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6610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7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人类的感觉与知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心理学建立伊始,冯特就提出,感觉和情感是复杂经验建立的基本过程。

铁钦纳把冯特的观点带到美国.并在他提出的意识的内省研究中赋于感觉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在后面了解到,早期的关于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是考察外界环境中的事件和经历这些事件的人之问的关系。

第一节概论

一、感觉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齐种各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闻到某种香味、感受到一定的温度等等。

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

我们觉察到自身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宫的工作状况—舒适,疼痛、饥渴等等。

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有5种,即眼、耳、鼻、舌、身。

与之对应,人的感觉也有5种类型,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感觉。

在感觉反映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基础上人脑产生了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即知觉。

本章所要论述的正是客观事物如何引起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过程。

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我们就知道“这是自纸的白颜色”、“这是红旗的红色,,;

当我们峭手接触某个物体时,会说;

“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玻璃”。

这些回答都说明,在我们的口常生活中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

感觉信息经通过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一也随之产生了。

二、感觉的种类

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对感觉进行分类。

对感觉进行分类研究,目的是探讨各类感觉的一般规律。

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把各种感觉分为两大类: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部感觉的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属于内部感觉的有:

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根据刺激能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

视觉是对光波(电磁能)的反映;

听觉是对声波(机械能)的反映;

味觉和嗅觉是对滋味、气味(化学能)的反映;

皮肤感觉是对触压(机械能)和温度(热能〕的反映。

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

(1)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味、嗅和前庭等感觉;

(2)体表感觉,包括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

(3)深部感觉,包括肌肉、肌键、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压觉(4)内脏感觉。

三、感受性及其测定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为大小来度最的。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阂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闪1}}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

过弱的刺激如落在皮肤上的尘埃,我们是觉察不到的。

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觉察到。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闭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强度值,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

在测感觉阈限时,随着刺激量逐渐增加,被试对刺激从觉察不到,到有时能觉察到有时不能觉察到,再到完全能觉察到。

如图

7一2所示,随着刺激量的增加,被试报告觉察到刺激的次数百分数随之增加。

这条曲线称为心理物理函数,它表明心理量(感觉经验)与物理量7〔刺激的物理强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惯例,心理学家把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因此,在我们有感觉和没有查觉之间显然是不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值起作用的。

阈限是一个逐渐过渡的强度范围.

绝对感受性与绝感受阈限成反比关系。

如果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的感觉阈限是很低的。

例如,在空气完全透明的条件下,人能看见一公里远的千分之一的烛光。

如果用这个能量把一克水加热10℃,要花6千万年的时间。

人能嗅到一公升空气中所散播的一亿分之一毫克的人造麝香。

当然,不同个体的绝对伺限有相当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体也会因机体状况和动机不同而发生变化。

低于绝对感觉闭限的刺激,虽然我们觉察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

例如,低于听觉限阈的声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

因此,有意识的感觉阈限与生理、上的刺激阈限并不完全等同。

一般说来,生理的刺激阈限低于意识到的感觉阈限。

因为一个人说出“我感觉到它”之前,早有一定的生理过程发生了。

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在刺激物能引起感觉的基础上,如果变化刺激量,并不是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的。

例如,在原有200支烛光上再加1支烛光,我们是觉察不出光的强度有所改变的;

一定要增加2支烛光或更多,才能觉察前后两种光在强度上的差别。

为了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

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1834年,德国物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果以R表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R十△R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这个公式称为韦伯定律(或韦伯分数、韦伯比值、韦伯常数),即当R的大小不同时,△R〔最小觉差的物理量)的大小也不同,但△R/R则是一个常数。

例如,原先举起50克(R)的重量,其差别阈限是1克,那么至少是51克的重最才被我们觉察出比原先稍重一些;

如果是100克重最,那么至少是102克才被我们觉察出比它稍重一些;

如果是150克,至少是153克才被我们觉察出比它稍重一些。

可见,在这里,差别闭限值是刺激重量的同一分数:

1/50=

2/100=3/150=0.02这一韦伯分数表明,必须在原初重量的基础上再增加它的20%,才能觉察出它比原初重量稍重一些。

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相差很大。

表7-1是在中等强度刺激的条件下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韦伯分数越小,则感觉越灵敏。

各种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在中等强度刺激范围内是正确的,但在极端刺激(过强或过弱时)的条件下就不正确了。

费希纳(C.T.Fechner,1861一1887)确定了接近绝对阈限时韦伯分数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假设一个最小觉差为一个感觉单位,并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下式:

这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是常数,即是说,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增加。

这就是费希纳定律。

后来的研究表明,费希纳定律也不是通用的,也只具有近似的意义,即它也仅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虽然这个范围相当大。

差别阔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按照惯例,差别闭限就是在50%的实验次数中被辨别出来的刺激最小差别。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五、基本感觉现象

(一)后像

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正后像:

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

负后像:

与刺激的品质相反或互补

刺激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后像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二)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视觉的适应现象:

明适应;

暗适应

(三)感觉对比

你看到了几种颜色?

 

【心理学与生活4-1】

相似事件的近似阈限

(资料来源:

心理学是什么?

――常见的误区.瑞金:

瑞金院报.2007)

【心理学与生活4-2】

感觉剥夺实验

人的感官系统随时随地都接受着丰富多样的外界刺激,如果把人与外界刺激隔绝开来,会怎么样?

从心理学与外界刺激隔绝角度来说,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就是感觉的剥夺。

感觉剥夺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

  

 

  为了营造出极端的感觉剥夺状态,实验者把被测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

接着,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头部垫了一个气泡胶枕,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

  第一个以人为对象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者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

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

为了营造出极端的感觉剥夺状态,实验者把被测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

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

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了一个气泡胶枕,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

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的其他时间,实验者都要求被测学生躺在床上。

可以说,这就等于是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的状态。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者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

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显得有点烦躁不安。

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其中大多数是视幻觉,也有被试者有听幻觉或触幻觉。

视幻觉大多在感觉剥夺的第三天出现,如光的闪烁,没有形状,常常出现于视野的边缘,又例如看到大队老鼠行进的情景。

听幻觉包括狗的狂吠声、警钟声、打字声、警笛声、滴水声等。

触幻觉的例子有,感到冰冷的钢块压在前额和面颊,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当实验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料来源:

Carlson,1984)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物理刺激

宇宙里充满着各种电磁波。

从波长小于几个微微来的宇宙射线,到波长达上千米的无线电波都属电磁波的范畴。

在这些波长的范围内,只有很小一部分能产生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nm到780nm之间的电磁振荡,即可见光谱(图7一)。

可见光谱具有三维特点:

波长、强度和纯度。

这些特性与我们视觉经验的色调,明度、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

78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0nm为绿色,420nm为紫色,表7-3是光谱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