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621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质量通病重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

良好的公路路基质量是公路工程保证使用寿命、减缓损坏进程的基础。

若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再加上各种车辆荷载的反复挤压、自然环境及灾害的作用下,将会造成公路的路面很多地方出现沉陷,导致路面不平整,甚至边坡的不稳定滑坡、塌陷等,对公路质量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所以抓好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是保证公路整体质量的关键,应做好常见质量通病的治理工作,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确保公路路基的使用寿命。

1填方路基质量通病治理

1.1路基清表处理不彻底

1.1.1原因分析

路基填筑前清表不彻底,对于地表软基处理不重视,潜伏着滑坡、差异沉降等隐患。

1.1.2防治及治理措施

(1)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应予以适当加固。

对文物古迹应妥善保管。

(2)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植物及腐殖土等全部挖除,并将坑穴填平夯实。

(3)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

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后,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量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4)对软土地基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如下表。

附表1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名称

方法

适用情况

换填土层法

将湿软土部分挖除,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素土等

软土较薄,数量较少,且在表层

竖向排水体预压

在软基集中打入塑料排水芯板或砂井,然后堆载预压一段时间,或不打塑料排水芯板和砂井,直接堆载预压一段时间

软基较厚,含水量较大,能够有较长的施工期来预压

挤密桩法

在软基中成孔后,在孔中灌砂、碎石、石灰、钢渣等材料,捣实而成直径较大的桩体

软基有一定的厚度并且承载力较低,需要提高承载力

加固土桩

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等加固料通过深层搅拌机与土搅拌成桩,可分为拌和桩法和粉喷桩法两种

1.2路基填筑过程中中线偏位

路基填筑过程中容易产生中线的偏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导线点受到破坏,施工过程中中线复测的频率不够,没有按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

1.1.2防治措施

(1)应进行导线复测,并加固导线点,一直保护至交工验收。

(2)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桩号和路中心填挖高度。

(3)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深或填高60-80cm应复测一次中线桩,测定路基标高和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度。

(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挖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1.1.2治理措施

校核导线点,重新恢复中线,按“规范”要求保护设立的控制桩。

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治理

1.3土方路基填筑过程质量通病治理

1.3.1土方路基碾压时成为“弹簧土”

1.3.1.1存在现象

在碾压过程中,路基呈现受压下陷,去压回弹的现象,表层起皮,无法压实,成为“弹簧土”。

如继续碾压,因“弹簧”的抽吸作用,使底部和四周分的水分往上积聚,严重时碾压层顶面泌水,“弹簧土”的面积会越来越大。

1.3.1.2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1)下卧层软弱,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弹簧反映了上层弹簧,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堤,增加了上层的含水量,引起弹簧。

(2)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3)过度的碾压,使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减小,引起弹簧。

(4)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

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5)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1.3.1.3防治措施

(1)因地下水位高或地上毛细水渗透而造成较大面积土体弹簧时,应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截水沟截断地上地下水。

将水位将至路基50cm以下,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严格控制土体含水量,如工期容许可晾晒后在进行碾压,还可以采取掺加生石灰和原土耕拌后再进行碾压。

(2)雨季施工时应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出积水、输干土体。

根据工期要求及天气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进行换土吃力。

也可掺入5%—8%的生石灰拌匀、回填压实,或采用梅花形灰桩吸收水分。

应连续作业,随摊随碾压,边坡防护及时跟进。

(3)路基填前对基底进行治理,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且必须清除杂物,对回填土中的树根、石块等人工挑拣,禁止使用有机土进行回填,对过湿的回填土可掺入生石灰治理,工期允许时可进行晾晒,达成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方可进行回填碾压,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

(4)对粘性土质,在沟槽地段回填时必须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在池塘等位置填筑时应清除淤泥,再进行分层夯实。

(5)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1.3.1.4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1.3.2路基压实度不足

1.3.2.1原因分析

(1)压实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6)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

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

(7)取土源在深度上不同土质交错分层,混杂运输,填筑时也未采取措施,

取土源土质相同而含水量差异很大;

(8)不同土质填筑时,没有根据填料的性质(强度、透水性等)差异合理确定填筑方案。

1.3.2.2防治及治理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2)压实应根据现场“试验路”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

(3)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4)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5)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

2%时进行碾压,当土的实际含水量没有位于上述范围内,应均匀加水或将土摊开、晾晒,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当需要对土采用人工加水时,达到压实最佳含水量所需的加水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m=(w—w0)Q/(1+w0)

式中:

m——所需加水量(kg)

w0——土原来的含水量(以小数计)。

w——土的压实最佳含水量(以小数计)。

Q——需要加水的土的质量(kg)。

需要加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浇洒在取土坑内的表面,使其均匀渗入土中,也可将水运至施工现场,用水车均匀、适量的浇洒在土中,并用拌和设备拌和均匀。

或可采用翻浆处晾晒、换填适宜的填料或加生石灰粉调整含水量。

(6)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

(7)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基填料。

用作本工程路床的填料时,应先满足规范要求,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附表2:

土方路基填料要求

填料应用部位(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方路基

上路床(0—30cm)

8.0

10

下路床(30—80cm)

5.0

上路堤(80—150cm)

4.0

15

下路堤(>150cm)

3.0

零填及路堑路床(0—30cm)

(8)取土源遇有土质交错分层时,可分层挖土,分堆存放,分别使用;

对于含水量大的土通常采用晾晒的办法疏干水分,工程紧迫时可采用掺加一定剂量的生石灰或水泥稳定土等。

(9)以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层时,并做成4%的双向坡;

如用于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不因潮湿而改变其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

(10)不同类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

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0.6m。

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

附表3:

土质路基压实标准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计起深度范围(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6

下路床

30—80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

≥93

零填及路堑路床

1.3.3路基边缘或基底压实度不足

1.3.3.1存在现象

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对填方基底及路基边缘带重视不足,导致路基行车带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但路基边缘带压实度不够,同时基底压实不足导致上层的病害。

1.3.3.2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边缘带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5)路基坡脚放线不到位、亏坡

(6)路基施工过程种防护措施不利、路基防护工程不及时,遭受自然灾害所致。

(7)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水又无法排出。

1.3.3.3防治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认真控制路基坡脚放线,严禁亏坡和工后二次贴补现象。

(3)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4)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5)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6)路基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预防雨水冲刷等,防止路基坡脚损失,损害路基宽度,路基完工后,防护工程及时开工,缩短路基裸露时间,减少自然侵害。

(7)基底存在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情况,排水设置不合理。

1.3.3.4治理措施

(1)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路基边坡局部亏坡,可用人工夯实补足。

路基边坡亏损严重且段落较长,应开挖台阶并逐层填筑压实,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2)对于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情况,应先开纵横向排水沟,排水疏平,再进行压实。

如仍无法达到压实度,则可用石灰均匀拌入,或换填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的土,然后再进行压实

1.3.4路基压实度超密

1.3.4.1存在现象

路基检验过程中有时出现压实度值超过100%的现象,即超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