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75041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O除磷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方法Word下载.docx

  基于此,本试验通过运行连续流厌氧/好氧除磷系统,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对污泥性状(沉降性、EPS、可挥发性固体、密度、含磷量和丝状菌)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观测,探索不同温度作用下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试从不同角度分析温度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污水处理厂在季节交替时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和方法

  2.1试验装置

  本试验平行运行两套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反应器由有机玻璃构成(图1),容积为6L,厌氧区与好氧区体积比为1∶3.日处理水量18L·

d-1,污泥回流比为100%,进水和污泥回流均采用蠕动泵控制.主反应区水力停留时间为8h,其中,厌氧2h,曝气6h.两系统污泥龄均为12d左右.

  图1A/O除磷系统装置示意图

  2.2反应器启动及污水水质

  本试验接种污泥取自实验室中稳定运行的生物强化除磷系统,MLSS为3000mg·

L-1左右,SVI为238mL·

g-1,各取6L分别投入两套反应器内,反应器运行温度为20℃左右.运行34d后,两系统均达到稳定状态,污泥浓度为3000mL·

g-1左右,COD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5%和85%,SVI值维持在240mL·

g-1左右.此时,将其中一套反应器温度升至25℃(1号反应器),将另一套系统温度降至15℃(2号反应器).两反应器进水基质与用于接种的生物强化除磷系统相同,采用人工模拟生活污水,其配方为(mg·

L-1):

尿素11.94,磷酸氢二钾41.76,MgSO4·

7H2O45.09,无水CaCl25.46,碳酸氢钠27.50,硫酸亚铁11.02,无水乙酸钠172.69,土豆淀粉134.07,蛋白胨19.17,奶粉70.93和酵母膏57.41,微量元素0.09mL·

L-1,其组成成分为(g·

(NH4)6Mo7O24·

4H2O0.6253、CoCl2·

6H2O0.2953、KI0.3562、CuSO4·

5H2O4.1731、MnSO4·

H2O0.5937、H3BO31.7808、ZnSO4·

7H2O2.2544.进水水质见表1.

  表1模拟生活污水水质特性

  2.3分析方法

  主要指标均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不可挥发性固体(NVSS)为混合液悬浮固体与可挥发性固体的差值,聚合磷酸盐(Pns)为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差值.胞外聚合物(EPS)依据Fr的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采用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多糖.活性污泥絮体采用尼康光学显微镜进行观测.丝状菌鉴定参照的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纳氏染色、PHA染色及形态观察等确定.污泥密度参照的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测定.

  2.4活性污泥菌群分析

  活性污泥菌群分布采用PCR-DGGE进行分析.在试验运行的第23、34、37、60、72和第87d(图2a),分别从两个系统中各取4mL泥水混合液,-20℃冻存.待反应器运行结束后,提取所有样品DNA,以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的16SrRNA基因V3区通用引物扩增引物碱基序列为:

GC-341F(5′-CGCCCGCCGCGCGCGGCGGGCGGGGCGGGGGCACGGGGGGCCTACGGGAGGCAGCAG-3′)和534R(5′ATTACCGCGGCTGCTGG-3′).PCR反应体系为50μL,采用降落PCR策略扩增(已优化):

94℃预变性5min;

前20个循环,94℃变性30s,65~55℃退火30s(每个循环退火温度降低0.5℃),72℃延伸30s;

后10个循环,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30s;

最后72℃最终延伸10min.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完毕后,采用Bio-Rad公司DcodeTM的基因突变检测系统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8%,变性剂浓度为40%~60%.电泳优化后条件为:

130V电压下预电泳10min,此后70V电泳13h,电泳缓冲液温度为58℃.电泳完毕后,DGGE凝胶经DelRed染料染色送至凝胶成像仪处扫描获取图像.采用QuantityOne(Bio-Rad)分析活性污泥样品中电泳条带的数目和亮度,以评估各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采用SPSS软件对各个样品进行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analysis).对DGGE凝胶上的目的条带,经回收,再扩增,克隆后送至上海生工进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提交至GeneBank登记,序列号为:

