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019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教案58单元打印版文档格式.docx

习作: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1课时

总计6课时

课题

15.搭船的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

字卡、图片、PPT

预习设计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翠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师:

你喜欢小鸟吗?

说一说喜欢哪种鸟?

(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

你搭过谁的车或船?

去过哪里?

(生讲)师:

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

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喜欢这只鸟吗?

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

(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学生交流以往对鸟的了解的经验。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着重分析指导“翠、嘴、搭”。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后学生范写、评价、再写。

教师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思考:

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

学生找出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

设计

嘴——红色

搭船的鸟羽毛——翠绿美丽

(翠鸟) 翅膀——蓝色

一下子本领高

没一会儿

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背诵喜欢的段落。

课后

反思

16.金色的草地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

1课时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

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板书:

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

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学生自由交流见过的草的样子。

学生读词,认字。

1.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

2.“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3.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4.我有什么新发现?

5.“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

发 现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   绿

合   张   合

喜 爱

1.会认二类生字,会写一类生字。

2.学会在句子中使用拟人的手法。

课后反思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授法,比较法

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观看图片

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

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

(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小组代表发言

1.给定“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

(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

4.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三)说出发现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生说一说观察图片后的发现。

学生利用老师给定句式说话,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的发现。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1.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观察时注意事物变化。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谈话导入:

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二、仔细审题,明习作要求。

1.出示题目,审题:

默读文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2.这次习作写什么?

写作范围是怎样的?

写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