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168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18、音素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19、韵母分成韵头、韵腹、韵尾。

20、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脱落、弱化、增音。

21、同化又可分顺同化和逆同化。

22、从音位理论的角度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

音位的组合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

23、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语、苗语。

印欧语系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包括英语、法语、俄语等。

24、声调可从调值和调位两方面来分析。

25、重音可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26、语汇学包括语汇的类聚系统和语汇的构造形式。

27、根据音节的数量将词分成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根据包含语素的数量将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28、古语词包括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根据词的不同来源分成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

29、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

30、语法单位通常分成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31、语法手段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

32、语法范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33、句子的类型包括:

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和简繁类。

34、语言形式包括:

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

35、词义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组成。

36、同义词可分等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37、歧义包括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38、文字的字符包括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

39、文字起源于图画、契刻、结绳。

40、语言的起源说包括神创说和人创说。

41、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42、普通话是汉民族标准语。

二、名词解释:

1、口语:

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

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

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

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

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

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

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

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

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

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

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

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

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

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

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

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19、音位:

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0、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1、非音质音位:

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2、音位的条件变体:

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3、音位的自由变体:

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4、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语音特征。

25、调位:

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6、重位:

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7、时位:

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音渡:

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29、元辅音分析法:

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0、声韵调分析法:

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1、同化:

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2、异化:

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3、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4、韵律特征:

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35、连续变调:

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

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

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

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

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

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

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的意义。

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38、语汇的普遍性:

指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的。

如客观事物中有山、河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来表现。

39、语汇的民族性:

指各民族语言的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不同。

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不同语言的词语不一定反映完全相同的概念,因而可能在对象、范围、褒贬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40、语汇的活跃性:

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旧词语逐渐消失,新词语不断产生。

如汉语在若干年前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些词语像“人民公社”,现在已消失殆尽;

而像“下海”“上网”等词却是最近才产生的。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

41、语汇的稳定性:

指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有极强的稳定性。

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

语汇系统的制约指的是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去破坏。

42、新造词:

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

新事物不断涌现,会通过新造词表现出来。

各个历史时期、每种语言都会有新造词。

如汉语“苏区”在某个特定时期是新造词,“下海”是这个时期的新造词。

43、古造词:

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也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

古语词包含两小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如汉语“状元”;

另一类是古代的事物或现象还存在,但已经由别的词语替代,如“余”(我)。

44、常用语汇:

指使用频率高的语汇,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称为“最常用词”。

45、非常用语汇:

指使用频率低的语汇。

46、通用语汇:

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

基本语汇、常用语汇都是通用语汇,一般语汇中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绝大部分也是通用语汇。

47、专用语汇:

指只在某些领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这两类。

除此之外,某个帮派使用的“隐语”、特定阶级的习惯语和禁忌语也都可以算作某种专用的语汇。

48、简缩词语:

简缩名词是由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词组简缩而成的一种很像词的结构。

各种语言都有大量的简缩词语,如汉语的“北大(北京大学)”等。

有些简缩词久而久之成为凝固形式,就成了词。

49、成词语素:

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

如“他走了”中的“走”就是一个成词语素。

50、不成词语素:

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

如“一子(剪子)”就是不成词语素。

51、自由语素:

指的是既可以单独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的某种语素如“他最近好吗?

—好”,答句中的“好”就是单说形式的自由语素。

52、不自由语素:

指能单独成词但不能单说,或者不能形成词的语素就是不自由语素,或者叫黏着语素。

如“了”等。

53、定位语素:

指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是前置,或者总是后置。

如“了”只能在一个组合形式后面,不可能在前面;

词缀“老一”只能在另一个语素的前面,如“老师”。

54、不定位语素:

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前置,也可后置。

如“笔”可以构成“毛笔”“笔杆”。

55、实义语素:

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

如“灯”。

56、虚义语素:

指一般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者更大的单位时,才能使词或者更大的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

如“的(吃一吃的)”。

57、虚词语素:

没有实在意义的成词语素,如英语“WITH。

58、词根语素:

有实在意义,既可直接形成名词、动词等实词,又可作为位置不固定的主干成分构成别的词的成词语素。

如英语“BLUE”。

59、构词语素:

即在词中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

如英语“ANTIBODY”KR“ANTI—”。

词缀性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不如词根语素实在,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

60、构形语素:

即在词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词尾性语素。

61、直接成词:

就是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

当这种成分没有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语素,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词。

能够直接成词的语素必须是成词语素。

自由不定位实义语素形成实词,黏着定位虚义语素形成虚词。

62、转化成词:

就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