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281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池塘饲养团头鲂Word下载.docx

一天中的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

在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而晚上则高于气温。

从水温的昼夜变化情况看,一般下午2—3时水温最高、而早上日出前则最低。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也较气温小,其最高最低的月份,均比气温的要晚一些。

一般1月份水温最低,7—8月份水温最高。

水对热是不良导体,传热性极差。

池水传递热能主要靠风力吹动池水和水的对流。

白天,当太阳光照到水面、使上层水温升高时,热能向下层传导非常慢,且愈向下传热愈小,即温度逐渐向下递减。

特别是在夏秋高温时节.深水池塘上下层水的温度垂直差异更为明显,一般可达2℃一3℃。

夜间因池水对流和风力作用,上下层水温趋向一致。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代谢强度。

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

随着水温的上升,鱼的代谢作用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

团头鲂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一30℃,15℃一10℃及以下时,它的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水温影响水中溶氧量,从而对鱼类产生间接影响。

氧溶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但是水温的升高,却使鱼类的代谢增强,呼吸加快,耗氧率增高,加上池中其他耗氧因素作用的加强、因而便池水容易产生缺氧现象。

这在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明显,必须引起注意。

温度对池塘物质的循环强度有重要影响,在最适水温范围内,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分解有机物质为无机物的作用大大加快,因而能提供更多的无机营养物质给浮游植物吸收利用,使其制造有机构质,从而导致池中各种饵料生物都得以加速繁殖。

3.池塘水温的控制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可以对池塘水温作调节性控制。

如依据季节的不同调节池塘水位,以控制水温。

在春季,使越冬池水浅—些,有利于水温的提高。

池边不种植高大树木,池中不许生长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以免遮蔽阳光,影响水温的提高。

(二)池水中的溶解气体

池水和其他天然水一样,能溶解各种气体。

其中对鱼类影响最大的为氧气。

其他的尚有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

1.池塘水溶氧情况变化对鱼类的影响

(1)池塘水中氧的来源鱼池水中氧的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

在比较肥的池水中,浮游植物繁殖量大,光合作用产氧量也高。

水温高,天气晴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溶解于水中,常使池水溶解氧量达到过饱和的程度;

而水中来源于空气中的氧量一般不大。

静止水体,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表层,不容易传到下层。

在有风力的情况下,溶解氧量大一些。

池塘水中的氧消耗、主要是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所造成。

在精养鱼池里,以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耗氧量力最多,池底淤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消耗较多的氧。

鱼类呼吸作用消耗一定的氧,水中氧向空气中扩散,也使池水中损失一部分氧。

(2)池塘溶氧变化的特点

①昼夜变化:

白天,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水中含氧量高,于下午2—4时达到饱和状态。

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水中溶氧量大减,于黎明前降到最低范围。

这时,常因池水缺氧产生鱼类浮头现象。

②垂直变化:

由于池水的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比下层好得多。

上下层的浮游生物分布很不均匀,上层浮游生物多,光合作用的强度及其产生的氧要比下层高得多。

同时,由于池塘受风面小,上下水层的混和作用不强,下层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尽管上层水的溶解氧可达过饱和状态,而下层水的溶解氧却很低,上下层的氧差可高达10毫克/升以上。

下层水要到晚上池水产生对流时,才能获得上层水氧的补充。

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产生氧差,下午到最高峰,日落后减小,清晨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

池水溶氧量的水下差异。

主要受风力的影响。

风力的作用,使下风处浮游生物密度比上风处大。

风力所引起的波浪,也是下风处大。

白天、下风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和空气中溶入的氧,都比上风处高。

上下水层都是—样。

而池水清晨溶氧的水平变化,则恰恰相反,是上风处大于下风处,这是因为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都比上风处多。

晚问,下风处的耗氧增高,所以清晨池鱼浮头一般总是趋向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

池水溶氧量高多出于夏季和秋季,溶氧量低也在夏秋季。

因为夏秋季池塘浮游生物数量大,光合作用产氧多,耗氧因子多,耗氧作用均较强。

上下层水的氧差也大,容易在黎明时发生鱼类浮头现象。

水温低的季节,水中氧量高低的差也小。

(3)氧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低氧对鱼类生长极不利。

团头鲂的摄食和生长的池水适宜含氧量,为5—5.5毫克/升。

溶氧过低会引起鱼类浮头,严重时会使鱼窒息死亡。

溶氧对有机物的分解和池塘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池水的氧态和改善池塘水的溶氧状况。

是获得养鱼高产的措施之—。

(4)池塘溶氧的控制适当扩大池塘面积,池水不宜过深,防止下层缺氧。

清除池底有机质淤泥,及时注加新水,采用增氧机械增氧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池塘溶氧情况。

2.池塘CO2、H2S、NH3的状况及其对鱼类的影响

(1)二氧化碳(CO2)池水中CO2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功和有机质分解的情况而转移。

CO2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中CO2含量高,鱼体血液中CO2浓度也高,使血液的pH值降低,并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促使鱼类加快呼吸。

