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426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Word格式.docx

叙事心理治疗从根本上不同于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治疗,它是对现代心理治疗模式的解构。

叙事治疗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Epston)。

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NarrativeMeansTherapeuticEnds)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

1992年怀特与爱普斯顿又共同出版《经验、矛盾、叙事和想象》。

1995年和1997

年怀特相继出版《重写生命》和《治疗者的生活叙述》。

1993年和1997年爱普斯顿相继出版了《内化对话与外化对话》和《叙事心理治疗实际的做法一希望的考古学》,这些著作从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治疗中的对话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建立起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

除了两位创始人,还有一些学者对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如Neimeyer,RoberA(1993)把叙事心理治疗作为建构主义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整体介绍,AlphonsJ.Richert(2003)从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叙事心理治疗。

最初,叙事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后来由于其对社会公平、权利等话题的关注,很快就被一些非主流文化治疗团体所接受,将其用于对同性恋、残疾人、双性恋者等的心理治疗。

到今天,叙事法不仅仅被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已经更加广泛的进入公共卫生系统、社会工作领域、学校,帮助解决种族问题(Yi,Kris,1999)、儿童虐待(Wigren,Jodie,1994)、家庭暴力(JanieceE.DeSocio,2005)、精神分裂症(Lysaker,PaulHenry,2001)等各种问题。

2叙事心理疗法的概念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即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发生的事件。

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如“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

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

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

叙事的拉丁语的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

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

“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

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关心人类行为的故事性的观点或立场。

具体来说,叙事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

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

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概念:

人类行为和体验充满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逻辑论和法律规定的格式。

因此,所谓叙事心理治疗(narrativepsychotherapy)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3叙事心理疗法的发展

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叙事理论的是古希腊时期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但叙事学一词则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

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Sarbin)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会上首次发布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阐述了叙事对意义的建构、人格形成的作用。

1983年他发表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扎根隐喻的叙事,进一步阐述了其观点。

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

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

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诞生了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MichaelWhite和CheryleWhite夫妇及新西兰的DavidEpston等。

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自此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目前其影响主要在澳洲、北美、英国、南非等使用英语的国家。

目前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鲜明的主题,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主题加入叙事治疗研究的洪流。

综观国外的研究,主要针对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架构和临床实践应用上,而国内相关文献旨在把产生于国外的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单纯地介绍。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的叙事研究起步比较早,2000年,台北的易之新老师翻译了《叙事治疗——解构并重写生命的故事》,2001年廖世德老师翻译《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大学宗教界人士、香港总工会等团体和很多个人都在做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应用和培训等工作。

近年来,在大陆的理论心理学界、心理咨询领域及教育教学领域,马一波,施铁如,杨广学,李明,杨丽萍,高峰强等老师从人格理论,文化和语境论,后现代视野角度介绍了叙事心理学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现状及特点。

其中,李明与杨广学老师于2005年合作出版了《叙事心理治疗导论》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专门系统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专著。

4叙事心理疗法的产生背景

4.1心理咨询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

最早诞生的心理治疗方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霸主地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到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治疗开始形成、发展,逐渐削弱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霸主地位。

人们从只关注潜意识世界转为关注人类的行为,进而探究人类的心理。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崭露头角,它尊重来访者,与来访者共情,相信人性本善,与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治疗有着天壤之别。

故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迅速崛起。

到20世纪80年代,认知疗法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种疗法与前三者均不同,它是主动的、指导的、有时限的及结构性的,强调信念系统和思维在决定行为、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认知疗法是从思维上对来访者进行调整,所以它很快被人们接受。

在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存在的同时还有其他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心理治疗方法出现,但它们的影响远不及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认知疗法这四种方法带来的影响,故不再一一赘述。

从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都会促发另一种新疗法的诞生。

在新生的众多疗法中有的迅速夭折,有的茁壮成长。

已有的成熟理论和咨询方法,促发着人们去探索、思考新的方法。

叙事心理治疗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又一“新生儿”。

4.2后现代思潮促进心理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叙事疗法的产生背景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现已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

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去中心”和“多元化”、提倡差异性与创造性为基本精神。

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引发许多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对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技术进行批评与解构,建构更具有时代精神精华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里,WhiteM等人认识到现代的心理治疗学派所持的科学决定论、因果论、诊断与治疗方式都不能极有效地有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

他们在长期的家庭治疗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是来访者主观建构的,且常是不同角度的人看问题的真相也不一致。

同一个来访者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精神创伤所致,行为学派认为是有效学习训练不足或奖惩不当造成的,认知学派认为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人本主义则认为缺乏应有的尊重接纳所致。

因此,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用语言建构出来的心理治疗假说,只能是冰山一角的反映,充其量如同瞎子摸象得出的片面认识。

在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师观念中,任何求治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验,而将其诊断归类为某种精神疾病并采用所谓正确治疗方案的传统经验模式是不适当的,心理治疗都应是个别化而非普遍性或系统化的。

通过对现代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批评与解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并借鉴结构主义叙事论,“运用故事的隐喻,把众人的生活当成故事,以有意义且能实践的方式,体验他们的生活的故事,以此治疗他们;

以社会建构的隐喻,以人和人、人和习俗制度间的互动,建构每个人社会和人际的现状,并把焦点放在社会现状对人类生活意义的影响”,一种富有后现代主义精神且真正“以人为本”的后现代疗法应运而生了。

4.3心理咨询临床技术发展的需要

自精神分析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关注人类的无意识世界;

到行为主义治疗从人类的外显行为观察其内在世界;

再到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尊重个体、相信个体的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认知疗法相信通过对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个体的内在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些困扰、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这些不同治疗方法的技术各具特色,从心理问题的不同方面着手。

实践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向前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现有的治疗技术从人类的无意识世界转向人类的行为、对个体内在能力的认同等,从不同角度着手解决心理问题。

新疗法的诞生除了需要理论探索之外,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同样决定它的存亡问题。

5叙事心理疗法的基本理念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的经验兴趣。

心理治疗要做的就是让当事人重拾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与信心,而叙事治疗重视这样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它让当事人重新看到自己的力量,并创造机会让当事人体验成功。

叙事心理治疗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DubbleStorys”。

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予建议。

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

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

“你是怎么办到的?

”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重新检视生活是叙事心理治疗的关键,个人问题的形成与叙事的压制有关。

人之所以与叙事之间不断产生摩擦,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这些真理的论述透过权利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

于是,人必须接受自身的生活是不断处于外界对个体的权力操作中,从而才能找到反抗的机制,进而脱开叙事设下的单一真理,找到实践个人意义的可能。

对于自己或他人经验故事的叙述,不足以代表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重要的生活部分与叙事相矛盾,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故事是关键。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可能帮助人的叙事心理治疗也就在于如何让人“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