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704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冈山圣地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充满信心,鼓起战斗勇气,提着枪纷纷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

接着一营一连也赶到黄坳来了。

工农红军就是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跟随毛泽东走上了井冈山。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诞生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队伍从遂川大汾经黄坳上井冈山,上山前在荆竹山的一个小村子宿营。

次日在村边大路上集合部队,毛泽东登上路边的雷打石向部队简略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后,向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

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

”接着他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

  第一、行动要听指挥;

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第三、筹款要归公。

  并且还对为什么要规定三项纪律作了简要的解释。

  1928年初,部队打下递川。

毛泽东不断找群众谈话,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群众意见归纳起来。

集合部队,在遂川李家坪,宣布了六项注意:

一、说话要和气;

二、买卖要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

五、捆稻草;

六、上门板。

毛泽东还解释说:

“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偿。

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赔总比不赔好。

”为什么要上门板?

以往借群众的门板睡觉,还的时候常常搞错,群众没法上门板,只好再去找回自己的门板来。

于是就要求指战员借谁家的门板还要将门板上回去,才不至搞错,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了。

  1928年5月4日在砻市红四军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又重申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1928年春,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时,又增加了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两项。

以后又改为:

“院子打扫干净”和“挖卫生壕(厕所)”。

以后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又不断作了修改。

至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才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

(五)不打人骂人;

(六)不损坏庄稼;

(七)不调戏妇女;

(八)不虐待俘虏。

  从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成了人民军队的“传家宝”。

 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已率队伍进驻井冈山大井和茨坪。

11月中旬,正值蒋介石与唐生智军阀混战。

  有一天,部队在大井集合,准备去打茶陵。

毛泽东向队伍讲了话:

“现在是军阀混战,什么叫混战?

混战就是乱打一场。

现在蒋介石和唐生智乱打一场,后边没有兵,都空虚了,所以我们去打茶陵。

”接着毛泽东又风趣地说:

“我本来要跟你们同去,我是要革命的,可我的脚不革命,我不能去,你们去。

”原来从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的脚被草鞋打烂了。

最后,毛泽东还向部队交代了打开茶陵后要发动群众等话。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蒋唐战争使茶陵敌方兵力非常空虚,只留下一些地主武装挨户团。

我军一举占领了茶陵。

  攻战茶陵以后,团长陈浩等人不听从毛泽东的教导,他们与党代表宛希先闹不团结,也不去发动群众,虽然成立了茶陵人民委员会,但还是按老衙门旧规矩办事,升堂问审,纳税完粮。

筹款子都是向商会摊派,部队则每天三操两讲一点名,天天在茶陵屯兵不动。

  毛泽东知道这情况后,立即去信批评了这种错误作法,并取消人民委员会,成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派谭震林作主席,这是井冈山斗争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接着又成立了茶陵县工会、农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

  蒋唐战争结束后,唐生智立即派了吴尚一个团来攻打茶陵。

我军打败吴尚部队后,当夜撤出茶陵,并与张子清的部队会合。

  陈浩以及团副韩昌剑、参谋长徐庶等人是投机分子。

他们暗中与敌军方鼎英部联络,带着队伍叛变投敌。

  正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赶到了。

毛泽东在水口赶上部队后,对陈浩等人作了坚决的斗争,把队伍带回砻市,挽救了革命队伍。

  部队在砻市休整时,毛泽东总结了一个月来打茶陵的情况。

说部队打仗很勇敢,打得很好,但是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做群众工作,不应该在茶陵天天下操。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部队,应该是武装队、宣传队。

接着毛泽东在会上向部队宣布了三大任务:

第一是打仗消灭敌人;

第二是打土豪筹款子;

第三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

他还扳着手指一条一条地向大家作了解释。

会后,叛徒陈浩等人被处决。

从此,我们的红军既有高度的政治灵魂,又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进犯,侵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平原地区,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黄洋界,企图一举侵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听到敌人即将进攻的消息,一营营长陈毅安率一营的一、三两个连急行军回到黄洋界下的小井,召开会议,布置战斗,并进行了紧张的战斗动员。

后方医院的轻伤病员纷纷要求重返前线,儿童团、少先队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也全部动员起来,赤卫队、暴动队、青年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准备配合红军作战。

红军和地方武袋还建造了竹钉阵、铁丝网、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

整个井冈山严阵以待,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8月30日,云雾散后,湘军吴尚部和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开始进攻黄洋界。

红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凭借黄洋界天险,利用石块、滚木擂石、竹钉和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敌人四次冲锋。

下午四时许,敌人不甘心失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攻。

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修理的一门较好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附近。

当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

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梢上挂起红旗。

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

敌人原先得到情报,是红军主力不在井冈山,这时,看到这种阵势,以为我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事后,红军战士套用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腔填词,编了一段唱词: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纷纷。

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

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脸,二来是,红军主力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新城多侥幸,为何敢来侵占大小五井?

你既来把山来进,为何在山下扎大营?

你莫左思右想心计不定。

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

你来,来,来,请到山上来谈谈革命。

”在黄洋界上唱起了《空山计》。

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诗篇,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毛委员挑粮上井冈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1928年秋收后,毛泽东即号召全体军民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等红军军官以身作则,不辞劳苦,脚穿草鞋,翻山越岭,和红军战士一道从宁冈挑粮上山,往返一百多里。

一路上,山高、坡陡、路窄,毛委员用布袋背粮,他背得多,走得又快又稳。

红军战士想到毛委员工作忙,还和大家一块挑粮,来回跑一百多里路。

大家生怕毛委员身体受不了,一路上,大家都争着抢毛委员的粮袋,但毛委员坚决不让。

一边擦汗一边说:

“你们都挑这么多,已经够累了,再抢我的挑,这样那不是把你们累坏了吗?

我不要紧,能背动。

  登上黄洋界,毛委员和战士们经常在荷树下休息。

有一次毛委员问大家:

"

同志们,累不累呀?

”大家齐声回答:

“不累!

”毛委员接着说:

“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我们今天挑粮是为了革命,将来我们还要挑更重的担子呢!

”黄洋界哨口很高,站在那里可以看得很远。

毛委员问红军战士: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什么地方?

”战士高兴地回答: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也可以看到湖南。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干革命要高瞻远瞩,从这里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毛委员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是如此的胸襟广阔如海,高瞻远瞩。

他老人家的教诲,水远铭刻在心里。

 朱德的扁担 

  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修筑五大哨口工事、安顿好重伤员修建红军医院外,还有一宗大事就是要准备粮食。

可是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

因此,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着实难走。

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够受,肩上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

因此,每次运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

当时,朱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总是跟大家一同去运粮,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满满的。

大家看到朱军长晚上要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粮,可是朱军长却风趣地说:

“吃饭有我的分,挑粮也有我的分!

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了吗?

  怎么办呢?

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

有一天,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

天没亮,大家都起床了。

吃过饭,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麻包,有的提着布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

奇怪?

扁担突然失踪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军长的扁担哪去了呢?

原来是红军战土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起来了。

谁知大家刚走上黄洋界,朱军长又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赴上来了。

等他坐下来休息时,人们才发现朱军长又新削了一根扁担。

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

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

  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朱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大家。

不久,有位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

每当挑粮爬山累了时。

红军战士就用这首歌谣互相鼓励。

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一根灯芯的故事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都很困难。

就拿油来说,煮莱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山上产的茶油,也不太多,红军下山打土豪搞到一点油,也就更为珍贵。

  在那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委员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

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委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