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27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未来五年,科技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应紧抓高端部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通过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组织一批能产生特殊成果的重大项目等措施,完成“出重大项目、出特色基地、出科技专项、出促进政策”等重点促进工作任务。

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实施方案的目的,就是力图在下一个五年内,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促进指导。

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北京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使科技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以此促进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北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首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一、主题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发展回顾

1999年以来,北京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围绕新兴优势现代服务业加强攻关,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若干重点产业及领域的技术突破,为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推进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石景山数字内容产业基地”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区的建设;

设立了“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和“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等促进机构,明确了科技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向,完善了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工作的组织设计。

这些措施的实施,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夯实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和以企业为中心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建设,北京现代服务业创新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和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以这些大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联盟。

2003年由北京医药集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建的“北京医药集团药物分子设计中心”和2005年由用友、神州数码、东方通、中关村软件等在内的23家软件企业联合成立的“长风联盟”,运作良好,得到各界的广泛赞同,是政府引导的成功典范。

(二)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北京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005年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2.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超过工业0.6个百分点。

2005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达4616.3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6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

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的80%以上、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的四分之一左右以及企业所得税的6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服务业对全市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50%以上。

现代服务业内各行业的发展也表现出良好态势。

其中,作为现代服务业高端部分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基本技术支撑的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

2005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约780亿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总量规模占全国的1/3;

实现增加值270亿元,是2000年的1.7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2.8%增长到2005年的4.1%;

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地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累计6772件,占全国登记总数的37%;

经登记的软件产品数量超过7,000件,占全国登记软件产品总数的22%。

除此以外,研发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如研发产业中的IC设计产业产值占全国的42%。

北京现有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类内外资设计公司2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2004年北京市工业设计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占北京市2004年GDP总值的2.33%,关联效益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

北京技术交易额从2000年的140亿元增长为2005年的479.6亿元,占全国技术成交总额的25%,其中占总成交金额近50%的技术成果流向全国其他地区,对全国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集聚和提升,与北京经济发展的融合更加紧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国家级在京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国有科研机构的人均科研经费提高了60%以上,基础研究能力得到增强。

科技体制改革效果明显,企业研发活动大幅增加,市场导向特征明显,企业用于R&

D的经费占全地区R&

D经费的比重从2000年的18.1%增加到2004年的43.7%;

当年北京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中,企业卖方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4%,跃居到2003年的74.2%,远远高于研究机构和高校。

(三)发展形势

1.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除此以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

自主创新战略的出台,为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必然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产生巨大的需求。

2.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确立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新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北京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历史性选择。

这一历史使命的提出,在为北京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为北京发展以高附加值、高创造性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以高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为特征的创新型服务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3.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加速

中央政府关于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等一系列推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间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环境、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创新服务体系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会越来越多,为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需求与示范效应

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巨大的需求。

据测算,北京奥运带来金融、会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发展的投资需求约为2000-3000亿元;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需求800-1000亿元。

特别是奥运会对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需求,会直接带动信息服务业等一批与奥运直接相关的高新产品和服务的应用,直接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此外,奥运会还会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推动服务标准国际化,提升北京现代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5.服务业加快向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服务业成为国际转移的新热点,转移速度加快,规模和范围扩大。

北京以其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高水平的人才,正在成为国际高水平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这为北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扩大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利契机。

同时,随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应的吸引措施,加剧了北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紧迫性。

(四)主要问题

尽管北京现代服务业已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促进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利因素。

总体来讲,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亟需通过新型的促进模式加速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此外,目前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中仍缺乏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与把握,因而部分促进工作仍处于无章可循状态,推动力度不大。

这些问题及不利因素在具体领域主要表现在:

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偏重于软件产品,对软件服务化的发展趋势支持不足,信息服务业发展也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

大型仪器等科技条件资源90%以上属于中央在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且大多配置在科学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共性技术测试平台较少;

工业设计受长期以来以技术为中心的产品化设计思想的影响,重生产和制造、轻设计,设计力量薄弱,水平较低,重大工业产业的工业设计依赖国外力量;

咨询、信息服务等行业对政府项目依赖度高,市场化程度较低;

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需求较低,研发外包市场处于发育阶段。

以上现象均反映出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及促进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

政府及服务业内部企业尚未破除固有观念。

政府工作中亟需克服“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倾向,政府科技部门应积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创新规律的研究,从科技层面探索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研究速度紧跟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进程。

此外,部分服务业内部企业需提高生产效率及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重视程度,克服固有惯性,进而优化工作方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2.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仍需完善。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制订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克服多头管理及部门分割,形成合力。

此外,现代服务业创新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体而言,应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联系,加强科技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支撑作用。

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下,提高对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的激励,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级的科研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避免科研成果内部产业化。

3.行业和企业方面的问题

行业发展自律和规范机制有待于加强。

具体而言,应适当提高部分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规范行业市场管理;

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及压力,提高企业对科技和创新的需求程度,以及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逐渐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此外,北京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作应积极培育、扶持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够带动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大型企业,突出产业整体形象;

并且通过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水平,提高承接国外高层次研发外包业务能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标志性品牌。

4.市场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北京现代服务业市场有待成熟,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亟需增强。

目前,针对北京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内低端市场的现状,促进工作应突出解决产品和服务同质性高、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此外,应逐渐加强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及措施,并不断完善现有扶持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提高风险资本的发达程度,以增强其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现代服务业促进还需逐步解决目前突出的人才结构性矛盾问题,积极培育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总之,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科技促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主要在于观念认识、机制体制、服务企业、市场环境四个方面。

因此,在未来五年的促进工作中,我们应针对以上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现代服务业整体促进的工作目标。

(五)主要需求

现代服务业包含众多的产业,不同产业创新特点和轨道差异较大,对科技的需求各有不同。

总体来讲,根据北京现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