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6929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现代心理学PPT资料.ppt

4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

后现代主义也称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既具有多元性又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解构和超越现代哲学和文化理念的思想潮流,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

实质上,后现代主要不是指时代性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大胆的标新立异和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灵魂。

科尼斯格根(KennethJ.Gergen)格根(KennethJ.Gergen),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心理系教授,国际知名的理论心理学家,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领袖人物之一。

科尼斯格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

1953年195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

1962年于杜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63年1967年,先后于北卡罗莱纳大学、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讲师、副教授。

1967年以后,长期就职于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心理学系,1971年获教授头衔。

斯沃斯摩尔学院在美国大学文科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College)。

据网上公布的资料,该校是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大约19%)。

格根在学生学时代接受的是系统的实证主义的心理学训练。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格根开始了他早期的职业生涯。

他努力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因为他相信通过心理学实验,可以确定某些特定刺激与被试的内在心理过程之间、以及后者同被试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链。

进入20世纪70年代,格根的心理学思想开始从实证范式向历史主义的转变,从那时起到80年代中期,是格根心理学思想由实证主义走向社会建构论的过渡时期。

其主要特点是心理观和知识观上的历史主义,以及在方法论上比较接近释义学。

格根从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的转变在社会比较、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1970)中初见端倪,此后发表的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1973)是这一时期格根心理学思想的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格根思想从历史主义逐步走向社会建构论。

格根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发表以后受到强烈批评,这些批评的回应促进了他历史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新的视野最先体现在走向社会知识的改变(1982)一书中,现代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运动(1985)是格根社会建构论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此后,饱和的自我(1991)和现实与关系(1994),都是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重要著作。

在社会建构论导论(1999)中,格根的社会建构论思想已趋成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心理学界围绕格根的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始终争论不休。

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九十年代发表的20多篇有关后现代心理学的文章中,格根思想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Theory&

Psychology杂志2001第3期、2002年第5期先后两次发行社会建构论专刊,都是围绕格根的心理学思想展开争论,由此可见格根在国外心理学界的影响。

国内心理学界对格根了解不多,仅限于在少数评介西方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文章中引用了他的某些观点。

可以说,格根心理学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探寻心理学后现代视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一份真实而生动的个案资料。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的二元对立(比如说,男性与女性、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且呈现出这两个对立的面向事实上是流动与不可能完全分离的,而非两个严格划分开来的类别。

而这个的通常结论就是,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解构主义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Gehry,BernardTschumi,PeterEisenman,ZahaHadid,DanielLiberskind,CoopHimmelblau等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FrankOGehry,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二)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型1、出现的转向2、后现代心理学家的基本论点对实证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抨击利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思维方式和解构传统心理学体系确立后现代心理学研究取向以后现代的视阈超越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法则1、科学心理学的“合法性”危机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从机械论自然观和实证主义哲学移植的五大科学主义原则:

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和定量化研究严格实证立场的困境二、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论与研究取向2、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方法论

(一)整体论对原子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凡是认为经验或行为可以分析为几种简单元素的,都可以化为原子论心理学。

u构造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都坚信原子主义的立场.前者为主观原子论,后者为客观原子论,它们都强调对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u现象学的创设者胡塞尔注重整体分析的方法u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元素主义u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u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采用整体观研究心理学u以格里芬(D.R.Griffin)等人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尝试着用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来代替现代机械论世界观

(二)建构论对还原论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化简为物理,化学,生理过程,试图以生物的,生理的或机械运动形式来解释人的复杂心理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还原论.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坚持以建构论来反对还原论.格根(Gergen)极力倡导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建构论者关注人们对他们生活于期间的世界的(包括他们自身)描述、解释或说明.(三)去客观化对客观论u客客观观论论就是在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上往往以可观察,可证实的对象为限,在研究中常常采用客观实证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u而后现代学者后现代学者则强调认识主体的内在概念系统的先在作用.(四)或然论对决定论心理学中的决决定定论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与控制的.后后现现代代主主义义对传统的机械决定论的批评是有其合理性的.传统的机械论只强调和突出必然性而忽视或然性,只注重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人对环境的反作用,也肯定会误入歧途.(五)质化研究对量化分析后现代心理学工作者认为,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不同,只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无法对人的心理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解和阐释.他们不管是采用现象学、释义学还是新实用主义的视野,当他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大都倚重质化研究的策略.3、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取向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不能画地为牢、顾此失彼,而应该夸大视野、直面人生,通过多种途径,启用多元思维和方法来揭示人类丰富的心理世界.

(一)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后现代学者开始意识到无法在自己的领域中找到普适性真理的存在,他们建议每一位研究者在从事自己研究的时候,都应该考虑这项研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环境因素.后现代心理学对抽象的、普遍的客观知识的追求转向了社会有用的、局部的知识的追求.

(二)淡化普适性真理的追求采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看问题,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多元化.在后现代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定性的、互动的、协商的、领悟的、释义的、积极参与的、与历史文化有关的研究受到了重视,叙事式、阐释式、建构式、解构式等多元化研究方法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的认可.(三)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应体现在具体应用及解决现实问题之中,而不是忙于形成抽象的理论、获取无关宏旨的零散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桑普森(EESampson)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则主张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不可能不偏不倚或价值中立。

(四)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科学研究只关注自然事实,在道德上和价值上应该是中立的。

这会导致两种后果:

其一,使心理学无法完整、准确的理解人的心理,其二,使人的价值追求得不到科学的论证和支持,以格根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者呼吁取缔实证主义的霸权地位,消解心理学研究中的所谓价值中立观念.后现代心理学者用社会建构论来重新确立和塑造了人的主体形象;

肯定了价值、目的、意义等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中的作用;

强调了完善人格和充实趋于虚空的自我的重要性,为心理学重新关注活生生的人和丰富多彩的人生廓清了道路,并因此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了某些共同的语言.(五)人的消解与重塑4、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由对抽象的、普遍的、客观知识的追求转向了对社会有用的、局部的知识的追求,由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种应用型知识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被看重,具体的、实际的、情境性的、前瞻的知识及其价值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一)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学者们,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对研究对象可观察性的强调,也不将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唯一合法的研究任务。

格根(Gergen)倡导:

研究者应富有冒险精神,通过提供新的理论的、解释性的和可理解性的体裁,突破传统心理学所设置的障碍,扩大心理学的疆界。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扩大心理学的视野后现代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研究应扩大视野,直面人生,通过多途径、启用多元思维和方法来揭示人类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关注各项心理技术的社会价值及评估、治疗方面的意义。

2、转换研究的角度历史、跨文化比较,借用文学评价、现象学、释义学、人种学、生态学、人类学、平权主义、建构论等视野来研究心理现象3、重审心理学的课题对思维、动机、情绪、记忆、学习、知觉语言的新的审视在后现代心理学家的努力下,他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认识产生了根本的改变。

研究过程不再被视为是对某种客观现实的不偏不倚的摹写,而是在具体的、当下局部的情境中,通过与研究对象对话、互动而建构研究对象的过程。

目前,定性的、互动的、协商的、领悟的、释义的、积极参与的、与历史文化有关的研究受到了重视。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叙事式、阐释式、建构式、解构式等方法得到了认可。

(三)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今不少有着开拓精神的心理学工作者,已经跳出了学术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圈子之外,运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理论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