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1276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发生

C.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

1的分离比,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答案]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

,A正确;

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来自外界的因素,也可以是自身的因素引起的,B正确;

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

1性状分离比,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1/4B.3/8

C.3/16D.1/8

[答案]B

[分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则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既患白化又患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bY,则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女孩的概率=3/4×

1/2=3/8,综上所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

4.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28%和22%,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

A.28%、22%B.22%、28%C.23%、27%D.26%、24%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

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

又已知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和22%,即A1=28%,C1=2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

2,C=(C1+C2)÷

2,则A2=26%,C2=24%。

故选:

D。

5.现让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得F1,所得F1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

B.F1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

1:

3:

1

D.F1中高秆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

3/4

由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分析柱形图可知:

在F1中,高秆∶矮秆=3∶1,说明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性状,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A正确;

基因型为DdRr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其中Dd×

Dd的F1有3种基因型(DD、Dd、dd)、2种表现型(高秆、矮秆),Rr×

rr的F1有2种基因型(Rr、rr)、2种表现型(非糯性、糯性),因此F1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正确;

在F1中,高秆∶矮秆绿色=3∶1,非糯性∶糯性=1∶1,所以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高秆非糯性∶矮秆非糯性∶高秆糯性∶矮秆糯性=3∶1∶3∶1,C正确;

综上分析,双亲高秆的基因型均为Dd,F1高秆植株中,DD占1/3、Dd占2/3,产生的配子为2/3D、1/3d,因此F1中高秆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D×

2/3D+1/3d×

1/3d=5/9,D错误。

[点睛]以题意中“亲本的基因型”和柱形图中呈现的“F1的表现型及其数量相对值”为切入点,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F1每一对性状分离比,进而围绕题意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半

B.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C.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正确;

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但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

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C正确;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有可能是相同基因,D错误。

7.如图为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b表示一个核苷酸

B.图中①②③构成一个核苷酸

C.图中的核苷酸不一定是脱氧核苷酸

D.图中所示的结构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可出现

[答案]A

图中的a表示一个核苷酸,b不能表示一个核苷酸,①②③构成一个核苷酸,A项错误,B项正确;

判断脱氧核苷酸可根据脱氧核糖和碱基T,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图中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C项正确;

图中所示结构可代表DNA和RN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可出现,D项正确。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5条

B.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分析并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苯丙酮尿症等多基因遗传病在群里中发病率比较高

分析: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这里的“遗传物质改变”的含义是基因的种类、数量或者位置的改变。

详解: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而正常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7条,A错误;

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患者体细胞内可能并不含致病基因,B正确;

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

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所以确定遗传方式应该是第四步,C错误;

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点睛:

本题B选项容易知识混淆,误认为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的控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有的性状受一个基因控制,有的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受多个基因控制,A错误。

蛋白质是生命性状的体现者,所以,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基因的结构改变了但是编码的蛋白质没有变,性状也不会改变,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10.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改变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C.基因控制生物

性状一定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

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产生

11.下列培育新品种与其育种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培育“特异功能”的细菌--单倍体育种B.无子西瓜--多倍体育种

C.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基因工程育种D.矮秆抗病小麦--杂交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能用单倍体育种,可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进而培育出“特异功能”的细菌,A错误;

无籽西瓜的培育采用的是多倍体育种,B正确;

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的,即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育种方式,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用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是杂交育种,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和原理,并能够分析题目中每一个品种采用的育种方法及其所遵循的原理,切记不能相互混淆。

12.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详解]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为复制提供模板,A错误;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确保准确无误地进行复制,B正确;

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C错误;

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是DNA复制完成阶段,D错误。

13.果蝇具有易饲养,性状明显等优点,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已知果蝇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

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XAXa(红雌)×

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