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486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doc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疾病概要

课程代码:

030116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

48/3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修订时间:

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

刘伟

课标审批人:

计仁军

课程团队:

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

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

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

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

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

《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悉检验技术专业所必需的临床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懂得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学生能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知道自己今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临床疾病概论学科的科学认识,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⑸前后续课程

《疾病概要》由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药物护理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课程提供学习基础,并为后续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提供支持。

2.课程设计

⑴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与性质,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淡化原理,突出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方法,理解过程,掌握结果;以实践教学情境化为模式,规范操作,标准化考核”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学习的编排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力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典型的临床病例为载体,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案例讨论、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评判性思维及沟通、合作能力;同时通过模拟情境综合训练、网络视频、临床见习、实习等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过程,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职业氛围,突出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⑵课程设计思路

《疾病概要》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

各校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基本的检查方法;

⑵熟悉问诊、体格检查的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⑶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⑷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⑸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内容;

⑹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运用诊断学基本知识,对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提出初步诊断;

⑵具有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⑶具有识别和分析常见疾病的初步能力;

⑷具有将临床疾病与药物治疗原则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⑸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具有奉献、慎独、恪守、严谨的职业素养;

⑵具有爱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

⑶具有符合职业标准的仪表、行为和语言;

⑷具有反应敏捷、技术精准的职业素质;

⑸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学习,开拓创新;

⑹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课程内容标准

章节

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

第1章

临床资料采集之常见症状

1.知识目标

⑴熟悉内科各系统常见症状。

⑵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2.能力目标

⑴能够了解医学的发展过程,知道学习临床医学概要的方法。

⑵能够掌握症状的临床表现。

⑶能够知道症状的病因。

⑷能够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发热;原因、起病方式、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

⑵水肿:

发生机理、病因、分类及特点、伴随症状;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鉴别要点。

⑶咳嗽与咳痰:

主要原因、性质、时间、音色的临床意义、伴随症状。

⑷呼吸困难:

病因、机理、临床表现及意义。

⑸胸痛、腹痛:

常见病因、发生机理;不同胸痛、腹痛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⑹黄疸:

常见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⑺咯血:

常见病因、伴随症状。

⑻恶心与呕吐:

分类(中枢性、周围性)、病因与发生机理;呕吐的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⑼腹泻:

急性与慢性腹泻的病因及表现。

⑽呕血与便血:

病因、机理、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第2章

临床资料采集之检体诊断

1.知识目标

⑴熟悉检体诊断的原理。

⑵掌握检体诊断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及正常、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能力目标

⑴能够进行正确的检体诊断。

⑵能够判断正常、异常体征。

⑶能够根据体征初步帮助诊断疾病。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基本、一般检查法、头颈部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⑵胸部、腹部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⑶肛门、直肠、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正常、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基本、一般检查法、头颈部检查方法。

⑵胸部、腹部检查方法。

⑶肛门、直肠、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第3章

临床资料采集之辅助检查:

X线、超声、CT、心电图

1.知识目标

⑴掌握X放射线、超声、心电图检查的内容。

⑵X放射线、超声、心电图线检查的临床意义。

⑶异常X放射线、超声、心电图检查的识别。

2.能力目标

⑴能够识别X放射线、超声、心电图检查项目的报告单。

⑵能够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产生原理、心电向量概念、心电图导联、心脏传导系统与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心电轴。

⑵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测量法、心电图各部分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⑶几种典型异常心电图:

心房增大、心室增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⑷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⑸常见病的超声、X线、CT诊断。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心电图检查及注意事项。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

1.知识目标

⑴掌握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疾病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⑵熟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⑶了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治疗原则。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疾病。

⑵能够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概述:

定义,发病率,预后与转归。

⑵病因:

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

⑶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⑷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

⑸诊断:

诊断标准、鉴别诊断。

⑹治疗:

指出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5章

循环系统疾病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心脏猝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阳性改变和诊断要点。

⑵熟悉心脏猝死病因发病机制。

⑶心肺复苏:

CABD,注意事项。

⑷熟练掌握复苏流程。

⑸熟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了解隐匿型冠心病,心衰型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自学)。

⑹熟悉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掌握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条件。

⑺熟悉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初步诊断心脏猝死、冠心病、高血压病。

⑵能够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概述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WHO标准)、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猝死的诊断标准。

⑵病因与发病机理。

⑶临床表现。

⑷诊断和鉴别诊断。

⑸治疗:

坚持长期性、个体性、综合性原则治疗。

第6章

消化系统疾病

1.知识目标

⑴了解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特点。

⑵熟悉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⑶掌握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条件。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初步诊断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

⑵能够运用本堂课的知识和技

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

⑴养成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⑵养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病因与发病机理。

⑵临床表现:

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⑶实验检查:

血流检查、病理检查、X线检查。

⑷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辅助检查。

⑸治疗:

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第7章

血液系统疾病

1.知识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