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77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总结L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漫画》白板说

6.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产生;

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后发展为4+1应用;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7.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8.马克思派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权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反过来: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民主

3.教育影响舆论力量

二.教育与生产力

1.成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只是

三.教育与人口

人口影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

影响教育质量;

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人身心发展

不同动因论:

1.内发论: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认为人的发展书序受基因决定。

2.外铄论:

荀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

给我一打婴儿。

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结论:

教育要适应青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

2.环境:

3.个体主观能动性

4.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祖师的培养人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教师受过训练;

学校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各因素。

第四节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

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第五节教育目的

第六节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历史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为了客服教育脱离实际问题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广义课程:

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哥们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科为中心,教材需按照逻辑系统,学生认知心理来安排。

问题:

对实际不够重视;

对学生兴趣,爱好关注少。

2.活动中心课程论:

卢梭—》杜威,克伯屈“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

-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凑够已有的经验开始

3.社会中心课程论: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

夸大了学校变革社会的功能,忽视学生主体。

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

3.民主化新师生关系

4.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生学习观

6.改革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和创新是灵魂8.回归生活是必然归属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将评价看做是一个系统

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VS新型教学观和学生观

1.旧:

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个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机械叠加

2.新:

是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仅要重结论,还要重过程路中心放在关注人;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只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小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掌握只是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只是的重要条件

3.两者会相互转化:

注意第一知识需是科学规律知识,第二科学地组织教学第三重视学生参与,第四重视学生差异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1.教师是组织者,有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教授只是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品德提高为积极学习奠定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实物,模像,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

“学不蹋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二不休”

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等

5.因材施教

-坚持磕碜国际化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留

-了解学生

6.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运用能力

-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乡土教材

-注重联系实际

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内容: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课的基本组成部分: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上好课具体要求: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课外作业的要求:

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分量要适当,难以要适度,要想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时间;

教师需检查,批改学生作业。

学生学业评估方法:

1.观察法:

评价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

兴趣等

2.测验法:

-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种类:

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景测验,标准化测验

3.调查法

4.自我评价法

第五节教学方法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7.以陶冶情感为主的教学方法

8.参观教学法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常见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2.分组教学制: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问题:

难以鉴别;

难以意见要求统一;

副作用大

3.设计教学法:

小豆豆;

克伯屈

班级授课制:

1.优越性:

-有利于大规模培养人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集体作用

-学生多方面发展

2.局限性:

-学生主体地位收到限制

-不利于培养探索,创造能力

-难以照顾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方法灵活性有限

3.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第七节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

一.感觉

二.知觉

-理解性:

是人积极主动的结果

-选择性:

勾画重点,每人感觉不同

-整体性:

红花绿叶更美

-恒常性:

相对稳定

三.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

前者主动发出,后者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记忆

-瞬时记忆不超过1秒

-短时记忆不超过一分钟,7+-2个组块。

五.思维

-间接性:

根据动物行动推知天气;

根据太阳位置推知时间

-概括性:

定律,定理等,花概念等

-聚合思维VS发散思维

-在造性思维VS创造性思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认识发展机制:

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的变化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

同化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是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2.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

-前运算阶段:

2-7-一切事物有生命;

所有人感受相同,自我中心;

单性思维,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概念出现,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11-16

A.认识命题之间关系

B.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C.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D.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即不超过,还能促进向更高阶段发展

-必须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学

-关于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意义在于: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的水平,还有正在发展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

第二节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包括推力(兴趣,探究心),拉力(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