CO2浓度过高,会引起鱼的昏迷和死亡。

一般鱼池不会使水中游离CO2的含量,达到危害鱼类的浓度。

但北方冬季长期冰封的鱼池,CO2的积累浓度可能相当高。

CO2浓度过高、所形成的碳酸会使水的酸度增加,降低pH值,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在夏天,池水中游离CO2超过40毫克/升时,表示池水已被污染至危险程度,大量有机物的分解可能造成鱼池缺氧而使池鱼窒息死亡。

必须引起注意。

此时,应施加生石灰,以增加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盐,提高CO2的贮量,增强调节游离CO2和pH值的能力。

池水中游离CO2浓度过高、主要是水中有机物过多,或池底淤泥过多所引起,应当予以清除。

(2)硫化氢(H2S)H2S是在缺氧状况下,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的;

或是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

由于硫酸盐的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而生成H2S。

反应式为:

SO4+有机物

S-+H2O+O2

S-+2H+

H2S

硫化物和H2S都具毒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H2S的形式存在。

夏季在精养鱼池的底部,容易呈缺氧状态,因此具备了产生硫化物和硫化氢的条件。

出干池底有机物经嫌气分解产生较多的有机酸,降低pH值,因而硫化物大都变成了H2S在水中溶氧增加时,H2S被氧化而消失。

H2S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是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减少。

这对鱼类具有很大的毒害。

其他水生生物也同样。

所以,池塘水中不允许有H2S的存在。

(2)氨(NH3)水中NH3是由于氧不足时含氨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由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

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般以NH3的状态排出,淡水鱼类也同样。

NH3在水中部分生成铵离子(NH4+),两者达成化学平衡。

NH3和NH4+的含量取决于池水的pH值。

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NH4+存在;

而pH值大于11时,则以NH3存在,NH3和NH4+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NH3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极有毒的,而NH4+则无毒。

NH3的浓度低,也可能抑制鱼类的生长。

池水中的NH3一般很少,鱼类和水生功物排泄的NH3被大量池水稀释,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硝化盐。

因此对鱼类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但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尤其是换水不良时,NH3很可能会积累到影响鱼类生长的浓废,要予以注息。

底层缺氧,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也造成NH3积累。

二、鱼池

标准的鱼池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基本条件中,首先是水源足,水质好。

(一)水深

水深1.8米左右。

水浅鱼类活动空间减少,溶解氧和温度变化大;

水太深,溶解氧反而低,对鱼类生长不利,水深与溶氧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水深与溶氧量的关系

水深(m)

水温(℃)

溶氧量(mg/L)

1

18.0

4.66

2

17.7

2.88

3

17.3

1.03

4

16.8

0.79

(二)面积

池塘面积一般为0.4一0.67公顷(6—10亩)。

面积大,鱼活动范围广,水面受风力作用也大,既能增加溶解氧,又能使上下层水不断对流,改善各层水质。

而积过小、会影响鱼产量。

(三)土质

以壤土为最好,黏土次之,砂土最差。

壤土具黏性、透气性适中,有机质分解较好、吸肥力强,营养盐不易流失。

(四)鱼池形状及环境

长方形池塘,长宽比为3:

2左右,以东西方向为好,这可相对延长日照时间,增加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间、提高水中溶氧量,并且有利于冬季提高水温。

池塘周围要广阔,不宜有树木和高大建筑物。

(五)清理鱼池

池底腐殖质过多,会大量消耗水中溶氧,促使水呈酸性,对鱼类生长不利。

经常清除腐殖质,可增加蓄水量,为陆生作物提供肥料。

三、放养

(一)团头鲂主体鱼饲养

按“931”生态养殖工程的技术。

团头鲂主体鱼饲养方式的“主”、“配”、”带”放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团头鲂主体鱼饲养方式

鲴鱼可作为额外的饲养量。

它不与鲢、鳙鱼争食、还有清理水质、改善水环境的能力,作为水环境保护,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来放养,每千平方米可增产鲜鱼30千克左右。

(二)草、鲂鱼为主的放养

以草鱼、团头鲂的放养量为主,使它们的产量达到总产量的60%,带养鲢、鳙鱼,鲢鱼与鳙鱼的比例为6:

1,并配养鲤鱼,利用底层水域。

(三)配养团头鲂的放养

青、草鱼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其产量占总产的50%,投螺、蚬、草类,饲养青鱼和草鱼,利用青、草鱼的粪便培养浮游生物供养鲢、鳙鱼。

团头鲂作为搭配品种,培养二龄大规格鱼种,产量占6%一8%。

四饲养管理

(一)放养前的准备

高产渔区的经验表明,提早放养是获得高产的措施之一。

长江流域鱼种放养应在春节前完成,提早冬放。

东北和华北地区在解冻后,水温稳定在5℃一6℃放养。

温度低放养鱼种,鱼种体质结实,鳞片紧密,进行拉网、运输和放养操作,鱼种不易受伤,可减少伤亡。

也可使其早日服池。

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放养鱼种还应注意天气,以晴天为好。

鱼种放养前要先进行清塘消毒,每年冬天进行。

天气寒冷,池底经过日晒和冰冻、淤泥中有害生物易冻死,是清塘的好时机。

干池后,清除池中过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