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037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其工艺流程见图7-1所示。

图7-1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1、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

对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的测量资料、数据及测量基准点(线),认真进行复核,校验测量基准点(线)的精度,确保测量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利用经核验过的测量基准点,对施工段进行施工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并对所布设的控制网进行外业施测及内业平差计算,分析控制网的精度,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报监理工程师,取得批复后,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为利用两个已知坐标点和待测坐标点组成封闭三角形。

将全站仪置于两个已知坐标点用“极坐标”法前方交汇定出待测坐标点(控制点)。

利用四个控制点和中心点三点成一线校核施测的结果,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时,方可打入5cm×

5cm×

30cm小木桩,控制点落于桩头铁钉上并用红漆标志,木桩用砼浇筑形成施工用控制桩。

永久性标桩的施测也采用相同办法进行施工。

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测量基准点以及为满足施工精度所布设的控制点加以保护,防止损坏,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控制点被移动或损坏后,立即对其进行恢复,以满足施工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需要和现场施工条件,对所布设的控制网点进行加密,其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测量的方法采用全站仪控制测量,其注意事项为:

(1)选用相应等级精度的全站仪以达到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

出发前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关闭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5)测量前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6)手工记录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

以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的施工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及放样技术,计算各控制点的座标,位于主休工程附近的各控制点和主轴线标志点,应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

其它部位可根据情况埋设暗标或半永久标志。

各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车辆或机械的碰撞。

控制点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2、水准等级测量

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水准点)对施工区域进行高程控制网布设,水准点布成结点网,在施工时便于引测高程(水准点间距控制在300m以内)。

选择牢固的基石或埋设混凝土桩作水准标石,再根据施工需要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加密。

按照施工要求及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对所布设的水准网点进行测量,测量后对所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出各水准网点的高程,(首级控制点为三等,加密水准点为四等),并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得到统一高程系统。

三等水准使用精密水准仪和因瓦水准标尺,采用光学测微法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每测站上观测程序都是“后前前后”。

四等水准使用水准仪和木制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

闭合路线和符合路线可以只进行单程观测,支线进行往返观测。

每站上的观测程序是:

“后后前前”。

等级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

(1)用光学测微法读厘米以下的小数代替直接估读,以提高读数精度;

(2)水准路线尽量沿坡度平缓的交通道路布设;

(3)选择标尺分划成像清晰、稳定和气温变化小的时间观测;

(4)观测前2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凉处,晴天观测要打伞,迁站时罩上仪器罩;

(5)视线长度、视线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后视距基本相等;

(6)安置脚架使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的左、右两侧,观测员绕第三脚于半米外走动;

(7)一测段水准路线上(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站数设计为偶数。

往、返测的前、后标尺进行交换。

(8)各测段沿同一路线、用同类仪器与尺承进行往返测,最好是往、返测的测站和尺承位置相同;

(9)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段完成;

(10)相邻测站观测程序相反。

三、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包括明挖放样、土方填筑放样、混凝土建筑物放样等,其工艺流程见图7-2所示。

图7-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1、放样前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

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放样的方法

根据放样的对象不同,选择以下测量放样方法:

(1)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2)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3)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4)方向交会法放样

(5)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6)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7)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3、开挖工程放样

(1)开挖工程放样测放出设计开挖轮廓点,并用明显标志加以标定。

(2)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在转点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和开挖轮廓点。

(3)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和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

必要时,在实地以适当的密度标出开挖轮廓点以备验收之用。

(4)分部工程开挖竣工后,及时测绘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

(5)对有地质缺陷的部位,详细测绘地质缺陷地形图。

4、建筑物轮廓点放样

(1)建筑物轮廓点放样点的点位距设计线0.2m、0.5m、1.0m;

土石方填筑轮廓点放样点的点位按设计位置。

(2)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定位后,利用已放样的轮廓点进行检查,其平面位置(包括垂直度)检查精度±

3mm,高程检查精度±

2mm。

(3)洞身钢模台车放样后,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检查。

5、放样点的检查

(1)所有放样资料由两人独立计算和编制。

(2)选择放样方法要考虑检核条件。

没有检核条件的方法在放样后采用异站的方法进行检查。

(3)对轮廓点进行校核,以发现错误为目的,尽量简单易行。

检核结果记入放样手簿。

外业检核以自检为主,放样与检核尽量同时进行,重要部位另派小组进行检查。

(4)对于建筑物基础块(第一层)的轮廓点放样点,采用同精度的、相互独立的方法全部检核,检核点与放样点的差大于

Mp时,重新放样。

(5)对于同一部位轮廓放样点的检查采用简易方法检核,如丈量相邻点之间的长度、点与已浇筑建筑物边线的相对尺寸及检视同一直线上的诸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6)对于形体复杂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检核和放样采用同一组测站点,以保证其位置尺寸的准确。

(7)模板检查验收时,若发现检查结果超限或存在明显系统误差,及时对可疑部分进行复测、确认。

四、验收测量

验收测量主要包括:

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验收及竣工验收测量;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立模检查验收及竣工形体验收测量。

验收测量工艺流程见图7-3所示。

图7-3验收测量工艺流程图

1、工程量验收测量

(1)工程开工前,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方四方共同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取得原始地形测量数据,并签字认可。

(2)工程量验收测量时分别出具土方开挖、回填工程量。

土方开挖工程量区分土分层的方量。

土方回填区分各种回填材料的方量。

(3)工程量验收测量采用地形图法或断面法进行测量。

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架在断面上进行测量,测出边线3m~10m,断面间距根据情况在5m~20m范围内选择。

(4)工程量计算时,在地形图上布设断面线位置和间距,与测量监理工程师协商一致,并使用统一的原始地形图和设计断面线。

(5)面积计算方法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

(6)工程量计算完成后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工程量计算表、断面图(或实测收方地形图)一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2、土石方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

(1)土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

测绘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

(2)土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尽量保持与设计图一致。

(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

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

5cm。

(4)土方回填竣工断面图间距10m~20m;

建基面竣工断面间距5m~10m。

曲线段适当加密。

(5)横断面垂直于建筑物主轴线,纵断面重合或平行于建筑物主轴线。

(6)断面位置布设先在设计断面位置布设,再在结构变化处布设,最后按断面间距要求布设。

(7)竣工地形图、断面图整编后归档,并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3、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

(1)一般利用测量放样的轴线点和边线点进行检查。

检查模板面至轴线或边线的距离是否与理论值(或测量交样单中标明的数值)相符,检查方法可用钢尺或全站仪。

(2)用全站仪或吊垂线检查模板的垂直度,3m高模板至少检查上、中、下三点,钢尺量取偏差。

(3)绘制检查验收单,并标明验收数值,检查验收单签名后交质检员或施工员。

五、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测量计算工作的要求:

依据正确(对原始数据要认真仔细地逐项审阅与校核);

方法科学(各项计算要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

计算有序(各项计算前后有联系时,前者经校核无误后,后者方可开始);

步步校核(各项计算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进行,结果正确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结果可靠(计算中所用的数据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合理地删除多余数字,以便提高计算速度,多余数字的删除遵循“四舍六入五凑偶”的原则)。

2、测量记录工作的要求:

原始真实(不允许抄录),数字正确(不允许有涂改现象),内容完整(表头填齐,附有草图和点之记图等),字体工整。

3、工程自始至终保持等精度观测:

观测人员、记录人员、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路线等基本保持不变。

4、测量放线和验线工作必须独立进行。

测量放线和验线工作必须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严格依据测量规范进行。

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协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5、测量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测量人员在执行安全质量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及时收集与整理以下资料:

(1)交接桩记录单;

(2)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