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检查标准Word下载.doc
《模板工程质量检查标准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质量检查标准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核人
审批人
1.质量检查重点
1.1模板及其支架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支模方案经监理甲方审定。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1.2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模板选定后须经甲方审批方可使用
1.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偏差值均应在准许范围之内。
现浇结构模板支模的偏差也应在准许范围之内。
(见表1)
项目
准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梁、墙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尺寸
预埋
螺栓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并取其中最大值
表1
1.4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1.5拆模前应提供混凝土强度报告,经监理、甲方批准后方可拆模。
严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提前拆模。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1.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
2,≤8
≥75
≥100
梁、拱、壳
≤8
表3
2预控措施
2.1轴线偏位
2.1.1模板轴线放完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2.1.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2.1.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直通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2.1.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1.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1.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准许范围内。
2.2接缝不严
2.2.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2.2.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涨开密缝。
2.3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2.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2.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2.6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
2.6.1封模前,将模板内垃圾清除干净。
2.6.2墙、柱根部拐角、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模。
2.6.3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活压力水清扫模内垃圾。
3质量缺陷整改措施
3.1基础模板缺陷
3.1.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3.1.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
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
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
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拧紧,组合成杯口模板。
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
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位移。
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3.1.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
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3.1.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
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
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3.2柱模板缺陷
3.2.1模板位移。
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找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埋件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
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3.2.2倾斜、扭曲。
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2.3胀模、鼓肚、漏浆。
柱箍间距应根据柱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
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
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3.3墙模板缺陷
3.3.1模板倾斜、胀模。
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Φ12~≯16。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
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3.3.2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3.3.3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
墙体放线时误差应小,穿墙螺栓应全部穿齐、拧紧;
加工筋固定撑具(梯子筋),撑具内的短钢筋直接顶在模板的竖上。
模板的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
3.3.4墙面凹凸不平、模板粘连。
要定期对模板检修,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不得用大锤或振捣棒猛振模板,撬棍击打模板;
模板拆除不能过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方可拆除模板,并认真及时清理和均匀涂刷隔离剂,要有专人验收检查。
3.3.5阴角不垂直、不方正。
对于阴角处的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度,并且用顶铁加固,保证阴角模的每个翼缘必须有一个顶铁,阴角模的两侧边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
3.4楼梯模板缺陷
3.4.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3.4.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3.5梁模板缺陷
3.5.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5.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
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3.5.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错台。
在柱模上口焊20mm×
6mm的钢条,柱子浇完混凝土后,使混凝土柱端部四周形成一个20mm×
6mm交圈的凹槽,第二次支梁柱顶模时,在柱顶混凝土的凹槽处粘贴橡胶条,梁柱顶模压在橡胶条上,以保证梁柱接头不产生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