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7442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MIS7PPT文档格式.ppt

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

2网络系统的实施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

3人员培训7.1系统环境的实施系统环境的实施人员培训培训必要性:

编程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培训时间;

培训系统操培训必要性:

培训系统操及运行管理人员是整个实施计划的一部分;

用户受训后能更好及运行管理人员是整个实施计划的一部分;

用户受训后能更好参与系统测试;

通过培训,分析人员完善对用户需求的了解。

参与系统测试;

培训内容:

11、系统整体结构和系统概貌;

、系统整体结构和系统概貌;

22、系统分析设计思想;

、系统分析设计思想;

33、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

、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

44、软件工具的使用;

、软件工具的使用;

55、汉字输入方式、系统输入方式和操作方式培训;

、汉字输入方式、系统输入方式和操作方式培训;

66、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

、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

77、文档资料的分类以及检索方式;

、文档资料的分类以及检索方式;

88、数据收集、统计渠道、统计口径;

、数据收集、统计渠道、统计口径;

99、其他注意事项、其他注意事项7.2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任务任务:

使用选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将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所得到的各个模块的信息处理功能和过程描述转换成能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源代码,即源程序。

7.2.1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效率高7.2.2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方法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是自顶向下和逐步细化的思想,用一组单入口、单出口的基本控制结构和反复嵌套来进行程序设计,并在程序中尽量不用无条件转移(GOTO)语句。

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

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功能要简单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一个对象即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对象有各自的属性和行为,彼此以消息进行通信。

7.2程序设计程序设计7.2.3应用软件的选购与系统集成1软件选购应用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程序。

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工具分为以下几类:

常用编程语言类数据库类程序生成工具类系统开发工具类客户机/服务器工具类面向对象编程工具7.2程序设计程序设计2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把系统构件按照设计要求,构装成为最终可交付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工作。

系统集成的要素是构成信息系统的构成件。

信息系统的构成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开发的构件购入件中间件系统集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迭代的过程。

集成的过程是一个设置成环境、组装、测试和实施运行的过程。

7.2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程序的错误。

要精心选取那些易于发现错误的测试数据,以十分挑剔的态度,寻找程序的错误。

系统测试的工作原则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或小组来承担。

设计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不仅要检查程序是否漏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查程序是否多做了不该做的事。

保留测试用例,以便于重新测试和追加测试。

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以尽可能查出更多的错误。

应保留测试数据,以便程序修改后进行再测试。

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信息系统测试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系统测试的主要步骤一般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分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试3个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工作。

1模块测试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测试所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

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为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

人工走通就是打印出源程序,然后参照详细设计阶段的资料的要求把程序在纸上“走一遍”。

程序的错误可分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情况,一般来说,只要认真检查就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语法错误和部分逻辑错误。

当人工走通以后,就可以上机测试了。

上机测试即用计算机进行交互测试。

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2子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又称为分调,是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

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

将若干个模块连接成一个可运行的子系统通常有两种方法:

(1)非渐增式测试。

即先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连在一起进行测试。

(2)渐增式测试。

即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把下一个应该测试的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

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3系统总体测试系统总体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若干个子系统组装在一起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系统总体测试的关键是“真实”和全面,需要将现行系统手工作业方式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数据作为新系统的输入数据进行“真实”运行。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测试用例应该是由有实际意义的数据组成的,可以请用户参与测试用例的设计;

(2)对于用户特别感兴趣的功能,可以增加一些测试;

(3)应该设计并执行一些与用户使用步骤有关的测试。

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1静态测试静态测试是在程序上机运行前,通过阅读程序和人工运行程序的方法,发现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2动态测试动态测试即上机运行测试。

动态测试可以按照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原理进行。

(1)黑盒测试黑盒测试如果产品具备的功能已经知道,则可测试它的每个功能是否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它着眼于软件的外部特性,只需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要求,会否发生异常情况。

(2)白盒测试白盒测试如果已知产品的内部活动方式,则可测试它的内部结构是否都符合设计要求。

它要求测试人员了解模块的内部结构,对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可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7.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7.4系统的试运行及切换系统的试运行及切换试运行和系统切换11、系统的试运行:

