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74392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提纲专题2 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文档格式.docx

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2)评价——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解决的问题——防洪、灌溉

★★(4)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3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交通

4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者及时间——隋炀帝;

从605年开始开凿。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6)开通条件(背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②(经济基础)经济繁荣,已有一定的经济实力③自(然条件)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7)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①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②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③它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三粮食、经济作物

1原始农业

(1)兴起——在中国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

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发展——①相传炎帝种植五谷与蔬菜②距今约8000年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③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遗址中中有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④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粟⑤距今约5500年左右湖南澧县的城头山遗址城址东墙下发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

3唐朝时,文成公主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等带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4宋朝

(1)粮食种植——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推广,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种植——宋朝时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由广东和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5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高产作物,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

6清朝

(1)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四农业著作

1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3)评价(作用)——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它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1)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影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被译成多国文字。

★★《天工开物》反映的时代特点——资本主义萌芽

3徐光启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农政全书》

(1)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2)影响(评价)——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五土地制度

★★1井田制——夏商周时盛行,为分封制的实施奠定了经济基础。

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商鞅变法时,井田制被废除。

★★2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它规定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自由买卖。

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一土地制度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直到1952年新中国实行的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

它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六重农政策(重视经济政策)及表现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量衡。

2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驰道。

3西汉——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提倡以农为本,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为大一统的到来奠定经济基础。

(1)休养生息政策(★★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背景: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①(增加农业劳动力)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减轻农民负担)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休养生息政策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4)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①关注民生,以民为本②稳定民心,发展生产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4东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5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6唐朝——①唐太宗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为贞观之治经济基础②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奠定基础③唐玄宗时,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促进了唐朝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7宋朝——宋朝大力提倡水稻种植并推广。

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8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贰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

一青铜器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如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商周时期青铜器

(1)用途与工艺——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的象征)。

制作工艺(铸造技术)是“泥范铸造法”。

(2)意义——①商周文明重要标志之一是青铜工艺,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②不仅反映出当时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也体现了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的努力。

(3)代表——①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②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是四羊方尊,属于稀世珍宝,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二铁器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春秋时期手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三陶器、瓷器等

1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运用雕刻等技术;

使用天然漆

2陶器是半坡人主要的生活用具,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

3唐朝——铜官陶始创于唐朝,为全国著名“五大陶都之一”。

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5清朝醴陵瓷,创始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

四丝织业(棉织业)

1半坡人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炎帝发明纺织。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2西汉时中国的丝绸等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亚、欧洲,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被称为稀世珍宝。

3唐朝纺织业品种繁多,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4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5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6明朝时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7清朝时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多家,织工超过50000人

五造船业

1三国时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内地的联系。

2宋朝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3明朝郑和率万人船队七下西洋

4清朝前期,造船技术停滞不前

★★六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原因——①技术领先②贸易往来频繁

☆叁商业贸易情况

1春秋时期,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了许多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2秦朝时,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出现。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4魏晋时期,内迁各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各民族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