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7618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

(1)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

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

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解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

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三、升华拓展

雅典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含义与评价

政治形式

含义

评价

贵族政治

是指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利参与政府的运作

贵族利用特权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剥夺平民的人身自由,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但贵族政治废除了个人独裁,建立了集体统治的原则,不同于君主制

僭主政治

是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僭主统治期间,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地位,实行鼓励发展工商业、打击贵族势力的措施,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民主政治

主要指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成就了古希腊精神文化领域的辉煌,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但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城邦的男性公民,轮番而治难以确保官员素质,易导致权力滥用

2单元整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

画策第十八》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该说法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

其出发点是什么?

应如何评价?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问,关键词是“公平与公正”,主要体现为破除贵族特权,其方式结合变法的过程总结。

(2)问,注意材料中的核心词“法”,出发点体现在材料二最后一句“是一国皆善也”,通过分析其含义回答即可。

(1)体现: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方式:

立法和建立制度。

(2)思想:

以法治国。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

评价:

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1.同

(1)形势:

改革前都面临不利的形势。

(2)措施:

经济上都涉及土地问题;

政治上都涉及等级划分问题。

(3)作用:

都促进了本国的富强;

都有旧制度的残余。

2.异

(1)时代背景: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2)性质:

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

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3)特点:

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

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

(4)结果与影响:

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3单元整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问要依据材料逐条概括。

(2)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

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

学说汉话。

(2)观点一:

不同意。

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大胆移风易俗,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使本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观点二:

同意。

风俗习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本民族的特性,保护传统文化。

全面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

1.从措施上看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

(2)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根本目的上看

(1)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

(2)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从本质上看

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4.从进步性上看

体现了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会被先进的被征服民族的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5.从局限性上看

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全盘吸收汉文化,不加区别地兼收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这是改革的不足之处。

 

4单元整合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

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

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

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

材料二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文正公集·

政府奏议》

(1)材料一指出北宋政府存在着什么严峻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的“一冗”在材料二中是如何表述的?

(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各指什么社会现象?

“夷狄”和“寇盗”的称呼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立场?

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的积贫积弱是北宋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夷狄”和“寇盗”是作者站在中原汉族和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对少数民族政权及农民起义的蔑称。

(1)社会问题:

“三冗”“三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表述:

“官壅于下”。

(2)现象:

北宋政府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在边境的威胁;

对内无法平息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

立场:

中原汉族王朝的立场和北宋统治阶级的立场,希望宋仁宗革除弊政以摆脱统治危机。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土地政策

(1)梭伦改革规定了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5单元整合

材料一 马丁·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仅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

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

弃民则相反。

(1)根据材料一、二,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

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

(1)共同点:

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原因:

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综合评价欧洲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经济、政治、思想等发展的产物。

天主教通过一系列手段或措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确立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地位。

天主教会的腐化、奢侈及残暴最终导致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和高涨,与此同时欧洲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向近代过渡。

(2)宗教改革的影响: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各国宗教改革的主张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特别是加尔文教的主张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宗教外衣。

因此在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及影响下,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英国称清教)为旗帜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另外,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天主教会财产的没收,很大一部分落入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

这一切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单元整合

材料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埃及,其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城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1798年法国侵入埃及和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埃及与中国的历史开始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其城市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开始接受新文明的洗礼。

——车效梅《开罗、上海城市现代化

进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分析埃及和中国当时都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2)根据材料,分析两国在改革内容上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