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454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精选x.docx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

一期项目

Ver1.0

总体设计说明书

苏州市水利(水务)局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二○一三年一月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一期

总体设计说明书

目录

IV

第一章项目背景 1

第二章信息化现状与需求分析 3

2.1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现状 3

2.2苏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4

2.3需求分析 5

2.3.1总体设计要求 5

2.3.2标准规范建设 5

2.3.3水利水务数据中心建设 6

2.3.4水利水务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6

2.3.5水利水务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7

2.3.6性能要求 7

2.3.7系统稳定性要求 8

2.3.8用户操作要求 8

2.3.9系统安全保密要求 8

2.3.10故障处理要求 9

2.3.11进度要求 9

2.3.12项目其他要求 9

2.4需求分析结论 10

第三章建设目标、内容、周期 12

3.1建设目标 12

3.2本期建设内容 12

3.3建设周期 13

第四章总体设计 14

4.1建设思路 14

4.2指导思想 14

4.3设计原则 14

4.4设计依据 15

4.5总体框架 16

4.5.1水利水务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17

4.5.2水利水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

4.5.3水利水务信息化综合应用体系建设 20

4.5.4本期建设内容 21

4.6开发实现路线 21

第五章标准规范建设 22

5.1标准建设的必要性 22

5.2标准编制的主要任务 23

5.3标准编制的原则 24

5.4标准规范建设的内容 25

5.4.1水利水务综合地理信息数据规程 25

5.4.2水利水务综合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6

5.4.3水利水务核心数据库建设规范 26

5.4.4水利水务数据交换规范 27

5.4.5水利水务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传输规范 27

5.5现有标准的衔接 27

第六章水利水务数据库建设 29

6.1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29

6.2指导思想 30

6.3数据库建设目标 32

6.4数据库建设内容 32

6.5数据存储方式 34

6.6数据库概念设计 35

6.6.1空间数据库设计 35

6.6.2非空间数据库设计 37

6.6.3文件系统结构设计 37

6.6.4元数据库设计 38

6.6.5接口设计 39

6.7数据库管理模式 39

6.7.1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40

6.7.2空间信息库逻辑结构 40

6.7.3数据更新机制 42

6.7.4数据质量规范 43

第七章系统功能设计 44

第八章应用支撑环境设计 73

8.1软件环境 73

8.1.1操作系统平台 73

8.1.2数据库平台 73

8.1.3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74

8.1.4网上发布地理信息(WebGIS)平台 74

8.1.5系统开发平台 75

8.1.6其他相关软件 75

8.2硬件环境 75

8.3网络环境 75

第九章系统性能设计 77

9.1整体性能需求 77

9.2系统易用性设计 78

9.3系统高效性设计 78

9.4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 79

9.5系统扩展性与可持续性设计 79

第十章主要技术问题 80

10.1地理空间数据多格式数据转换 80

10.2数据更新与维护 81

10.2.1维护更新的目的 81

10.2.2数据更新的管理机制 81

10.2.3数据更新流程设计 82

10.2.4数据质量规范 84

10.3数据目录(元数据)管理及发布机制 85

10.4WebService数据共享机制 85

10.5系统维护工具化及更新维护方案 87

10.5.1系统维护工具化 87

10.5.2系统更新维护方案 88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为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提出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

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因此,“十二五”时期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管理的重要时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

民生水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时期,是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时期。

2011年全省水利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以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为抓手,基本构建智慧水利框架;江苏省水利厅编制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省水利信息化“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进行了全面描述,无疑将进一步掀起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高潮,也将进一步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2011年4月,在苏州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讲话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苏州水利工作的总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水利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水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把保护水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把改善水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彰显水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特色,注重民生优先、人水和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建立健全高标准的水利水务工程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走出苏州特色的水利改革发展新路子,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2011年12月,苏州市政府发布的《市政府关于发布智慧苏州规划的通知》(苏府[2011]245号)对苏州市“十二五”期间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内容、重点产业及对策与措施等。

水利现代化是苏州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苏州率先基本实

1

现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也是发展和提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2011年,江苏省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唯一水利现代化试点省份,苏州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常熟市被列为省级试点县。

2012年4月,《苏州市水利

现代化规划》经水利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通过(水规计[2012]207号)。

水利水务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是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是提高水利水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实现水利水务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水务、促进水利水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和迫切需要。

同时,大力推进水利水务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水务工作科技含量,也是适应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012年7月,《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指导未来一段时期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建设的纲领性规划文件。

本期项目建设也是落实《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2年-2020年)》的具体步骤之一。

90

第二章 信息化现状与需求分析

2.1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现状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与现代高新产业基地,城镇密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富庶。

水是苏州全年不变的文脉和主题。

承载着吴文化的核心与内涵,展现着文明发展的轨迹。

苏州河湖资源丰富,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河湖相连,形成“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全市拥有长江和太湖岸线300多公里,大小湖泊300多个,各级河道2万余条。

其中,列入江苏省保护名录的湖泊94个,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河流93条;全市建成200亩以上联圩651个,建成防洪圩堤近5000公里,堤防达标率达到95%;全市固定灌溉泵站3466座。

苏州市水利(水务)局是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行政管理部门,除具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汛防旱防台等职能外,还将原来相关部门承担的水利管理、水资源开发建设、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河道管理等职能综合在一起,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结束了多年以来涉水事务面临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智能交叉、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水利(水务)局围绕建设“三区三城”1目标,服务转型升级,大力开展“水惠民生”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从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文化水利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市水利水务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等设施基本配套,初步形成了对业务应用的支撑能力。

水利水务业务信息化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防汛防旱决策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城市水务GIS系统、水利水务公众服务等主要业务系统功能不断完善,

1三区:

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

三城:

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

逐步增强了信息系统对水利水务业务以及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提高了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管理水平。

随着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不断重视,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工作的保障环境有了改善。

2.2苏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比较成熟的政务网络传输体系,覆盖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并延伸到下辖市区党政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

同时,结合政府大楼改造工程,苏州市数据中心也在同步建设中,未来将以机房大集中、应用大整合、数据大共享为目标,实现网管、信用、数据、应用、灾备、展示、培训等七大中心整合为一体,数据交换平台、协同工作平台以及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全市政府网站群体系建设也基本完成。

“十一五”期间,以“数字苏州”为抓手,全市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数字苏州”基础设施之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地理信息标准规范方面、系统建设方面、数据建设方面、硬件网络设施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苏州市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数字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平台已经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地形图库、遥感影像图库、电子地图库、地名地址库、三维模型库,并利用数据定期更新机制保证了数据的现势性;平台还实现了以上诸多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发布。

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共享机制,目前平台已经为市规划局、建设局、公安局、电信局、环保局、供电局、气象局等三十多家部门提供了基础数据服务,避免了数据的重复采集,节约了资金投入。

同时,苏州市在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等基础信息库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协同工作平台建立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这些数据库和平台建设成果的共享利用将是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坚实的基础。

按照《“智慧苏州”规划》及《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年

-2020年)》的要求,在设计及开展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时,应充分与现

有的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现有的数据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