系统初始化、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系统的试运行:

系统初始化、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核对新老系统输出结果;

对输入方式进行考查;

对系统响应速核对新老系统输出结果;

对系统响应速度进行实际测试。

度进行实际测试。

22、基础数据准备:

基础数据统计工作科学化;

计量工具、计、基础数据准备:

计量工具、计量方法、数据采集渠道和程序都固定下来,确保新系统运行有量方法、数据采集渠道和程序都固定下来,确保新系统运行有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类统计和数据采集报表标准化、规范化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类统计和数据采集报表标准化、规范化3、系统切换7.5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7.5.17.5.1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就是为信息、信息技术设备及用户提供稳定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各项活动。

1信息安全管理

(1)备份信息系统地、定期地为重要信息进行备份系统地、定期地为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2)防止信息失窃常用的防止信息失窃的管理手段有:

对信息进行加密。

制定严格的操作章程,只有拥有相关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系统信息。

设置全面的操作权限控制,每一个授权用户均须经过严格的用户及其口令验证后方能进入信息进行操作。

为一些特殊的系统或应用增加口令和安全存取限制。

(3)计算机病毒防护(4)堵塞Internet漏洞2信息技术设备管理

(1)软件管理监控软件的使用过程,防止未经许可的人访问系统软件或应用程序。

软件管理分为系统软件管理和应用软件管理。

(2)硬件管理保证系统设备安全和正确运行。

(3)互操作性(也叫标准化)管理保证信息技术设备或软件互相兼容。

3系统操作管理

(1)计算机操作管理包括:

软件安装管理、软件运行管理、计算机运行管理以及异常情况数据及程序的备份和恢复管理。

(2)应用管理是对每个信息系统功能采取的特定的管理措施。

应用管理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维护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维护性。

应用管理分为三个部分:

输入管理输入管理负责向系统输入数据时,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处处理管理理管理负责在数据修改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输出管理输出管理要保证计算机的处理结果正确、完整和准确传输。

(3)故障恢复管理是在信息系统发生灾难或故障时继续进行正常活动。

7.5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7.5.27.5.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1日常运行维护不仅包括机房环境和相关设施的维护,更重要的是进行系统实时运行状况、数据输入和输出维护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维护。

2系统的更新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1)硬件的维护与维修

(2)应用程序的维护包括程序纠错、功能的改进和扩充、适应性维护。

(3)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库的转储、数据库的重组织。

(4)代码维护7.5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7.5.37.5.3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文档管理信息系统文档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创建期、处理期、存储期、使用期、销毁期。

文档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文档管理的制度化2文档标准化、规范化3维护文档的一致性4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7.5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7.6信息系统评价信息系统评价7.6.17.6.1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1信息系统的质量特征

(1)系统对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相对满意程度。

(2)系统的开发过程是否规范。

(3)系统功能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完备性。

(4)系统的性能、成本、效益综合比值。

(5)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或可行性。

(6)各项信息处理结果是否完整。

(7)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8)系统对于处理信息、提供信息的效率。

2系统运行技术指标

(1)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完成情况

(2)系统运行实用性评价(3)设备运行效率评价7.6.27.6.2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1成本和效益的类型

(1)有形的与无形的成本和效益有形的与无形的成本和效益在系统成本中,在经济上能够量化的成本称为有有形形成成本本。

它是指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以财务支出所体现出来的费用。

而那些非经济性的,无法以财务支出方式体现且无法量化的费用,称为无形成本无形成本。

在系统效益中,在经济上能够量化的效益称为有形效益有形效益。

它是指通过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直接带来的费用减少或收益增加。

而那些非经济性的,无法以财务支出方式体现且无法量化的效益,称为无形效益无形效益。

(2)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和效益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成本和效益明确地来源于MIS,从属于一个工作任务或业务过程,则称之为直接成本和效益直接成本和效益。

若是MIS在诸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组合效益,不能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