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635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古诗文涉江采芙蓉专项训练Word格式.docx

你认为在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

,。

【答案】1.C

2.作用:

①起句叙述平缓,与下文情绪的转折形成对比。

②使人联想到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纯洁美好。

3.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析】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所以要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应该是以《文选》为参考。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要了解该诗,还可以从了解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入手,《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先从本句选取的意象背景入手,“芙蓉”“兰泽”“芳草”,在这样的背景中出现的主人公,自然是一个有高洁品行、高雅情趣的人。

他所表达的情感也是纯洁美好的。

可见本句首先可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诗文之后抒发的忧伤之情和本句形成的对比,让诗文情感抒发的跌宕有致。

3.通过“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句可知诗歌抒发的是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人的情感抒发最强烈的就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忧伤”一词集中了诗人的情感。

 

二、(2020·

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2.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答案】1.B

2.①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

诗歌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故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之人,最后两句的“离居”“忧伤”体现了此种心境。

②对同心人的深厚情感和思念之情。

“同心”形容的是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

“离居”展现的是现实的凄苦处境,既体现了对对方的爱,也有着深深的思念。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错误,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在愉快欢

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这里只有“起兴”,没有比喻。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答题中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本题要求“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诗歌最后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

写采芳草赠所思而不得,望旧乡而路漫漫,可见其是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之人,最后两句的“同心”表现了深深的爱和思念,“离居”“忧伤”体现了现实的凄苦处境以及坎坷失意,漂泊无为的愁苦心境。

三、(2020·

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1.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

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

2.《涉江采芙蓉》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2.此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凄清心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情境。

在此热闹的情境之下,突然情绪一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的感叹,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

开头两句极写美好、欢乐,正是欲以乐景衬哀情,这是此诗表现人物凄清心境的独特之处。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旧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抒情的艺术手法。

本首诗歌所用的手法有很多,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运用了”的限制词,同时题干也告诉考生这首诗的情感是凄清哀伤的。

再结合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涉江采芙蓉的气氛是愉快的,心情是愉悦的,采芙蓉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作者借采芙蓉这件事来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是以乐景写哀情。

所以是反衬的手法。

四、(2020·

河南省商丘市教育局高一期末)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各题。

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B.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

C.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2.《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五、六两句采用“悬想”(又叫对写法)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

现思妇的痛苦思情。

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

故选D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圈出诗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再看诗歌的情,最后看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诗歌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是乐景;

三四句说“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

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五六两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

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

最后两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

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

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

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这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五、阅读古诗《涉江采芙蓉》,回答下列小题。

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

(不超过50字)

4.这是一首五言格律诗吗?

为什么?

请说说理由。

【答案】1.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

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

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

4.不是格律诗,虽然这首诗八句,并且双数末尾一个字都押韵,符合律诗的特点,但是律诗最大的特点是中间两联一定要讲求对偶,而这首诗的三、四、五、六句就较随意了。

【解析】1.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诗人为何忧伤?

这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意思是: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

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