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8970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感与水灾监测_精品文档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这种方法甚至在恶劣气候的情况下或晚上也适用。

评估98年中国大洪水的案例表明,这种技术对于估计洪水灾害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水灾监测洪水灾害特征描述洪水灾害的监测洪水监测的不同方法结束语,主要内容,水灾监测,洪水灾害是一种骤发性的自然灾害,短者数日,最长者也仅12月,从灾害发生的过程看,洪水灾害监测可分为灾前的孕灾环境监测,包括雨情、水情及工情的监测,主要服务于灾害预测预报;

灾中灾情监测,侧重于洪灾淹没范围、严重程度、险情等监测,主要服务于抗灾抢险;

灾后监测,偏重于灾后环境破坏及其影响监测,主要服务于救灾与家园重建规划。

洪水灾害特征描述,为了能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洪水灾害,这里从洪灾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三方面,阐述如下

(1)洪水灾害的自然特征:

洪水灾害的自然特征偏重于从洪水角度来分析。

洪水淹没范围、淹没历时和水深是描述某一场洪灾自然特征的最基本要素,综合地反映洪灾之严重程度。

另外洪水冲击力场可用于刻划洪水的推毁力,常由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

洪水频率和洪灾风险常用于刻划某一区域洪灾发生的总体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多根据历史资料的分析而计算得出,并用于区域规划。

洪水最高水位、警戒水位等常用于描述河道洪水的严重性。

(2)洪水灾害的社会经济特征:

洪水灾害是造成人民生命伤亡、财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影响人口及伤亡人口数是其中最重要的描述特征指标。

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则是刻划其经济影响最常用的指标,包括以物或货币计量的不同方式。

当信息不完整时,可借助于淹没区居民地识别,通过间接相关分析,推算影响的人口、倒塌房屋等,从而估算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3)洪水灾害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征:

洪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是巨大的,强烈的冲刷与淤积破坏了原河道、湖泊的平衡;

洪水所带来的泥沙,淤积农田等。

另外,随洪水而来的杂物、污染物等引起水质变坏、产生水域性传染病等。

目前对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而且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洪水灾害的监测,基于NOAA/AVHRR影像的洪灾监测利用NOAA气象卫星监测洪涝灾害在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应用,研究方法也不断深入。

利用三通道彩色合成图像目视解译分析洪水动态变化,利用二通道图象提取洪灾信息,利用通道二、一之比值图象检测水体,利用通道提取亮度来识别水体、并对洪水进行昼夜监测,利用洪灾光谱模型自动提取淹没范围等.气象卫星虽然不能穿透云层观测,但由于两颗NOAA卫星每天可在不同时间过境四次,周期短;

可能避开云层,大大提高了无云观测的可能性,而且利用其热红外通道可昼夜监测洪涝。

总之,气象卫星高时间分辨率、成像范围大等特征使其成为大范围洪涝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洪水监测的不同方法,AVHRR的主要通道,NOAA气象卫星云图,基于LandsatTM影像的洪灾监测优点:

高空间分辨率、多波段的TM影像包含了丰富的地面水分状况和植被长势信息,其1、2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穿透性,有助于探测水层深浅和划分混浊的洪水与清澈的自然水体;

而位于中红外的第5、7波段,反映水体和水陆边界特别敏锐。

因此TM对洪水灾情的监测和分析特别有效。

缺点:

但是,由于资源卫星轨道重复周期长,难以掌握洪灾的动态信息,其不能获得有关洪灾的直接信息,加上TM无微波通道,不能穿透云雨,在雨季很难得到清晰可用的影像。

因此很难依靠TM遥感数据掌握实时的洪涝灾情信息,所以要合理地利用TM影像监测洪水灾害,建立各种反演模型,实现洪灾的遥感评估。

(1)洪灾参数的提取充分利用TM影像中丰富信息,不仅能提取洪灾影响范围,而且应该建立反演模型,计算洪水淹没深度和淹没历时。

另一方面,借助于TM影象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反应,间接评价洪水严重程度,建立洪灾灾情与相应TM数据相关关系,为洪水灾情的遥感分析提供数学基础。

例如利用K-T变换,反映地面湿度信息、绿度指标等,建立起重灾区、中等灾区、轻灾区、无灾区等划分模型。

(2)专题信息提取多波段的TM影像常用于作本底情况分析,所以研究区内TM影像分类的好坏是信息评估的关键,尤其是通过遥感获取的灾情评估模型所需的输入参数。

洪灾分析本身具有社会经济特征,要求提取的专题信息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如居民地的提取、重点设施的提取及土地利用分类等。

而影像反映的信息更多是地表自然状况,所以需要从分类体系到方法进行一定的转变符合实际的要求。

雷达遥感的洪灾监测星载雷达遥感的洪灾监测优势:

