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4292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吸毒文档格式.docx

就是说:

不管现在吸毒者的年龄多大,其一般在青少年期既已触碰过吸毒,有的长期继续。

如果概而论之,当然也能讲出一篇大道理,但是,它显得空洞、虚浮,缺乏有力支撑。

下面以实际案例来谈一谈对青少年吸毒现状的认识以及防毒、禁毒之困。

一、一个具综合考察意义的案例

2014年2月11日晨6时许,吉州公安分局禾埠派出所突击检查了吉州中心城区某宾馆8617房:

房内共4女2男,床头桌上放有少量冰毒、吸食用“壶子”等物。

尿检结果:

6人都呈阳性。

经查:

2月10日晚8时许,身上没钱的犯罪嫌疑人邓某约见朋友晏某,并对晏某说:

我们到宾馆开个房间,钱你出,另外,你再给我200元买冰,我叫几个女的,大家一起玩玩。

晏某表示同意。

在宾馆开好房后,邓某打电话约他的女性朋友曾某、桂某等4人到场。

打完电话,邓某拿着晏某给的100元(晏某并不愿意给200元)外出搞毒品。

后来,邓某实际把这100元买了香烟及用来招待即将到房间的女性朋友一些零食之类。

100元花掉了,怎么买毒品呢?

邓某想到了毒友“神头”,电话一打,“神头”叫其到网吧并给了他1克冰毒。

事情办完,邓某高兴地携毒回到房间。

到被查获之前,6人都“溜了冰”。

犯罪嫌疑人邓某、晏某:

以涉嫌容留吸毒罪被吉州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违法人:

曾某、桂某以吸毒被行政拘留十二天;

肖某、肖某某因不到法定年龄,作行政拘留但不执行处理。

其中,曾某去年1月因吸毒被禾埠所行政拘留;

桂某也曾因吸毒被吉州公安分局处理过;

肖某某亦因吸毒被青原公安分局处理过。

二、聚众吸毒的形成及人员成分分析

案例中,6人都有吸食前科。

邓某曾因犯罪被两次判刑。

我们来看一下,这次聚众吸毒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组织过程依靠了哪些必须的基础。

先是邓某因为没钱,想到了邀好友晏某来“买单”。

再是邓某电话招呼曾某、桂某等到宾馆。

曾某、桂某等一定会到房间来吗?

会的,因为曾某、桂某等不仅有吸食毒品前科且都有娱乐场所从业经历。

她们心里也知道:

这次去房间有好事。

1、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人中,除晏某外,其他人都有前科劣迹。

调查得知:

他们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不是“正常”交际,大抵是通过一些不好的方式、活动而结识。

2、4名女性如何实现人生的第一次涉毒?

询问得知:

她们是在朋友聚会时,受到朋友诱使或出于一时好奇而第一次吸食。

有的觉得:

大家都吸,自己不吸很失面子。

目前,4人都已有一次以上涉毒。

3、从审问情形来看6人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及心理态势。

整个审问过程,除6人中未到法定惩处年龄的肖某某有过流泪,表示后悔(这种后悔还是在得知可能被拘留时才表现)外,其他人未有悔悟表现,邓某只感叹自己“三进宫”。

另一未成年的女性肖某对民警的审问不屑一顾,只叹运气不好,其更表现出对生活,社会运行规程、融入社会道德准则的无视。

4名女性因为各自经历都表现出一定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一切无所谓心理。

4名女性都表达了接受罚款(家人或朋友拿钱来保出)避免行政拘留的渴望同时又希望公安机关不通知家属。

这就是说:

她们对法律是一窍不通、两目无视,同时已愿意与家庭保持一种难言的界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2名未成年女性得以释放时的欢天喜地、额手相庆。

但是,这种庆幸没有给予她们从反面的启发。

4、人员构成上,6人都是90后,最高为初中文化,除1人外都是乡村人,家境都不好。

晏某在上海贩菜、回家过年,另5人全部无业,4名女性:

曾某为遂川县人,长期活动于吉州区并居无定所,一般住宾馆或借宿朋友家;

2名吉州区的长期不回家,与家庭关系不谐,其中肖某多次从家中逃出,肖某某的父亲年前去世——公安机关通知家属,多名家属表示不到场。

4人分两组相识而不全部认识,但都是邓某朋友。

我们认为:

如果没有这次打击,4名女性将进一步相识,并要靠得更紧,最后形成巩固的毒友群,并可能通过她们发展更多的人(尤其曾经的同事)加入。

理由为:

每一个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前面总有一名领路人带领。

三、带来的启示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有杞人忧天之疑,但有时不得不为此。

1、很明显,青少年是最易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潜在人群。

事实上,他们也已跨入了这个活动范围。

这根据于他们特有的心理发育特点;

根据于他们的生活现状:

不愿就业,乐于吃喝玩乐且交友不慎重(曾子曰:

与朋友谋而不忠乎?

——他们在实践中往往是曾子的信徒,但漠视了曾子语录的必要前提和相关语境);

根据于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时代生活的不正确认知和对法律的无知;

根据于:

一步错,步步错——社会、学校、家庭等已经很难有纠正他们的力量……

2、涉毒青少年并易由此滑入违法犯罪深渊。

6人对毒品的依赖都不算深,有的还可说“浅尝辄止”,问题是:

谁能告诉我,他将“适可而止”、“到此为止”,不再继续?

至少,笔者看不到这方面的积极力量存在。

发展下去,随着吸毒成瘾,他们又无正当持续经济收入,走上以非法手段获取毒资之路,几可指日而待。

何况,他们中已有刑满释放人员在。

3、问题还在于:

公安机关长期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涉毒活动,另一方面,不断有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员,加上有的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就形成“防不胜防”、“打而难禁”持久战局面。

禁毒是一场持久战,但是,如何更好地“堵源节流”式防范青少年接触毒品、更快消灭毒瘤,不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并付诸行动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