KF559164-KF559181.最后在GeneBank数据库中用BLAST进行检索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4.1基于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图2温度对1、2号反应器污泥各指标的影响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不同温度对污泥性状的影响

  图2所示为整个试验阶段两反应器中系统除磷率、污泥沉降性、含磷量(Pns)、污泥中不可挥发性固体(NVSS)、密度和EPS的变化.从图2a可以看出,温度对系统除磷效能影响很大.高温可导致系统的除磷率(65%)显著下降,而低温将使除磷率(96%)大幅提升,这一点与前人的报道一致.与此同时,伴随着除磷率的改变,污泥的沉降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1号反应器运行温度升高至25℃时,运行8d之后,污泥沉降性能逐渐好转;

至第45d时系统逐渐趋于稳定,SVI继续降低并稳定在70~130mL·

g-1之间.2号反应器运行温度降至15℃时,SVI值迅速升高至480mL·

g-1,污泥沉降性能急剧恶化;

运行至第52d时污泥沉降性突然改善,SVI降至238mL·

g-1,此后始终维持在250mL·

g-1左右.整体而言,1号反应器的沉降性优于2号反应器,说明高温可以有效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图2b所示为两反应器中NVSS/VSS和Pns/VSS的变化.对于1号系统,污泥中NVSS整体变化不大,当温度升高时,NVSS/VSS先略有降低,随后立即回升并在0.37mg·

mg-1左右波动.对于2号系统,在温度降低的短期内,NVSS/VSS含量迅速降低(0.31mg·

mg-1左右),直至第52d即污泥沉降性迅速转好时才回升至0.41mg·

mg-1,此后一直在0.35mg·

mg-1左右波动.当温度突然改变时,两反应器中污泥含磷量迅速降低,随后缓慢上升直至污泥沉降性转好时Pns/VSS才逐渐稳定.对于高温系统,虽然Pns/VSS有明显的降低,但随即恢复.相对于高温系统,低温系统中污泥Pns/VSS降低较多,由此推测,突然的降温可能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的聚磷颗粒大量流失,进而使污泥含磷量大幅减少.当两系统均处于稳定状态时,NVSS/VSS相差不大,但高温系统的污泥含磷量明显低于低温系统.图2c所示为两系统的污泥密度变化情况.当1号反应器温度升高至25℃时,与Pns的变化相似,污泥密度也迅速降低,随后逐渐增加并稳定在1.066~1.072g·

mL-1之间,在此过程中污泥浓度并无明显变化.2号反应器温度降至15℃后,污泥密度也迅速降低(由1.066g·

mL-1降至1.060g·

mL-1),此时,2号反应器污泥流失严重,污泥浓度从3000mg·

L-1降至2000mg·

L-1左右;

当沉降性逐渐稳定时,污泥浓度才逐渐恢复至3000mg·

L-1左右,此时污泥密度在1.063~1.066g·

mL-1之间.稳定状态时,低温系统的污泥密度略低于高温系统,这点与我们的预期不同.依照Schuler等的理论,由于低温系统污泥Pns含量较高,所以其污泥密度应略高于高温系统.据此推测,在本实验中污泥密度可能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丝状菌的数量和菌胶团的密实程度等.图2d为污泥中EPS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温度的突然改变会导致EPS中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其中,低温环境下蛋白质含量变化更大.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逐渐稳定时,污泥的EPS含量逐渐恢复至变温前水平.由于EPS与污泥沉降性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推测EP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污泥的沉降性能,详见3.2节.

  镜检发现,伴随着污泥沉降性的变化,污泥的形态及丝状菌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系统中丝状菌采用染色(革兰氏、纳氏和PHA染色)及形态观察等方法进行鉴定,本文中仅包含丝状菌的纳氏染色照片.在两反应器运行温度为20℃时,大量丝状菌伸出菌胶团(图3a),引发丝状膨胀,致使运行初期污泥沉降性较差.此时系统中的丝状菌为ThiothrixII型和0041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