利用星载雷达遥感数据监测洪水灾害已有许多成功案例。

加拿大利用Radarsat资料成功地监测了发生在圣劳伦斯流域的洪灾,我国也曾利用JERS1监测了海河流域;

利用ERS1/2和Radarsat监测1998年发生在长江和嫩江流域的洪灾。

但由于SAR成像机理不同于光学遥感,SAR影像的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等方面还有许多所有待解决。

(1)影像预处理雷达影像对地物纹理的反映更为细密,层次更丰富,但是一些雷达信号对于解译起干扰作用,表现为“噪音”。

例如,水体在可见光多光谱图像多波段都显示深色调,而雷达影像可显示为白、灰白或暗黑等。

因此在进行图像应用时,应选择较合适方法,对雷达影像进行预处理。

如天线方向图校正、斑点噪声的滤波、依靠斑点相关的变化检测等。

(2)地形影响之消除地形起伏对SAR影响像较大,其产生的阴影以及波谱特征看,和水体极为相似,从而增加了自动识别水体难度。

同时地形带来SAR的影像畸变,为几何校正带来困难。

(3)水体专题信息提取的智能化由于斑点噪声的存在和图像特征的复杂,雷达图像的分类及专题信息提取需要采取诸如纹理提取、神经网络、上下文分类等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基于纹理特征的水体专题信息提取的方法。

1998年特大水灾JERS-1SAR98-7-29),基于机载雷达的洪灾监测优势:

水利部遥感中心和国家遥感中心航空遥感部利用引进的机载侧视雷达系统获取的图象,分辨率可达3米左右。

中国科学院研制机载合成侧视雷达系统可获得分辨率10米的图象。

雷达图象十分清楚的显示了水陆边界线,从而可以准确地确定洪水淹没范围。

但同时机载雷达影像获取的费用高,飞行受天气的影响大,同时获取的影像基本上人工处理,费时费力,所以一般在特大洪水应急中才使用。

(1)几何校正与影象镶嵌机载SAR仅经系统成像处理获取的图象几何保真度较低,飞机在较恶劣的条件下作业,不易保持高稳定性,同时摄像地区地形起伏等因素,都导致图像几何畸变加剧。

同时机载SAR影像由于分辨率较高,每个条带地面覆盖面积狭窄,尤其洪水期间,沿江河两侧的许多明显地物被水淹没,难于选取合适的控制点,为影像几何校正与镶嵌造成困难。

此外获取的影像经扫描转换为数字影像等,又产生误差。

这一系列的几何误差及系统误差都为实际应用带来困难。

(2)半自动化目标提取分辨率高的影像提供了丰富的地面信息,为洪灾造成的损失的直接判定提供了基础,但急需从人工目视解译中解放出来,通过人机交互处理实现半自动化目标的提取。

玉树县航空SAR影像,洪水灾害遥感综合监测系统

(1)重点区域控制点库的建立空间位置的精确匹配,是实现正确提取遥感所包含的信息,研究其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认识不同遥感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和发展严格的空间、时间和光谱分析模型的基本保证。

由于洪水常发区的地点较为固定,为实现快速反应和多源数据的混合应用,有必要建立区域控制点图片库、控制信息库。

(2)多源数据综合利用多波段的TM影像作为本底情况分析,高时相分辨率的气象卫星和全天候的SAR则有助于实现准实时、洪灾过程的动态监测。

如何将它们综合利用,建立模型将遥感信息直接转化为洪涝灾情信息,极为重要。

尤其是研究雷达与高分辨率的光学影像这种不同类型数据对相同地物观测所表现出的响应特征和信息分布规律,找出它们之间信息内容上的差异和类同性,从而发现它们之间地物信息表征上的相关关系或函数模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影像融合。

1998年特大水灾-武汉簲州地区灾前卫星影像(TM97-9-21),1998年特大水灾-武汉簲州卫星影像(TM+SAR98-7-26),1998年特大水灾-武汉簲州卫星影像(TM+SAR98-8-1),综合系统的建立考虑到洪水分级情况,不同条件下应用不同的系统,满足实际需要。

结束语,

(1)无论是NOAA/AVARR、LandsatTM等多光谱的可见光遥感,还是星载或机载的雷达遥感可实现对洪水灾害的宏观、动态的监测。

它与地面观测系统相结合,形成对洪灾的总体观测,并弥补了地面观测台站网在空间和可观察域方面的缺限。

(2)由于洪水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时间要素成为其监测关键。

鉴于目前航天卫星在时相分辨率方面的限制,因此有必要研制发射多种小型的减灾卫星,以便实现实时的洪灾监测、尤其在我国还没有自己的大型卫星系统、以及我国地域广的特点,开展小卫星计划尤为意义重大。

(3)自动遥感技术更多的应用于监测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而在抗灾抢险中,对工情与险情的监测更为重要,因此要进一步开展重大工程安全性的遥感监测。

2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