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68768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必修第一册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练习Word格式.docx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积极改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间关系而提出的重要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时间不符合题干,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

A.“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C.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D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

注意时间限制“1954年3月”。

“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是在1955年形成,故A错误。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到7月,所以B错误,D正确。

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C错误。

4.根据某年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

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

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B 周恩来未出席1971年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故A项错误;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公约,与“一天的行程安排表”相符,故B项正确;

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与材料中“英国”“苏联”“法国”不符,故C项错误;

中印、中缅会谈与材料中“英国”“苏联”“法国”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担任中国共产党代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率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 ③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领导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周恩来担任中国共产党代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55年率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

1953年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

由此可知,D项正确。

6.20世纪50年代,某次国际会议参加国有中国等亚非29个国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存同求异”的方针。

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于下图哪一处(  )

A.①B.②C.③D.④

D 结合教材知识判断,材料所示会议是万隆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位于④处。

7.(2018·

浙江七彩阳光期末)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

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这次会议(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C 根据“菲律宾”和“周恩来”可知该会议是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没有提出“不结盟”,故A错误;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B错误;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超越了意识形态,加强了亚非国家合作,故C正确;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中印会谈期间,故D错误。

8.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

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

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

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不结盟”B.“万隆精神”

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

B 本题考查万隆精神。

“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提出来的,且材料没有涉及不结盟问题,排除A。

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及会议达成的宣言与材料涉及谈话精神一致,故B正确。

“单极—多极化”与材料无关,排除C。

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而召开,与材料无关,且无D这种说法,排除。

9.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

“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

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

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 “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等字眼反映的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而万隆会议发表并通过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故B正确;

万隆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尚未成为国际共识,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C、D分别指日内瓦会议及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0.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B 由“70年代”“联合国”“转折点”可以看出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面对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情况,美国大使的感叹。

11.读下面“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下列对图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量

D.中国彻底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

A 由材料中20世纪50到70年代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票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

当今世界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故B项错误;

亚非拉国家只能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故C项错误;

中国彻底打破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是在中美关系缓和,中国出现第三个建交高潮时,故D项错误。

12.1971年7月15日,一条新华社公布的公告震动了世界,世界上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

这个消息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尼克松即将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 由材料“1971年7月15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发布的这个信息是指1972年尼克松将访华,故C项正确;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故A项排除;

B项发生于1971年4月,排除;

D项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发表的,排除。

13.从图一到图二,美国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重大问题上发生了认识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指强调(  )

A.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图一是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图二是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A是两个公报的共性,不是变化,故A错误;

材料不涉及反对霸权主义,故B错误;

《中美联合公报》只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建交公报》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错误。

14.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

A.综合国力的提升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D.改革开放的推行

B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在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所以选项B正确;

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中美关系缓和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①日内瓦会议;

②中美建交

B.①尼克松访华;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

C.①《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D.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C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故A项错误;

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项错误;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C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16.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

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

A.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B.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C.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偿

A 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率先与中国建交,因此本题选A。

当时日本并没有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B项错误;

当时中国已经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C错误;

日本并没有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偿,D错误。

17.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日贸易概况。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日本没有任何往来

B.中日建交推动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C.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

D.经济交流决定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B 题图显示从1972年之后,中日贸易持续上升,主要是中日建交推动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

A中“没有任何往来”说法错误;

题图中没有和其他国家贸易对比信息,故C项错误;

中日邦交正常化源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D项错误。

18.邓小平在1984年和拉美的一位国家元首说: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说明中国(  )

A.实行不结盟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专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