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57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辅导资料汇总文档格式.docx

继发感染则溃疡化脓,或并发出血。

严重时溃疡可扩大,上至膝下到足背,深达骨膜。

少数病人可因缠绵多年不愈,蕴毒深沉而导致岩变。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少数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本病的物理检查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腿溃疡的发病原因,临床常用的有深静脉通畅实验、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实验等。

临床上多用下肢静脉血管造影、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等方法检查其下肢静脉情况。

  【鉴别诊断】

  临床上臁疮比较容易确诊,勿需鉴别,主要应明确发生臁疮的原因、性质、病情等。

  1.结核性臁疮常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皮损初起为红褐色丘疹,中央有坏死,溃疡较深,呈潜行性,边缘呈锯齿状,有败絮样脓水,疮周色紫,溃疡顽固,长期难愈;

病程较长者可见新旧重叠的瘢痕,愈合后可留凹陷性色素瘢痕。

  2.臁疮恶变可为原发性皮肤癌,也可由臁疮经久不愈,恶变而来;

溃疡状如火山,边缘卷起,不规则,触之觉硬,呈浅灰白色,基底表面易出血。

3.放射性臁疮往往有明显的放射线灼伤史;

病变局限于放射部位;

常由多个小溃疡融合成一片,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夹杂有小白点,损伤的皮肤或肌层明显僵硬,感觉减弱。

臁疮的治疗

中医认为臁疮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消除下肢瘀血是治疗的关键。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湿热下注证

  证候:

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红肿,疼痛,继则破溃,滋水淋漓,疮面腐暗;

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方药:

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红肿疼痛重者,加赤芍、丹参;

肢体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

  ②气虚血瘀证

病程日久,疮面苍白,肉芽色淡,周围皮色黑暗、板硬;

肢体沉重,倦怠乏力;

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无力。

益气活血,祛瘀生新。

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2)外治

  初期:

局部红肿,溃破渗液较多者,宜用洗药。

可用马齿苋60g,黄柏20g,大青叶30g,煎水温湿敷,日3~4次。

局部红肿,渗液量少者,宜用金黄膏薄敷,日1次。

亦可加少量九一丹撒布于疮面上,再盖金黄膏。

  后期:

久不收口,皮肤乌黑,疮口凹陷,疮面腐肉不脱,时流污水,用八二丹麻油调后,摊贴疮面,并用绷带缠缚,每周换药2次,夏季可换勤些。

还可用白糖胶布疗法。

  腐肉已脱,露新肉者,用生肌散外盖生肌玉红膏,隔日一换或每周2次。

周围有湿疹者,用青黛散调麻油盖贴。

  2.其他疗法

  西医治疗小腿溃疡主要采取手术和局部治疗。

包括: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和曲张静脉切除术及交通支结扎术,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采用静脉转流、股浅静脉瓣膜代替、静脉瓣环缩术等;

局部控制感染、半暴露疗法、植皮术、患肢抬高和弹力绷带的应用等。

  预防与调护

  改善肢体瘀血状态是本病预防和护理的关键。

  1.患足宜抬高,不宜久立久行。

  2.疮口愈合后,宜经常用弹性护套保护之,避免损伤,预防复发。

脱疽的病因及诊断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

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

在《灵枢。

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

“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

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可参照本病治疗。

  主要由于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加外受寒冻,寒湿之邪入侵而发病。

脾气不健,化生不足,气血亏虚,气阴两伤,内不能荣养脏腑,外不能充养四肢。

脾肾阳气不足,不能温养四肢,复受寒湿之邪,则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

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槁,坏死脱落。

若寒邪久蕴,则郁而化热,湿热浸淫,则患趾(指)红肿溃脓。

热邪伤阴,阴虚火旺,病久可致阴血亏虚,肢节失养,坏疽脱落。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病是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

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

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

糖尿病足多伴有糖尿病病史,尿糖、血糖增高,可累及大动脉和微小动脉。

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3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坠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坠胀疼痛出现。

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

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

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

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

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可愈合。

若坏疽发展至足背以上,则红肿疼痛难以控制。

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将坏疽分为3级:

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

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

三级坏疽发展至足背、足跟、踝关节及其上方。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加重,治愈后又可复发。

  2.辅助检查

  肢体超声多普勒、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及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有助于鉴别诊断,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雷诺综合征(肢端动脉痉挛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

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后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脱疽的治疗

 

脱疽轻证可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重证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常配合静脉滴注活血化瘀药物,以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运。

  ①寒湿阻络证

患趾(指)喜暖怕冷,麻木,酸胀疼痛,多走则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阳和汤加减。

  ②血脉瘀阻证

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夜难人寐,步履艰难,患趾(指)皮色暗红或紫暗,下垂更甚,皮肤发凉干燥,肌肉萎缩,趺阳脉搏动消失;

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桃红四物汤加炮山甲、地龙、乳香、没药等。

  ③湿热毒盛证

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

身热口干,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四妙勇安汤加连翘、黄柏、丹参、川芎、赤芍、牛膝等。

  ④热毒伤阴证

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呈干性坏疽;

口干欲饮,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顾步汤加减。

  ⑤气阴两虚证

病程日久,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

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舌淡尖红,少苔,脉细无力。

益气养阴。

黄芪鳖甲汤加减。

  ①未溃者:

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

亦可用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日1次;

或用附子、干姜、吴茱萸各等份研末,蜜调,敷于患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如发生药疹即停用;

或用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②已溃者:

溃疡面积较小者,可用上述中药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红膏;

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2g,氧化锌油98g)软化创面硬结痂皮,按疏松程度,依次清除坏死痂皮,先除软组织,后除腐骨,彻底的清创术必须待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施行。

中西医助理各科目笔记总结要点--外科学

(一)

第一单元 绪论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

  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证治概论

  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肉芽组织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