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79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

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

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灵活使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课题研究对象:

以二年级三班,四班为研究对象。

在进行计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

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而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完不成任务而失去练习的信心。

因此,计算练习一定量力而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优秀的学生吃的好,使有困难的学生吃的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提高计算准确率。

2、提高学习兴趣及计算主动性。

3、提高计算速度。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准确率不高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经调查,有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

比如多位数的除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

再如,简便运算,对运算定律的不掌握导致步骤错误。

(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

由于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计算的教学,教师也相应降低了要求。

很多老师不在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

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

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

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4)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出错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

主要表现为:

不认真审题,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没有固定草稿本,在课本空白处,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

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及计算主动性的策略

(1)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

《课标》明确指出: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

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

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

2=20÷

(5×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

“为什么可以这样?

”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二者最终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这样从除法的意义出发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3)练习的形式多样化。

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小游戏;

此外,学生的小组比赛,自编计算题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

虽然我们反对教师一味地把一些计算技巧塞给学生,但是仍然认为学生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些计算的技巧。

任何事物都会有潜在的规律,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琢磨其中的一些技巧,学生也不例外。

有了速算的技巧,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计算的主动性也就更强。

(三)、提高计算速度。

(1)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

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更应该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的知识,更是低年级学生训练的重点。

口算训练要坚持,时间不长,最好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5分钟或者2、3分钟进行联系,关键是要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口算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

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

如听课一年级教学进位加法7+6,学生想到了多种算法:

(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出来的;

(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

(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

(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

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3)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

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

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比如54×

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

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4)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首先,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

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

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

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其次,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

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

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再次,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

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

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最后,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其实,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把握好,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技能。

重视对学生的错题分析,对症下药。

对于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八、课题研究的效果、成果

经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

1、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通过学习和操作以及平时的相互切磋和教研活动的评课等,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

实验期都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我认识到: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

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数学成绩也相应提高。

一年级下学期期中的一次口算测试,规定时间内完成100道口算题。

满分的有5人,95分以上的有46人,90分以上的有13人,90分以下有7人。

在学期末再次进行测试,成绩为:

100分的有15人,95分以上的有51人,90分以上的有4人,90分以下有1人。

九、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

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