳理】

基础句子

一、重要标点符号作用

(此处可以结合上一讲的预习作业讲解,重在复习巩固)

1、“”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一般作用:

1)表示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

4)表示讽刺和嘲笑。

5)突出强调。

2、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1)注释说明;

2)语意递进;

3)话题转换;

4)说话延长或停顿。

3、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

1)引用的省略;

2)列举的省略;

3)话音的断续或延长。

二、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

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

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

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1、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转换。

方法:

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改写成肯定句时,要注意这些双重否定词的细微差别。

如:

“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等词。

而“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等词。

2、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则要在关键词前加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如“没有……不”、“不得不”、“不……不”、“不能不”、“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等重否定词。

三、直接、间接引语转换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

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

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写景文章阅读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如课文《林海》的第五段分别写了“岭”、“林”、“花”、“联想木材”、“联想兴安”。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课文《林海》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此处讲解知识点,老师可以先举例子,或者让学生回顾课内文章。

上学期的一些文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

★简单说明文

小学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例句:

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彩虹。

——《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此类文章一般出现比较少,多是科普类文章。

只要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掌握简单的几种说明方法,主要是能够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意层意。

【典型例题】

教法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以小测验形式,随堂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

也可以生生PK,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2、针对学生不会的题型,教师需要趣味解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基础句子复习】

(一)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2、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3、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色的浪花吗?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4、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4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叫“迷惑洞”。

表示

2、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表示

3、像你这样的“干净人”可真少见。

4、古人对读书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表示

1.特定称谓。

2.直接引用。

3.特殊含义(讽刺、反语等)。

4.强调的内容。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1、“铃,铃……”小闹钟叫了起来。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3、哎!

你这个人真是……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3、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发人深省

(四)指出下列句子破折号的用法。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

“这——。

3、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

4、训练动物很有意思——猴子的动作多么像人啊!

5、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1、表示声音的延续。

2、表示声音的中断。

3、表示解释说明。

4、表示意思的转折。

5、表示递进的意思。

(五)将下列直接叙述句改成间接叙述句。

1、鲁迅先生说:

“我的作品如果有发表的地方,我同意发表。

2、汪老师叮嘱同学们:

“过马路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参考答案】1.鲁迅先生说,他的作品如果有发表的地方,他同意发表。

2.汪老师叮嘱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让我们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六)将下列间接叙述句改成直接叙述句。

1、妈妈告诉我她今天中午不回家吃饭,叫我到姑妈家去吃。

2、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参考答案】1.妈妈告诉我:

“我今天中午不回家吃饭,你到姑妈家去吃。

”2.赵王告诉蔺相如:

“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七)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1、我今天晚上一定要看完这本书。

2、大家都夸奖小华做事果断。

3、妈妈生日那天,我非要给妈妈一个惊喜不可。

4、没有人不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

1、我今天晚上不得不看完这本书。

2、大家没有不夸小华做事果断的。

3、妈妈生日那天,我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4、所有人都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

【巩固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讨论合作,完成题目;

2、针对学生不会或不熟悉的题型,教师可趣味解释,也可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帮助解答。

3、注意: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熟练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把控答题的进度,营造出课堂的紧张度和刺激感。

(一)把直接陈述句改为间接陈述句。

(1)小姑娘十分认真地对我们说:

“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